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從18℃到20℃ 黑龍江省供熱企業這樣迎戰
2021-10-09 09:16:28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原標題:從18℃到20℃ 供熱企業這樣迎戰

  秋風吹落葉,天氣漸轉涼,供熱又成為人們的所思所盼。今年供熱有什麼新變化?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新體驗?

  開栓新準備:力保基礎溫度提升至20℃

  按照相關規定,今年黑龍江省將集中供熱溫度標準由以前的18℃提高到20℃。新的供熱標準對供熱企業將是個挑戰,那麼供熱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隨著2021年至2022年供熱期臨近,大唐黑龍江公司所屬供熱企業黑龍江龍唐電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唐電力),正有條不紊地按照注水、打壓、沖洗、冷態運行、調平衡“五位一體”方法推進工作,確保即開栓、即穩定、即達標。該公司旗下有四家供熱企業,分別負責雙鴨山市、雞西市、大慶市和哈爾濱市道裏區群力地區的主要供熱任務。

  從18℃提高到20℃,別小看這兩度的差距。龍唐電力早早就開始做前期準備。在今年夏天“冬病夏治”檢修期間集中完成3600多項檢修工作,目前檢修正在進行收尾。針對以往供熱初期補償器容易發生泄漏事故,引起供熱品質下降的現象,龍唐電力所屬哈爾濱群力供熱分公司生産技術部主任高新才表示,今年夏天,群力供熱分公司對存在劣化趨勢的補償器進行更換,對管網磨損情況進行抽查,磨損情況未現異常,處於相對健康狀態。

  作為中央企業,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能源公司)是省內最大的熱電聯産企業,該公司建有七家熱電聯産企業,承擔著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主城區的供熱任務。為保證供熱基礎溫度達標,今年華電能源公司投入4400多萬元技術改造費用,對所屬七家供熱企業進行設備維護和檢修。其中重點在哈爾濱市排查6個供熱薄弱小區,對這些小區進行老舊管網改造,確保這裡的群眾溫暖過冬。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保電供熱準備工作?當前,華電能源公司所屬哈爾濱第三發電廠對生産現場進行封閉管理,提前儲備生産物資。牡丹江第二發電廠組織運行人員認真配合檢修人員,消除影響機組安全運行的設備缺陷,全力打牢設備健康基礎。齊齊哈爾熱電公司著重對一級網、二級網井室、閥門、執行器等供熱設備進行排查,發現問題立行立改。

  搶險新預案:供熱企業互聯互備

  寒冷的冬季市民最怕暖氣出問題。如果生産出現險情,影響大面積供熱怎麼辦?龍唐電力發展建設部主任許衛軍介紹説,經過努力,今年該公司即將完成熱源廠互聯互備工作。這意味著供熱企業將打破原來熱網處於孤網運行狀態,不再各自封閉,實現幾家大型供熱企業的一級供熱管網互聯互通。供熱期間一旦一家供熱企業發生事故,可啟動互聯企業熱源對出現事故的熱網進行供熱,這樣能有效降低供熱風險,保障供熱安全。同時,龍唐電力所屬供熱公司還與地方有資質、有能力的檢修隊伍簽訂了搶險協議,如果發生事故,將第一時間落實設備、物資和人員入場,盡力做到帶壓補漏,即在不停熱狀態下搶險,最大限度減少險情對居民的影響。

  對居民家裏發生的暖氣漏水、暖氣不熱等小供熱問題,華電能源公司實施智慧供熱,即通過供熱雲平臺和微信公眾平臺,打通供熱服務“最後一公里”,使客服、維修人員和用戶無縫銜接,實現“全天候”一站式服務。該公司所屬哈爾濱第三發電廠已相繼成立12個服務分理處,每個分理處駐紮在居民區,服務半徑約在兩公里以內,這樣做到貼近服務。原來從用戶報修、派單,再到維修人員到現場需要一天左右的時間。現在報修信息可以迅速通過手機傳遞,維修人員最快20分鐘就能到用戶家。

  除制定應急預案、進行安全培訓,目前,各供熱企業在開栓供熱之前,正分別開展模擬熱網中斷、現場事故應急演練,以提高事故應對能力。

  繳費新途徑:群眾自助更便捷

  疫情之下,哈爾濱市南崗區退休教師李老師一度為今年交熱費問題發愁。諮詢供熱企業後,她通過企業公眾號、微信支付,一分鐘就交完了熱費,這讓她感覺輕鬆又便捷。

  以往每到秋季,在熱費繳納大廳經常可見人頭攢動的現象。今年供熱企業利用現代方式改進服務,通過支付寶、微信公眾號、自助繳費機和銀行代收等,幫助市民實現遠程交費,讓群眾在寒冷的冬日足不出戶就交完熱費,而且有效避免了人員集中所帶來的疫情感染風險。

  持續增強用戶服務的便捷性、貼近性,提升優質服務能力,打造精品供熱品牌。樹立供熱服務新理念,使供熱更加人性化,更多的供熱新變化令人期待。(馬琳 王立志 記者 黃春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