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龍江林長制 如何高起點強落實?
2021-08-31 13:34:11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黑龍江省森林面積2150萬公頃,居全國第3位,森林覆蓋率47.3%,居全國第9位,是全國重點國有林區和重要生態屏障。

  “這一成果來之不易,凝聚了幾代人幾十年的辛苦付出和辛勤汗水,彌足珍貴。”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下稱省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省林長制辦公室主任王東旭接受採訪時表示,推行林長制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大變革,通過層層壓實責任,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生態惠民。

  就黑龍江省建立林長制組織責任體系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創新路徑,記者深入部分林區、林草行政主管部門、省林長制辦公室進行了走訪調查。

  來之不易 連續10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

  青山巍巍,林海茫茫,松濤陣陣,碩果纍纍……

  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發生“5·6”森林火災,101萬公頃的森林歷經28天燃燒與炙烤,由綠變紅再變黑,燒燬了五分之一的大興安嶺。5萬多人流離失所,211人葬身火海,直接間接經濟損失近75億元。幾十年幾百年的樹木和幾代人幾十年的努力在二十幾天內化為灰燼,負有直接間接責任的多名幹部被追究黨紀、政紀和刑事責任。

龍江林長制 如何高起點強落實?

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施業區

  如今的大興安嶺,森林覆蓋率已由災後的60%增長到85.30%;有林地面積由504.9萬公頃增長到712.38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由5.05億立方米增長到6.36億立方米。

  “經過34年的生態修復與更新,大興安嶺林區重新換發生機。”撫今追昔,80後的大興安嶺地區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修復科科長程洪波感慨萬千。

  “林區大事,防火第一。”有著37年林業工作經歷的省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省林長辦主任王東旭感觸尤深。

  8月25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王東旭以“火”切入,闡述“天災人禍”對森林生態影響之深重,損害之巨大,倍感守護這一方綠水青山責任之重大,使命之艱巨。

  “除了火災,有害生物對森林資源威脅和損害也是巨大的,被喻為不燃燒的火災。”王東旭説,這幾年,森林病蟲害疫情在全國呈現快速蔓延之勢,其中被喻為“松癌”的松材線蟲生物疫病以其傳播途徑廣、致死速度快、防治難度大為“害首”,松樹染病後最快40天就會死亡,三五年成片松林即被徹底摧毀。該病害1982年傳入我國,先後有19個省728個縣2714萬畝林地相繼受災,導致數十億株松樹死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生態服務價值損失上千億元。

  目前,松材線蟲病已經進入至吉林省汪清縣,威脅黑龍江省288萬公頃松林安全。黑龍江省林業病蟲害防治隊伍正在259公里長的兩省森林邊界線上嚴陣以待,嚴密防禦外來生物入侵。

龍江林長制 如何高起點強落實?

護林員查看樹木是否有蟲害

  值得欣慰的是,截至目前黑龍江省未發生大面積林業生物災害;2020年,全省人為森林草原火災歸零,連續10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

  有效的森林管護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為黑龍江省森林資源安全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保證。2020年,全省林草總産值實現2000億元,較2015年增長11.1%。

  王東旭表示,黑龍江省森林資源保護髮展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但潛在的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涉林違法行為對黑龍江省森林資源安全構成的威脅一刻不能掉以輕心。

  創新制度 外省經驗+龍江省情 加快林長制落地

  安徽省有森林面積59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8.65%。

  2017年3月,安徽首先在合肥、安慶和宣城進行林長制試點,2018年開始全省推廣,2019年列為全國林長制示範區。2020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林長制正式從安徽推向全國。

龍江林長制 如何高起點強落實?

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護林員進山巡護

  黑龍江省高度關注安徽林長制改革進程,早在2019年,省林草局就組成專題調研組,深入安徽學習經驗,對林長制組織架構、任務設定、制度配套、服務支持全方面進行深入調研。

  調研組成員、省林草局改革發展處處長董全臣概括安徽經驗為:在“林”上精準發力,在“長”上履職盡責,在“制”上探索創新。將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的職責落實至各級領導幹部,層層壓實責任。

  董全臣説,黑龍江省省情、林情不同於安徽。安徽90%以上是集體林權,其林長制是建立在事權明確、邊界清晰、權責統一的前提下開展的。而黑龍江省90%以上為國有林權,條塊分割、邊界交叉。

  林長制調研組認為,黑龍江省推行林長制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管理體制複雜:

  1、省域內地方林業板塊與大興安嶺、伊春、龍江三大森工集團林業板塊並存。

  “三大森工集團”又有其不同的管理體制,推行林長制,其權責利難以統一;

  2、行政區劃與林區施業區區劃不一致。

  黑龍江省重點國有林區所佔比重大,施業區面積是按照森林資源分佈情況確定的,施業區跨市縣行政區域的現象普遍存在,市、縣行政區域內不同程度鑲嵌不同管理體制,其責任邊界難以明確。

  黑龍江省特有的省情、林情,決定了全面推行林長制面臨諸多現實困難和挑戰。

  迎難而上。

  按照省委主要領導作出“加快落實”重要批示,黑龍江省將全面推行林長制納入省委2021年工作要點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十四五”時期重點改革任務規劃》。

  經過長達一年半時間的研判,省林草局將外省先進經驗與黑龍江省省情、林情相結合,加強制度創新,科學合理設定了黑龍江省林長制組織體系。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和省委深改會議審議,《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意見》於今年6月30日正式出臺。

  《實施意見》從生態建設、生態保護兩個體系確定了加強林草資源生態保護、加強林草資源生態修復、加強林草資源災害防控、不斷深化林草系統改革、加強林草資源數字監管監測、完善基礎配套服務體系等6個方面22項具體工作任務。

  按照《實施意見》,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7.32%,森林蓄積達到25.4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定在75%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達到89.8%。到2035年,初步實現現代化生態強省。

  參與《實施意見》起草的省林草局改革發展處處長董全臣説,“黑龍江省《實施意見》將組織體系和工作職責進行科學細化,更加符合黑龍江省省情、林情特點。”

  結合《實施意見》,省林長制辦公室又相繼印發了實施方案,協作制度、會議制度、督查制度、信息公開制度、考核制度五項林長制配套制度,形成了以《實施意見》為主,以五項制度為輔的“1+5”林長制制度體系。

  責有人擔 萬餘名林長將上崗 責任終身追究

  “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

  記者在採訪中,這16個字被受訪者反復提起。其中,“責有人擔”是林長制組織體系建設的核心。按照《實施意見》,黑龍江省將分級設立林長,實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

  省級

  總林長:省委書記、省長任總林長

  副總林長:分管林草工作副省長任副總臨

  省級林長:分管林草、自然資源、森工企業工作的副省長擔任(兼任)

  對重點生態區域實行分區(片)負責。

  三級

  林長:由同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

  副林長:由同級黨委和政府分管負責同志擔任

  結合實際分區(片)負責。

  村級

  林長:由村黨組織、村委會負責人擔任

  大興安嶺林業集團、伊春森工集團、龍江森工集團、北大荒農墾集團各層級領導按層級分別擔任相應市、縣(市、區)副林長。

  建立企業內部對應的責任體系,設立企業林長(兼任)、副林長,接受林長制組織體系內的黨委、政府監督考核。

  董全臣説,“按此制度設計,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人員預計將超過10000名。”

  為指導各地加快林長制推進,8月10日,省政府專門召開林長制推進會,進一步明確了林長制推行時間表、路線圖、任務量,確保2021年年底前全省全面建立林長制。

  協同共管

  龍江特色林長制 由獨角戲變大合唱

  按照林長制組織架構設計,王東旭有了一個新的職務——省林長辦主任。

  實施林長制後,黑龍江省林草管理工作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回答這個問題,王東旭用兩個“史無前例”。

  “將林草工作上升為黨政一把手來管理,這是史無前例的。林長制是黨政主要領導責任制,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維護生態安全上升到各級黨委政府層面去抓、去管。另外,林長制實行後林草工作不再是單純地造林、育林、護林,而是跳出部門抓林草,跳出林草抓林草,將林草工作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大範疇來抓,將林草納入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站位角度和高度是史無前例的。”

  王東旭表示,將農墾、森工企業各層主要領導納入地方林長制組織體系,按職責建立對應的企業林長制制度體系,是黑龍江省林長制組織體系有別於其他省份的一個鮮明特點。這種設計,突出“以塊為主、以條為輔、條塊融合”組織體系,整合職能和資源,變條塊管理為綜合施策、同向發力。突破了林草部門單打獨鬥的局限,建立健全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構建黨政統籌負責、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林草工作新格局。

  王東旭表示,推行林長制,在維護生態安全的同時,積極推進生態産業化和産業生態化,切實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記者 崔立東 文/攝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