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饒河 “三個聚焦”辦活辦實邊疆“村裏事”
2021-09-09 09:26:54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近日,記者走進饒河縣饒河鎮朝陽村看到,乾淨整潔的村道,路兩旁樹綠花艷,果子綴滿枝頭,路邊溝乾淨暢通,每戶村民的院門口都配有可分類垃圾箱……

  這是饒河縣委落實中央“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辦實事”要求的一個縮影。饒河立足邊境縣實際,聚焦産業振興、聚焦急難愁盼、聚焦治理有效,找準推動鄉村振興為群眾辦實事著力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在邊疆農村見實見效。

  聚焦産業振興 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在大佳河鄉永勝村中草藥種植基地,農戶們利用機械播種中草藥板藍根,鄉村幹部在現場進行技術指導,預計9月中旬即可收穫。

  為引導各村發展特色種植業,大佳河鄉採取合作社示範帶動作用,以“農戶+基地”的産業化模式帶動全鄉種植中草藥。今年永勝村、東升村、前唐村、富山村、永富村等村屯共種人參、防風、白鮮皮等中草藥1000畝,預計每畝增收1200元。

  饒河縣堅持把發展農村“優特”産業、促進農民增收作為鄉村振興和為農民群眾辦實事的首要任務,瞄準解決項目競爭力不強、帶富能力弱等問題,統籌整合資金1.1億元,突出打造一批具有邊境特色的“農旅文”融合型基地和項目;籌資7000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7.9萬畝;出臺並落實中草藥、食用菌種植補貼政策,鼓勵黨員、合作社訂單式規模化種植中草藥5萬畝、食用菌1500萬袋。

  為解決種植品種多而雜、種養殖技術水準低等問題,饒河組織技術指導小組指導種植戶科學選種,良種覆蓋率100%;組織農業專家線上答疑、線下培訓1.2萬餘人次。爭取18名省“三區”人才專家幫助落地轉化棚室栽培赤松茸菌、道地藥材等8項科技成果。

  為了解決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高、産品滯銷等問題,饒河縣整合資源,建立全縣農産品行銷中心,統籌協調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科技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打造全縣農産品行銷統領品牌,縣鄉村幹部代言,幫助農民拓寬優質農産品銷售渠道。佳平村駐村第一書記聯繫浙江網紅主播直播帶貨,一天時間銷售精潔稻花香大米5696袋。(下轉第四版)

  聚焦急難愁盼 讓農民幸福感足起來

  饒河縣委直擊農民反映強烈的生活和出行不便等問題,投入318萬元對28個村屯集中供水工程進行維修改造;投入300萬元改造12個村低壓臺區;投入5600萬元續建農村公路36.7公里、涵改橋項目3座;籌建農機具停放場7處、晾曬場13個。

  為了解決農村生産生活治理基礎薄弱、農廁污染、人居環境差等問題,饒河縣集中開展改廁品質清查整改,全年計劃改廁1000戶,普及率達43%;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實現農村垃圾分類減量和就地資源化利用;投入1200萬元,建設山裏鄉、西林子鄉兩處污水處理站;利用農村閒置宅基地發展庭院經濟,打造小菜園、小藥園、小果園示範村。

  饒河推行政務外網全覆蓋,實現政務服務端口鄉鎮、村屯實體便民服務中心(點)全覆蓋,有效解決了政務服務堵點問題,累計辦結各類事項5000余件次。縣直部門推行鄉村“上門”服務,縣人社局成立社保志願服務隊,為50名行動困難參保老人提供上門年檢服務;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上門為偏遠村屯35名農戶申請人及行動不便的殘疾經營戶送證照。

  聚焦治理有效 讓組織治理力強起來

  饒河縣委堅持把提升基層治理水準作為鄉村振興的根基,聚焦加強和改善基層治理,建立以包村幹部、村黨組織負責人、駐村第一書記為網格負責人,村內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致富能手等人員為網格管理員、網格志願者的責任體系,參與疫情防控、矛盾化解、環境整治、治安防控、幫扶解困,600余名網格員參與疫情防控,為7000余名年老體弱農村群眾疫苗接種提供全程接送服務,黨員群眾3萬人次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攻堅戰;每半個月組織第一書記、村“兩委”成員、網格員、黨員和群眾代表,開展一次“民情半月談”活動,形成發現問題的快速反應機制,將207件群眾“急難愁盼”實事納入新一屆村“兩委”開門一件事臺賬,專項推進。

  針對農村陳規陋習致貧問題,饒河縣開展專項整治,各村均完善村規民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等基層自治組織;大力推廣“道德紅黑榜”等有效做法,評選出300余名先進典型;招募鄉村志願者1211人,組織開展“三下鄉”活動800余次。

  為解決村級黨組織和黨員在服務鄉村振興中作用發揮不夠充分的問題,饒河縣開展爭創“五型”村黨組織和“五星級”黨員工程,進一步健全鄉村治理機制;持續選派113名縣級優秀幹部充實到49個村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隊伍,316名縣直機關幹部下沉一線,與314戶脫貧戶的幫扶結對。(楊啟坤 記者 任志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