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郵儲銀行:推進服務鄉村振興“十大核心項目” 力爭“十四五”時期每年涉農貸款投放不低於5000億元
2021-08-05 10:13:07來源: 東北網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當前,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國家“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近期,《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正式施行,《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辦法》正式印發。

  “十四五”時期,國家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這項重大決策對金融服務三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創造了新的機遇。作為擁有近4萬個網點廣泛覆蓋城鄉、網絡深度下沉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制定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12345”的工作框架和“十大核心項目”,將持續優化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服務模式,致力打造服務鄉村振興數字金融銀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據了解,“十四五”時期,郵儲銀行將力爭每年涉農貸款投放不低於5000億元,全力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

  涉農貸款連續七年新增超千億涉農貸款餘額達1.4萬億元

  郵儲銀行自2007年成立以來,堅守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定位,致力於打造成為一流大型零售銀行。14年來,郵儲銀行堅決貫徹決策部署,立足遍佈城鄉的服務網絡,打造專業化為農服務體系,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下沉金融服務重心,全力做好“三農”金融服務,助力脫貧攻堅,支持鄉村振興,成為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的重要供給者、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積極助力者、農村經營主體的重要融資渠道。

  多年來,郵儲銀行依託深入村鎮的網絡,積極布放自助設備,推動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截至2020年末,郵儲銀行擁有近4萬個網點,70%分佈在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在縣域布放自助設備超10萬台;培育了一支4萬人的信貸隊伍,長期紮根田間地頭;服務個人客戶超6億戶,其中4億多戶分佈在縣及縣以下農村地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郵儲銀行在832個貧困縣累計投放各項貸款超過萬億元。截至2020年末,全行金融精準扶貧貸款餘額超過千億元。在寧夏固原蔡川村,郵儲銀行充分發揮蔡川村時任村支書的能人作用,通過“産業引領+能人帶動+金融幫扶”,帶動全村貧困戶發展牛羊養殖。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08年的不到2000元增長到2020年的1.2萬元,取得了“造血式”扶貧的良好成效,被列為聯合國對發展中國家扶貧開發的課程。

  在服務農村經營主體方面,截至2020年末,郵儲銀行涉農貸款連續七年新增超千億,貸款餘額達1.4萬億元,佔全行各項貸款的比例約為四分之一,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超4200億元,涉農貸款佔比和普惠涉農貸款餘額均居國有大行前列。自2007年開辦小額貸款業務以來,截至2020年末,郵儲銀行累計發放小額貸款超5萬億元,服務超4000萬人次,筆均金額僅10余萬元。比如,在遼寧營口市,郵儲銀行累計為當地海蜇收購加工客戶投放貸款3億元,支持當地特色産業發展,投放金額在同業中排名第一,對蓋州西海村、北海村、紅旗場村等海蜇行業相對集中的農村客戶授信率達到60%以上。

  推動“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服務模式不斷迭代升級

  “郵儲銀行在服務‘三農’的實踐中,深切感受到,只有創新方能長遠。”郵儲銀行副行長、三農金融事業部總裁邵智寶表示。據了解,成立14年來,郵儲銀行從“走街串巷跑客戶”到“平臺合作、批量開發”,從“線下觸達”到“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從“鋪人設點、單打獨鬥”到“科技賦能、協同合作”,服務模式不斷迭代升級。

  “線上提速,讓‘三農’金融服務隨手可得;線下暖心,讓‘三農’金融服務走向田間地頭;強化技防,讓‘三農’金融服務行穩致遠。”邵智寶介紹,郵儲銀行主動順應農業農村數字化趨勢,以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為支撐,大力推動“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不斷向傳統資源稟賦中注入科技力量,打造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服務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郵儲銀行特色的、金融科技賦能服務鄉村振興之路。

  線上提速方面,為了解決好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郵儲銀行大力推廣手機銀行,提升線上服務能力。近兩年,郵儲銀行上線了客戶經理雲工作室,農戶可以在手機銀行一鍵獲取客戶經理聯繫電話和微信,與客戶經理進行一對一諮詢;通過手機銀行大字版等功能,縣域老年客戶,也能在手掌之上、方寸之間享受郵儲銀行的暖心服務。同時,郵儲銀行把線上業務作為全行“三農”金融業務發展的“一號工程”,一方面創新推出了小額“極速貸”、小微易貸等系列線上産品,另一方面加強與郵政集團的協同,積極將金融服務嵌入農業産業鏈、農村電商等外部場景,利用産業鏈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信息,對産業鏈上下游客戶精準畫像、合理授信,極大地提升了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可得性和覆蓋面。在黑龍江,郵儲銀行積極引入當地農業農村大數據,開發“智慧龍江”極速貸系列線上産品,累計投放支農貸款超60億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成為銀行助力春耕備耕的重要抓手,有效解決了農戶無法現場辦理業務的難題。

  線下服務方面,郵儲銀行在加快網點智慧化轉型的同時,積極在縣域地區應用移動設備,為廣大農戶提供開戶、信貸等金融服務,讓金融服務走出網點,走向田間地頭。比如,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村“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郵儲銀行按照“信用即財富”“數據多跑腿、客戶少跑路”的思路,一方面,依託村“兩委”和鄉賢能人,積極推進“信用村”建設,讓“信用即財富”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山東,郵儲銀行以“五老工作法”推進“信用村”建設,組織村內有威望、有影響的老黨員、老模範、老軍人、老幹部、老農民,共同開展“信用村”“信用戶”評定,目前已累計創建“信用村”超1萬個、“信用戶”14萬多戶,有效改善了農村信用環境。另一方面,積極推廣基於移動展業設備的小額貸款全流程數字化作業模式,上線並不斷優化零售信貸工廠。現在,客戶經理拿著移動展業設備,就能在田間地頭現場辦理、現場簽約、現場放款,有效保障了金融業務辦理時效。郵儲銀行在浙江開展的“紅信貸”惠民活動,讓“信用”變“紅利”,用科技提效率,得到了廣大群眾歡迎。

  與此同時,郵儲銀行在“三農”金融服務中持續強化技防。農村地區地廣人稀,早期商業銀行只能通過大面積鋪設人員網點,開展貸前調查和貸後檢查,識別客戶可能存在的信用風險,不光管理難度大,還容易出現基層人員道德風險。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破解農村金融風險防控難題提供了“千里眼”“順風耳”。近年來,郵儲銀行應用人臉識別、自動定位、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初步形成了以移動展業設備為載體、貸中以自動審批模型為輔助、貸後以“專職貸後+智慧外呼”為手段,搭載智慧風控模型開展前瞻性預警,貫穿業務全流程的數字化風險防控體系,在防範操作風險和從業人員道德風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郵儲銀行小額貸款資産品質穩定向好。

  服務鄉村振興再出實招重點推進“十大核心項目”

  當前,金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成為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增強服務鄉村能力、提升客戶服務水準的強力支撐。

  面對鄉村振興新形勢、新要求,郵儲銀行基於長期服務“三農”的積極實踐與探索,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明確了服務鄉村振興的工作框架和實施路徑。

  邵智寶介紹,郵儲銀行制定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出“12345”的工作框架和“十大核心項目”,將持續優化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服務模式,打造服務鄉村振興數字金融銀行,積極支持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重點群體和糧食等重要農産品供給、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鄉村建設行動、農村改革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重點領域,全力做好鄉村振興金融服務。

  據介紹,“12345”中的“1”是堅持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一條主線”;“2”是發揮“線上+線下”和郵銀協同兩項優勢;“3”是搭建農業農村大數據、銀企銀政對接、郵銀協作三大平臺;“4”是對接農戶與信用村、農村資源、政府政務、集團會員四類數據;“5”是建設縣域農村生産經營、日常消費、涉農産業生態、集團協同、農村政務五類場景。

  “十大核心項目”是指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縣域地區移動支付場景建設、線上産品提升、“郵E鏈”平臺、政府數據採集和對接、鄉村振興公司業務生態版圖、郵銀協同的惠農合作、母子協同的“三農”生態建設、“三農”金融數字化風控、“三農”金融品牌建設等十大項目。

  作為郵儲銀行“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重點,如何保障“十大核心項目”取得實效?邵智寶介紹,“十四五”期間,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仍然是郵儲銀行工作的重中之重,將通過重點抓好“數據賦能、協同賦能、場景賦能”三個賦能,讓“十大核心項目”真正發揮效用,讓金融服務“精準、高效、無感”。

  強化數據賦能,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為億萬農戶提供精準金融服務。高品質有價值的數據是做好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基礎和關鍵。對此,郵儲銀行將按照“內部挖掘+自主採集+外部對接”的思路,進一步整合行內“三農”客戶數據資源;加快農業農村數據自主採集,通過“黨建+信用村”“産業+信用村”等方式,推進以“信用村”建設為抓手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把“信用村”建設融入鄉村治理和産業發展;加強與政府農村産權交易平臺、農業企業、商圈市場等外部機構的互聯互通,力爭用2-3年時間,建成一個多維度、高價值的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為億萬農戶精準畫像、主動授信,提供綜合服務。

  強化協同賦能,打造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服務模式,讓億萬農戶享受“速度+溫度”的高效金融服務。線上服務能夠有效提升服務效率、擴大服務範圍、改善客戶體驗,但農業農村全面數字化還需要一個過程,面對面的暖心服務也必不可少。郵儲銀行將繼續發揮線下資源稟賦,加快線下網點智慧化轉型,推動線下業務數字化改造。同時,加大縣域地區手機銀行推廣力度,不斷豐富手機銀行功能,提升線上金融服務能力,將手機銀行打造成為廣大農民的隨身銀行。通過線上線下雙向賦能,為農村客戶提供既有溫度、又有速度、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

  強化場景賦能,構建“三農”金融生態圈,為億萬農戶提供“無感”金融服務體驗。服務鄉村振興,依靠銀行自身的力量還是有限的,必須走開放合作之路,將“三農”金融服務廣泛嵌入農業農村各類場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讓“感知服務”變為“無感應用”。郵儲銀行將加快“三農”金融服務“輸出”步伐,從“C+B+G+P(C是指消費者、用戶,B是指企業、組織,G是指政府,P是指Post郵政)”四端出發,充分利用郵政集團資源優勢、郵惠萬家直銷銀行的體制機制優勢,加大與政府、企業、協會、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五大平臺合作,加快縣域移動支付場景建設,推進銀行與企業、政府和農戶日常生活消費場景的緊密融合,加強金融與集團寄遞、電商等場景的整合和疊加,將金融服務嵌入農村政務、教育、醫療、電商、農資購銷、特色産業鏈群、專業市場等應用場景,通過打造眾多“三農”服務“小場景”,構建“三農”服務“大生態”,為廣大農村客戶打造“一站式、綜合性、無感化”金融服務體驗。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歷史任務,需要馳而不息,久久為功。邵智寶表示,“十四五”時期,郵儲銀行將繼續堅守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定位,持續加強科技賦能,加快“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步伐,跑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加速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更大的力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