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哈爾濱市出臺18條“硬核”政策舉措 為製造業轉型發展注入“強心劑”
2021-08-26 17:36:11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于靈爽):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根基和綜合實力的體現。“十三五”時期,哈爾濱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4.5%,戰略性新興産業佔規上工業的比重逐年提升,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21戶,18戶企業入圍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建成數字化(智慧)車間48個。

  政策“及時雨”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助推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根基所在。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哈爾濱市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能否“邁好第一步”,夯實根基至關重要。為進一步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哈爾濱市工信局牽頭起草了《關於加快推動哈爾濱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實現工業強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並於8月26日以市政府文件印發。

  哈爾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趙罡表示,該“政策措施”涵蓋黃金18條,一方面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做好“三篇大文章”,落實省委、省政府“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製造業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另一方面廣泛徵求意見,結合哈爾濱市實際,全力推進哈爾濱市製造業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集約化高品質協同發展。

  政策“含金量”激發發展動能 最高獎勵2000萬元

  隨著哈爾濱市“工業項目賦能提質三年攻堅戰”全面實施,哈爾濱市掀起了工業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的熱潮。

  “政策措施”明確了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對入統且年度實際固定資産投資2000萬元(含)以上的項目,按其年度實際固定資産投資額的5%,給予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補助;對承擔國家重大專項的,按國家撥付資金的10%,給予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補助。“老字號”“新字號”“原字號”企業項目可適當降低申報門檻。

  哈爾濱市將實施規模以上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對新增入統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每戶給予50萬元獎勵,並鼓勵各區縣(市)同步配套獎勵;對年産值較同期增加3000萬元(含)以上的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且在此基礎上産值每增加2000萬元(含),再增加獎勵10萬元,單戶企業年最高獎勵500萬元。

  在培育發展優質企業方面,哈爾濱市將對新獲得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産品獲得單項冠軍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300萬元、200萬元;開展市級單項冠軍企業及産品成長培育計劃,對首次認定的市級單項冠軍企業、産品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20萬元;鼓勵企業申報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省專精特新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加快發展服務型製造新模式,對新獲得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的,給予一次性獎勵200萬元;引導和鼓勵製造業企業積極參與市長品質獎評定工作,促進品質、品牌雙提升,對遴選為全國品質標杆工業企業的,給予一次性獎勵300萬元。

  在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方面,哈爾濱市培育壯大綠色農産品深加工、航空航天、機器人和智慧製造、清潔能源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産業集群;發揮集群促進機構作用,對參與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的機構給予一定參賽費用補助,並給予最高不超過國家撥付資金額度10%的配套補助。

哈爾濱市出臺18條“硬核”政策舉措 為製造業轉型發展注入“強心劑”_fororder_圖片1

哈爾濱東安汽車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供圖 哈爾濱市工信局

  當然,政策好不好,不僅要看“含金量”,更要看企業的獲得感。在制定“政策措施”過程中,哈爾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更多從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廣泛徵求意見,拿出實招硬招,支持企業參與“雙循環”,鼓勵製造業企業同步開拓國際市場和出口産品轉內銷,支持開展直播帶貨、網上銷售,與商貿流通企業開展訂單直採;鼓勵在景區、車站、機場、公交等公共場所開展優質工業品實體應用、展示、體驗;支持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對參加市政府組織的製造業境內外展會企業,按其實際繳納展位費給予全額補貼;發揮行業協會助力市場開拓作用,支持哈爾濱市工信領域行業協會牽頭舉辦行業峰會、論壇、會展、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對經主辦方申請,納入市政府年度支持計劃的,按活動實際支出的30%給予一次性最高不超過20萬元補助。

  此外,為引導産業鏈領航企業帶動關聯産業有序轉移佈局哈爾濱市,哈爾濱市將給予多方面支持,充分發揮領航企業中堅作用。

  大力推動創新賦能 引領製造業轉型升級

  我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步入“加速期”,推動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發展同樣也是哈爾濱市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重點。

  “政策措施”提出,強化企業創新體系建設,發揮試點示範企業帶動作用,支持組建中外聯合技術創新中心,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加大創新産品推廣力度,加大首臺(套)産品推廣應用力度;鼓勵企業轉化科技成果,實施製造業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計劃,充分發揮高校院所、産業園區和服務機構作用,支持技術交易服務機構參與製造業科技成果轉化,對達成技術交易的轉移轉化機構,按一定條件給予補助,並對高校院所、製造業企業中從事製造業應用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的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給予一定研發經費支持。

哈爾濱市出臺18條“硬核”政策舉措 為製造業轉型發展注入“強心劑”_fororder_圖片2

哈爾濱哈飛空客複合材料製造中心有限公司生産車間 攝影 劉心楊

  在支持工業互聯網引領數字化轉型方面,哈爾濱市將加快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升級企業內網,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實施“5G+工業互聯網”工程;支持建設區域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延伸智慧製造綜合服務平臺;發放服務補貼券,鼓勵企業購買雲服務;以星級評定方式支持企業“上雲上平臺”,並給予相應比例補貼;支持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開展智慧製造“診斷”服務。

  在支持智慧製造引領製造業升級方面,哈爾濱市將支持企業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裝備智慧感知、控制、學習、決策等智慧化水準;通過開展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引導企業向智慧化方向升級改造;支持企業申報試點示範。

  在支持企業綠色循環發展方面。哈爾濱市加強示範引導,對首次列入國家和省綠色製造名單企業、國家和省工業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以及獲得國家和省高能耗行業能效“領跑者”“能效之星”“黑龍江省節水標杆”等稱號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50—200萬元。支持企業綠色循環發展,對新列入國家示範試點或推廣目錄的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類項目、技術,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獲得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或納入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並實施的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類項目,分別給予一定獎勵。發展綠色金融,對工業節能等項目給予綠色信貸支持。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政策措施”不僅拿出“真金白銀”獎勵製造業項目,更注重對企業發展的長期保障。

  “政策措施”提及哈爾濱將通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撬動更多資金投向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具體來看,哈爾濱市將建立市級政策性擔保機構資本金補充機制和代償風險補償機制,加快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建設,探索建立企業徵信評分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利用企業納稅、徵信等數據記錄,為企業提供“稅務貸”“信易貸”等融資産品服務,並對符合條件並利用市級政策性擔保機構擔保貸款的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給予補助支持。

  在工業用地方面,哈爾濱市加快推進新增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簡化、優化、標準化工業項目供地程式,對園區新建工業項目先行完成區域評估,先行設定控制指標,先行實現項目動工開發所必需的“五通一平”,實現“承諾即開工”;同時,實行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制度,制定出臺租賃用地管理辦法,對採取租賃方式供地的期限不少於5年且不超過20年。支持綜合利用工業用地,鼓勵企業利用存量工業用地、自有老舊廠房設施,活化利用工業遺存。

  此外,“政策措施”分別在強化高技能人才支撐、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提升企業獲得水電氣便利程度、提高企業物流保障水準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要求。

  建設“e冰城”移動服務終端,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建立智慧政策服務平臺,提供精準政策服務;建設陽光資金管理平臺,對部分政策條款兌現實行免申即享……窺一斑而見全豹。此次哈爾濱市出臺的“政策措施”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下足功夫,既涵蓋産業、企業、項目、園區等多個角度,也包含招商引資項目、改造升級項目、高端産業項目及市委、市政府調研確定的産業賦能提質項目等若干領域,力求為製造業企業營造最佳發展土壤。

  本次哈爾濱市出臺的18條“硬核”政策舉措有效期3年,不僅抓“頂天立地”的大項目,同樣抓“鋪天蓋地”的中小項目,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增強企業發展底氣。各相關部門將進一步細化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為加快推動哈爾濱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實現工業強市增活力、添動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