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龍江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創新
2021-07-30 11:15:22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黑龍江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不同內容板塊中多次提到“科技”,凸顯了科技創新在黑龍江省農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申惠波表示,《決定》為我省“十四五”以及今後更長一個時期,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提供了行動指南。

  農業科技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發展重要引擎

  黑龍江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黑龍江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級黨委工作重中之重,農業穩步發展,綜合生産能力顯著增強。2020年,黑龍江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達到68.3%,高於全國8.3個百分點,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進農業強省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農業進入了高品質發展、綠色發展、生態發展階段,科技創新是重要引擎。我們要把農業科技創新作為推動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突破點之一,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依靠科技創新搶佔國際農業競爭制高點,依靠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産業鏈現代化水準,依靠科技創新加速黑龍江省農業實現高品質發展,最終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突破。

  以農業科技創新維護國家糧食安全

  要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研究。依託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聯合黑龍江省內外黑土研究領域高水準專家,打造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的先進研究基地,人才培養基地,黑土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基地以及黑土地戰略智庫、決策諮詢機構。針對黑龍江省黑土保護利用存在的問題,開展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瘠薄黑土農田快速培肥、障礙土壤改良、黑土保護設施設備等研究,形成黑土保護利用“龍江模式”在我省儘早推廣應用。

  要打好種業翻身仗。推動種業革命向“常規育種+生物技術”變革,合力推進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研究和利用,開展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和基因挖掘研究,在有條件的科研及教學機構和育種企業建設種質資源研究平臺,構建種質資源分子指紋圖譜庫,支持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改擴建。把黑龍江省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研究平臺建成在全國有影響力、面向黑龍江省涉農科研院所、高校、種子企業開放的公益性、現代化、標準化國家寒地種質資源平臺。開展種養殖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新品種選育繁育,針對農業生産上制約糧食品質、産量和綠色高品質發展的主要問題,與國際國內種業對標,整合黑龍江省內外優勢科研力量及骨幹企業組建攻關團隊,培育突破性新品種,保證種源自主可控。

  要強化綠色輕簡化生産技術攻關。依託黑龍江省綠色生態資源,打造綠色糧食、綠色蔬菜、綠色肉蛋、綠色食品基地。開展種養殖綠色輕簡化生産技術研發,開展清潔生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源頭控制和無害化處置技術研究。深入開展化肥農藥減量、獸用抗菌藥替代減量研究,持續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研究。完善開展農業綠色生産技術體系和農産品品質標準體系建設研究。用科技支持我省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區和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

  以農業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産業發展

  抓好農産品加工技術研究。開展農産品加工各環節關鍵技術攻關,延長農産品産業鏈,提升價值鏈。開展稻米高質加工關鍵技術研發,玉米資源化和高值化品種創制技術及功能性新型發酵技術等研發,大豆蛋白、肽粉等新興食品基料研發,乳業高值原料國産化技術研發,肉類健康、營養、方便製品、畜禽副産物高值化利用品種研發,果蔬鮮切、保鮮、速凍、果蔬汁、凍幹食品等技術研發,工業大麻精深加工技術研發,食用菌、雜糧雜豆等高附加值品種研發,中藥材加工工藝、中成藥新藥研發、保健品技術攻關,馬鈴薯主食工業化、休閒食品等關鍵技術研發。

  申惠波説,作為農業科技人員,要深入貫徹落實黑龍江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融入到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建設中去,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提高為“三農”服務能力,為推動黑龍江省農業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記者 周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