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巴彥:土地託管給“田保姆” “甩手掌櫃”的錢袋子鼓了
2021-11-02 10:13:33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秋後算賬,喜上眉梢。巴彥縣後山鄉靠林村73歲的老人李清華,一遍遍看著晾曬場上籽粒飽滿又堅實的玉米,樂得合不攏嘴,怎麼都看不夠。“畝産又增了,達到了1800斤!”土地託管給“田保姆”,他這個“甩手掌櫃”,對今年收成很滿意。

  李清華的“田保姆”,是巴彥縣劉輝巨農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合作社託管土地10.9萬畝,服務帶動小農戶3370戶,讓李清華這樣的“甩手掌櫃”們不用種地,就能收穫高産糧。“按眼下新糧市場價,一畝地比自己種,能多賺600~800元!”李清華一臉興奮。

  今年,巴彥縣土地託管服務面積70萬畝,劉輝巨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託管模式,成為其中典型代表。土地零風險“保底式”託管,“田保姆”全程服務,與農戶“第二次牽手”賺“分紅”……一系列創新服務機制,推動小農戶“連結”現代大農業,讓農民吃上了“定心丸”,豐收之年鼓起了錢袋子。

巴彥:土地託管給“田保姆” “甩手掌櫃”的錢袋子鼓了

深翻整地

巴彥:土地託管給“田保姆” “甩手掌櫃”的錢袋子鼓了

玉米粒大飽滿

  節本增效 “一條龍”託管貫全程

  “今年秋後突發疫情,但我一點兒也不著急,家裏的地託管給合作社,心裏有底兒,老媽和媳婦在家坐等收錢就可以了。”在外打工的巴彥縣松花江鄉農民趙建,母親和妻子身體不好種不了地,家裏的40畝由劉輝巨農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託管服務。算一下今年的收入,種地加上務工,年收入能達到八九萬,他樂了,“保姆式服務,‘一條龍’託管,讓人放心又開心。”

  “地是農戶的,糧食也歸農戶,活兒都由我們幹。”劉輝巨農種植專業合作社董事長劉輝告訴記者,合作社作為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從種子供應、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到最終收穫、銷售等環節的全程託管。“我們現在正抓緊給農戶進行土地深翻平壟,為明年增産增收打基礎。”劉輝説。

  “‘一條龍’託管的優勢,關鍵在於集中採購、科學化管理和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利用規模經營優勢,提高農業生産效益。”巴彥縣農村農業局副局長陳偉氡説,合作社負責統一購種、統一耕種、統一施肥、統一管理、統一收穫、統一銷售,整合農業項目資源,可以實現科學種田、保質保量。

  劉輝算了幾筆賬。他説,合作社向廠家批量化優惠採購農資,種子價格為每畝32元,農戶個人採購為每畝60元;肥料價格為2100元每噸,農戶個人採購為2800元。規模化機械作業,農機耕種比單家獨戶播種效率提高50%~60%,收割效率提高40%左右。而在糧食産量方面,以玉米為例,合作社統一進行優質品種選育、標準化生産、科學化管理,畝均産量比農戶自己種至少增産120斤左右,糧食品質也明顯提升。

  據了解,目前,巴彥縣土地託管服務主要針對小規模分散經營農戶,他們有的因為年齡大種不了地,有的因為外出打工無法種地,有的是希望能比土地流轉多賺一些錢。

  “‘田保姆’為小農戶提供全程託管服務,有效破解了巴彥縣玉米種植長期面臨的‘小生産’困局,降低生産成本,讓小農戶成為適度規模經營的參與者和受益者。”陳偉氡説。

  零風險“保底” 多渠道增收

  在巴彥縣後山鄉農戶趙建家裏,記者看到一份他與劉輝巨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簽訂的託管合同。合同上明確約定,土地託管“保底”交給農戶每畝1500斤糧食,或者是每畝産值1000元的現金。如果畝産超出了1500斤或産值超過1000元,超出部分全部歸農戶;如果畝産達不到1500斤,由合作社為農戶補齊。

  “簽了保底合同,不愁管也不愁銷。無論秋後收成怎樣,託管的地,每畝至少能拿到1500斤糧食,或者1000元錢。畝産高於1500斤也都歸農戶,沒有任何風險。”巴彥縣山後鄉勝北村農戶梁學君高興地説,每畝地的託管費用是350元,算下來,比他自己種地賺得多。

  “我們不僅確保農戶‘零風險’,還要年年獲得穩定的高收益。不管年景如何、糧食價格如何、糧食産量如何,土地託管都以同樣標准保底。”劉輝告訴記者,此外,農戶還可以與合作社“第二次牽手”,到合作社務工,再增加一份收入。

  記者了解到,很多農民看到土地託管的“錢景”,賣了自家小農機,把地託管給合作社。而面對一些農民土地託管後無事可做,合作社再伸援手,吸納他們來打工增收。目前,合作社有長工48人,臨時工100余人,他們70%來自把土地託管給合作社的農民。

  劉輝説,合作社每年對務工人員的勞務支出達1000多萬元,這些農戶不僅有務工費,年底還有分紅,人均年增收至少1萬元以上。有6戶帶設備入社的農民,年均每戶分紅2萬元以上。

  陳偉氡告訴記者,還有很多託管了土地而再無後顧之憂的農戶,選擇外出打工,獲得更多收益。“託管農戶外出打工、在家務工,實現了多渠道增收。”陳偉氡説。

  創新探索多方合作尋求共贏

  緊鑼密鼓進行秋整地,緊盯時令進行秋糧入庫,對接各大糧食購銷企業進行秋糧銷售……眼下,正是“田保姆”最忙碌的時候。

  劉輝告訴記者,專業種植合作社發揮整體優勢,正積極與中糧、中化等糧食收購企業開展項目合作,把託管農戶的糧食,統一賣給糧食收購企業。同時,根據市場行情選擇結算時間,不僅讓農戶減少了賣糧過程中繁雜的中間環節,還能從一家一戶的單打獨鬥、孤軍奮戰,變成組團服務、統一賣糧,進而增加農民收入。

  據了解,託管服務的全流程創新探索還不止於此。劉輝介紹説,目前,每畝土地託管的350元服務費,春耕時僅讓農民交150元,剩餘200元秋後交納。但是,有些農戶仍覺有負擔。因此,合作社拓展金融服務平臺,探索與農行、建行和郵儲銀行合作,對有貸款意向的農戶,通過縣農村産權交易中心平臺,採取“地押雲貸”的方式,為託管農戶提供貸款,解決農民手中資金不足問題。

  同時,在讓農民託管土地實現“零風險”之後,託管合作社自身經營風險如何化解,也有了創新探索。陳偉氡告訴記者,讓農戶“保底式”託管,無形中把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風險,轉嫁到了合作社身上。劉輝巨農種植專業合作社正在探索新的聯合方式,不再像以往僅投保商業保險,而是充分利用國家農業種植業保險政策,在保險公司投保農業種植業成本保險,讓社會服務組織風險有“保障”。

  據了解,目前,劉輝巨農種植專業合作社跨區域服務已覆蓋巴彥縣、木蘭縣、慶安縣、望奎縣、綏化市北林區等5個縣(市區)。

  託管主體被託管農戶實現雙贏

  託管主體盈利方式:

  1.提高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

  2.賺取購銷差價。

  3.賺取服務費用。

  被託管農戶盈利方式:

  1.土地産量收入。

  2.土地租金收入。

  3.入股合作社分紅收入。

  4.額外打工收入。(文/攝 王曉東 記者 韓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