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莽林海,廣袤平原,縱橫水系,湖泊濕地,這是龍江黑土地上的壯闊景色。虎嘯山林,熊奔鹿鳴,白鸛亮翅,魚翔淺底,這是遊走于龍江山水間的自然精靈。
生態美景 供圖 受訪單位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幅員遼闊的黑龍江擁有“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的地貌格局,大冰雪、大森林、大湖泊、大濕地 、大草原,繽紛多樣的生態環境決定了龍江生物多樣性的豐富與繁榮。近年來,隨著黑龍江省生態空間管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的持續加大,黑龍江省野生動植物種群出現恢復性增長:
——2019年5月,黑河市孫吳縣正陽林場發現500公頃野生杜鵑花海;
——2020年3月,鶴崗市蘿北縣太平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4隻野生東北虎;
——2021年8月,大興安嶺地區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2隻野生東方白鸛……
據野外紅外相機拍攝和各監測探查數據顯示,黑龍江省野生動物活動頻率逐漸提高,野生植物發現逐漸增多,各瀕危物種基數穩中有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如今,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種群扮靚了龍江多彩的生態空間。
優化就地保護體系 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溫暖的家
日前,黑龍江嶺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首度公佈了多段珍貴的遠紅外相機監測視頻。鏡頭中,“大貓”猞猁作出捕獵的姿態,體格健碩的棕熊在樹下打起了盹兒,黑嘴松雞在草地上悠閒散步……在這一方廣闊的自然保護區裏,野生動物們遠離喧囂和危險,悠然自在地生活著。
近年來,黑龍江省以國家公園為主體,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不斷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共有自然保護地331處,落介面積915.6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19.38%。自然保護區134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處,位居全國首位,基本形成了類型多樣、功能比較健全、區域分佈趨於合理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為什麼要建設自然保護地體系?省林草局三級調研員蘭春梅介紹,自然保護地體系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有效的措施。建設自然保護地體系,是為了給野生動植物一個可以庇護的家,通過全面加強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的保護,東北虎、東方白鸛等珍稀瀕危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和恢復。
在蘿北嘟嚕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晴空萬里,碧波盪漾,百餘只鳥兒成群結伴,或高空翱翔,或臨水嬉戲。這裡是東北亞鳥類重要的繁殖地和遷徙停歇地,每年遷徙候鳥數量約10萬餘只。這其中,就包括全球僅存約4000隻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鸛。
據介紹,今年有近300隻東方白鸛遷徙到蘿北嘟嚕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了更好地讓東方白鸛在這裡安家落戶,管護站工作人員預先人工搭好鳥巢地基,引來東方白鸛修葺、精裝,打造它們溫暖而舒適的家,繼而在這裡棲息繁育。
大力建設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同時,黑龍江省在2020年印發了《關於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在全省範圍內正式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其中,生態保護紅線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的構建與完善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生態保護紅線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處處長蔡傑表示,通過實施生態保護紅線,按照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的基本要求,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得到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分佈格局才能不斷擴大和優化。
保護野生動植物 多舉措守護龍江“家珍”
在小興安嶺南麓,穆棱東北紅豆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於此,保護區內山巒疊嶂,森林茂密,18萬株紅色野生東北紅豆杉點綴在翠綠林海當中,這裡是迄今已發現的東北林區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野生東北紅豆杉集中分佈區。
東北紅豆杉,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家級珍稀瀕危植物,被稱為“植物界大熊貓”。“保護區內東北紅豆杉樹種、樹齡結構複雜繁多,同時這裡也是東北虎、東北豹的活動棲息地,具有重要的生態保護價值。”蘭春梅説。
目前,東北紅豆杉分佈區域被劃為國家級重點公益林,禁止任何方式的採伐作業活動,通過林木天然更新,保護東北紅豆杉及其賴以生存的針闊混交林系統。黑龍江省也在積極研究東北紅豆杉苗木繁育技術,東北紅豆杉扦插與播種育苗均獲得了成功,為東北紅豆杉繁育生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年來,為了保護野生動植物,黑龍江省林草部門積極開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專項綜合執法行動,有力打擊了亂捕濫獵濫採及走私、非法交易野生動植物及其産品等違法犯罪行為。尤其在破壞森林、野生動物資源案件易發多發期,黑龍江省多部門聯合出動,從嚴治理。
同時,在省林草局每年舉辦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愛鳥周”和“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等活動上,通過張貼海報、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向群眾傳播保護野生動植物相關知識,讓野生動植物保護觀念深入人心。
通過各地強有力的舉措,黑龍江省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恢復。據統計,全省現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7種,包括東北虎、東北豹、梅花鹿、原麝、紫貂、貂熊、丹頂鶴、白頭鶴、中華秋沙鴨、東方白鸛、黑嘴松雞、大鴇、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等;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2種,貉藻和東北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41種。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好生態引來鳥飛魚躍
金秋的富錦國家濕地公園,鳥鳴魚潛,碧波粼粼,風光旖旎。很難想像,這裡曾因為過度墾荒、非法捕撈、遺留圍堰,遭受嚴重破壞,被當地人稱為“爛水泡子”。
從2005年開始,富錦市開始退耕還濕、濕地資源恢復。通過生態修復和治理,如今的富錦國家濕地公園擁有豐富的植被和水資源,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
高天厚土,雨澤水潤。黑龍江省三江平原河流眾多,由於歷史河道變遷頻繁,孕育了多種天然濕地生態系統,濕地類型十分豐富,擁有天然濕地面積556萬公頃,濕地面積居全國第四位,佔全國天然濕地面積的七分之一。
“濕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也是丹頂鶴、東方白鸛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濕地可以為它們提供水和食物,在多方面起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作用。”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韓曉盈介紹。
修復濕地是黑龍江省積極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縮影。近年來,黑龍江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打好各類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品質得到了持續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有效保護。
據悉,“十三五”末,全省國考斷面劣Ⅴ類水體全部消除。四大水系水質持續向好,松花江、烏蘇裏江和綏芬河干流的水質狀況均為良好,黑龍江幹流水質達到考核目標要求。
全省水環境品質的明顯改善,為野生魚類等水生生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屬於瀕危珍稀魚類的達氏鰉、施氏鱘、烏蘇裏白鮭等逐漸出現在黑龍江省多條江河中。
“在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過程中,黑龍江省逐步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提升生態系統品質,有效改善和恢復了黑龍江省野生動植物的生態環境,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重要保障。”韓曉盈説。(記者 吳玉璽 見習記者 唐海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