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黑龍江省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2021-09-23 09:17:16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又到豐收季,龍江千里沃野繪就出一幅幅金色畫卷,豐收的喜悅再次在黑土地上蔓延。

  “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稻香,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味道。”每次走進稻田,樺南縣鴻源農業開發集團總經理孫斌都很興奮:“我們試驗示範的一些品種已經陸續收穫了,目前來看,産量高、米質好、抗倒伏,比去年能增長10%左右。”

  “我們公司今年全程生産託管150萬畝土地,現在整體看是豐收的。雖然還沒有收穫,但我們沒有受災地塊。玉米進行了測産,基本平均畝産1350~1400斤。”黑龍江訥謨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潘艷輝介紹 。

  農業,一直以來都是龍江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坐擁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地廣闊、地力肥沃、水系發達、光照充足,我省在糧食綜合産能、農機化建設、規模化生産、綠色食品産業等領域,處於全國領先位置。

黑龍江省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北大荒股份勤得利分公司充分發揮大機械力量進行割曬拾禾作業,切實提高糧食品質,促進增産增收 攝影  邵國良

  全程農業生産託管為農業現代化邁出關鍵一步

  農業最終會朝向規模化經營發展,智慧、智慧化的農業生産已經是大勢所趨。

  廣袤黑土地是規模化經營的先天條件,為提高小農戶組織化程度打下了物質基礎,在這一前提下,制度供給顯得尤為重要,全程農業生産託管為農業現代化邁出關鍵一步。

  據了解,我省率先在全國開展全程農業生産託管服務整省推進,全省有4700多個農業生産託管服務組織,簽訂全程託管服務合同面積2042萬畝。全程託管面積、託管服務模式、金融支持及風險保障措施全國領先。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文德介紹,全程農業生産託管遵循了市場原則,在生産區域內整合各類農業資源提高了生産效率,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同時,在更大範圍內整合分散的機械力量,形成配套的“作戰單元”,提高了機械利用效率,促進了新技術推廣運用,讓農業真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據了解,我省農業組織化程度領跑全國,全省200畝以上的土地規模經營總面積達到1.3億畝以上,位居全國之首。

  良田、良法、良種有機結合,生産方式逐漸現代化

  “今年我在湯原種1萬畝玉米,用的是國審品種,測産達到畝産1870斤。在樺南種的另一個品種,雖然遭遇大旱,但平均畝産也能達到1500斤。好的品種加上好的種植模式,才有好的收益。”潘艷輝説,“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適合加工的高蛋白、高澱粉品種,産量也很高。”

  良田、良法、良種有機結合,才能結出豐收的碩果。

  ——藏糧于地,高産穩産有底氣。

  我省地處東北黑土核心區,黑土地面積超過東北黑土區面積的一半。近年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形成保護黑土地行之有效的“龍江模式”和“三江模式”,累計落實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面積522.6萬畝,不斷讓“耕地中的大熊貓”越來越健壯。

  “過去我們是看天吃飯,現在我們村黑土地保護效果特別好,而且有了高標準農田,旱能澆、澇能排,還有高科技技術支撐,高産穩産十拿九穩。”巴彥縣紅光鄉豐裕村黨支部書記于雲波對豐收信心十足。

  按照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到2022年,全省將建成1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産高産、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約佔全國高標準農田總面積的1/8。

  ——藏糧于技,農民挑起“金扁擔”。

  糧食生産出路在科技。

  如今,在北大荒的廣袤土地上,各種農業新技術、新武器層出不窮,為種好“中國糧食”提供了科技支撐。

  無人駕駛收割機、無人割曬機……在北大荒股份七星分公司萬畝大地號,智慧農業在秋收中“大顯身手”。近年來,這個分公司重點打造5000畝水稻生産全程智慧化示範區,推進水稻生産全程智慧化技術研究、農機智慧裝備技術應用和無人農場建設等項目,並積極探索農業大數據在多個領域的應用,形成了寒地水稻種植耕、種、管、收全過程的智慧管控,並將可追溯系統融入物聯網平台中,實現了田間生産各環節的可溯源,形成完整、準確的信息鏈條,帶動水稻生産向全程智慧化方向邁進。

  作為全國實施農機化生産較早的省份,我省耕種收機械化水準達98%。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8.3%。

  ——安全用種,種業“晶片”越擦越亮。

  種子是糧食安全的命脈。我省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啟動畜禽和水産養殖種質資源普查,建立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10個專家育種示範基地,示範品種657個。審定推廣主要農作物新品種334個。

  隨著生産方式越來越現代化,我省的糧食安全“壓艙石”也越來越堅固。2020年,全省糧食産量實現1508.2億斤,其中,水稻、玉米、大豆産量均居全國首位。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提升糧食綜合生産能力

  黑河市五大連池市富民村大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景志軍,種了很多年大豆,“過去稀裏糊塗,現在越整越明白了。”在國家大豆産業技術體系的專家指導下,他的整個生産過程貫徹了農業綠色發展理念,集成合理整地、適時播種、平衡施肥、科學田管、及時收穫等各環節高産高效技術,解決了制約大豆産量提高的瓶頸難題。

  “過去,農場的狀況是生産標準低、作物産量低、經濟效益低,農業技術落後。如今,通過提升農技標準、提高農機作業品質、優化作物品種選擇、調整作物結構等一系列服務措施,實現了增産、提質、高效。今年,我們還將依託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提升農業綜合服務能力。”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紅五月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部長趙峰介紹。

  糧食增産除了向土地向科技要效益,還要通過減損來增産。早在4月初,我省就提前謀劃部署,制定下發了《機收減損工作方案》,明確了玉米、水稻、大豆等主糧作物機收損失率分別小于4%、2.8%和5%的減損目標。創新組織形式,組織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經營主體開展代收,開展跨區作業;在儲運管理方面,動員糧食收儲企業早收糧、早烘乾,同步開展代烘、代儲、代管,早開秤、早收購、早加工。組織指導農民實現離地存儲、自然脫水,最大限度的減少霉粒,確保不焐糧不壞糧,減少儲糧損失。

  “我省農業在技術裝備、産業基礎等方面,已經具備了率先實現現代化的條件。要聚焦農業強省建設,抓緊完善規劃、政策和工作體系,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力量,推動農業現代化這項重大戰略任務率先取得新突破,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今年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再次點亮黑土地實現新跨越的具體目標。(記者 周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