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調研顯示 龍江高新技術企業領跑科技創新
2021-11-16 09:43:10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近日,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在黑龍江省13個地市開展工業企業創新能力專項調研。調研結果顯示,政府制定的一系列鼓勵創新優惠措施受到企業歡迎,高新技術企業、重點行業創新積極性較強,大企業為創新投入資金量大。但受人才、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限制,總體創新能力需進一步加強。

  842家規上工業企業參與調研

  本次調研涉及黑龍江省13個地市84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涵蓋40個工業行業大類。其中央企佔11.3%,省屬(或外省)國有企業佔11.3%,民營企業佔72.2%,外資或合資企業佔5.2%。

  近兩年,黑龍江省高度重視企業科技創新,出臺若干政策措施,千方百計激勵企業創新。2021年,全省共有620家科技型企業符合研發投入後補助政策支持條件,共安排資金4.2億元支持企業開展科技研發活動。參與調研的842家企業中,有363家企業(佔全部企業的43.1%)曾經享受過創新研發投入補助、獎勵、抵免稅優惠等681項優惠政策。

  在享受各項優惠政策中,企業認為對企業研發投入進行補助最為重要,佔25.4%,第二重要的是技術開發經費抵免稅優惠政策佔19.5%,第三重要的是重大科技研發項目資助政策佔15.5%。在政策激勵下,企業對科技創新重視程度加大,注重知識産權保護,科技碩果纍纍。在參與調研的企業中,2019年有161家企業申請專利,佔企業總數的19.1%,共申請專利2114項,佔企業擁有專利總數量(9245項)的18.6%,速度明顯加快。

  工業企業科技創新呈現四大特點

  調研顯示,黑龍江工業企業科技創新表現出四個基本特點。

  高新技術企業在科技創新活動中處於領跑位置。調研結果顯示,全部被調研企業中有265家工業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佔比為31.5%。其中,高新技術企業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有177家,佔全部高新技術企業的84.7%,高於平均水準53.2個百分點。

  知識密集型行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積極性更高。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在醫藥製造、設備製造、石油加工、電子産品製造等知識密集型行業中的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要高於其他行業。食品製造業、煙草製造業和飲料製造業等其他行業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積極性較低,均低於平均水準。

  大型企業對科技創新資源佔有率更高。調研結果顯示,大型企業往往佔有更多的科技創新資源,也産出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參與調研的企業中,28.9%的企業有專門的研發機構。而這一比例在大型企業中則達到47.7%,並配套專門的研發資金,比平均水準高18.8個百分點。從科研人員配備上看,大型企業更容易留住優秀人才,科研人員素質相對更高。參與調研的企業中,從事科研人員的數量佔全部企業員工總量的6%,其中,擁有碩士學歷人員佔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量的12%,擁有博士學歷人員佔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數量的1.6%。

  企業整體科技創新經費投入比例不高。調研結果顯示,參與調研的企業2019年(疫情前正常年份)科研經費佔全部企業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0.6%,佔有創新活動企業銷售收入總和的比重也僅僅達到2.2%。大中型企業投入科研經費總量大,小企業投入佔銷售收入比率大。參與調研的企業中,六成企業科研經費投入在5%以下;投入比率在10%—20%之間的企業佔9.4%,只有3.8%的企業投入比率超過20%。研發方向上,有55.2%的企業主要將研發費用投入到産品創新方面,提高産品性能、品質等;有58%的企業將研發費用投入在工藝創新方面,從而節約産品成本。

  缺乏産學研合作 制約科技創新

  調查表明,目前工業企業自身的能力及外部環境不足等因素,制約了企業科技創新的持續發展。

  從科技創新的外部環境來看,缺乏産學研合作是制約創新的首要外部障礙。調研結果顯示,有20.2%的被調查企業認為産學研合作有待加強。參與調研的企業中,有16.5%的被調查企業認為技術市場尚不健全是阻礙企業科技創新的第二項外部障礙。由於缺少了解技術、了解市場的專業化人才,技術市場各主體之間的互動性較低,交流洽談不暢,信息不對稱,供給和需求匹配性不高,成果轉化率相對不高。此外,創新投資收益時間不確定,顧客對新産品或新工藝的反響不足,也都阻礙了企業創新的腳步。

  制約企業科技創新的內部因素主要有:缺乏人才、缺乏資金和缺乏有效信息。另外,創新成果産業化成本太高,也阻礙了企業的創新積極性。(記者 黃春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