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通河:奮進開新局 闊步揚徵帆
2021-12-20 11:00:55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牟海微責編: 周經韜

  現代農業基地

  低碳工業園區

  山水旅遊勝地

  幸福宜居家園

  松花江中游北岸的通河縣,享有中國原生態稻米之鄉、全國循環經濟示範縣、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等美譽。進入新時代,這片5678平方公里的寒地黑土、資源沃土、創業熱土、安居樂土,秉承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優勢,“現代農業基地,低碳工業園區,山水旅遊勝地,幸福宜居家園”的宏偉藍圖正在通河大地上繪就。

  新時新氣象,新局譜新篇。在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通河縣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進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凝心聚力、乘勢而上,各項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進步,譜寫了現代化美好通河建設新篇章。

  2021年前三季度,全縣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4%;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7.7%;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4.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2%。

通河:奮進開新局 闊步揚徵帆

通河江畔航母廣場 供圖 通河縣委宣傳部

通河:奮進開新局 闊步揚徵帆

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範基地 供圖 通河縣委宣傳部

  叫響生態有機品牌 農林産業碩果纍纍

  稻香陣陣,磨米廠裏機聲隆隆。位於通河縣烏鴉泡鎮的“龍江第一鐮”自9月收割後就開始磨新米了。第一批稻穀經過自然晾曬,磨成油汪汪的新米,源源不斷輸送到市民餐桌。社員們正忙著將新米封箱、裝車,一車車運出村,按照訂單逐一派送。一年的辛苦換來沉甸甸的收穫,農戶們笑逐顏開。

  “今年這糧食嘎嘎幹,自然晾曬比烘乾塔強,米粒完整。”柞樹崗水稻聯合社理事長付鵬飛抓起一把新米喜悅道,今年合作社共種植了11萬畝水稻,搶佔市場就是搶效益,我們的有機大米一斤能賣上20多元,最大限度地轉化為鄉親們的收益。

  今年,通河縣全力克服春旱、夏澇、秋寒打擊,再奪一個豐收年,糧食産量18.6億斤,糧食産量和品質穩步提升。

  優化了水稻種植結構,大力推廣“鴨稻”“蝦稻”“蟹稻”“魚稻”和可降解覆膜稻等有機種植模式,推進全域綠色有機水稻種植。成立了通河大米産業協會,組建哈爾濱食品協會通河分會,聯合拓展外部市場。與慧眼食珍公司合作建設大米溯源系統,並策劃品牌設計和運營推廣,成功獲批國家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範縣。通河大米2021年品牌價值達到109.5億元,較2019年增加22億元,“通河大米”的生態有機名頭越來越響。

  大力發展大榛子産業,精選適宜地塊,推進大榛子種植新增面積1.2萬畝。開展專業培訓,提升榛農管理技能,確保成活率。組織大榛子企業、種植合作社參加大型農林産品展銷會,建立線上線下銷售網絡,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充分利用大榛子林下空間推廣大榛子菌菇兼種,食用菌栽培量突破8000萬袋。依託縣內中藥加工龍頭企業,種植各類中藥材6.2萬畝,新開發了“蒲公英速溶粉”“滿山紅精油”等系列高附加值商品。

通河:奮進開新局 闊步揚徵帆

通河縣“人在城中,城在景中”,群眾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供圖 通河縣委宣傳部

  招商引資全新突破 項目建設蹄疾步穩

  年終歲尾,通河縣人民翹首以盼的重點工程、省百大項目二甲溝水庫經過4年多的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即將竣工建成。這座水庫橫亙于松花江一級支流富拉渾河中游,將為通河縣西部40萬畝水稻提供優質灌溉水源,受益稻田佔全縣稻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近年來,隨著“通河大米”由增量向提質轉變,通河縣160萬畝水稻田已基本實現綠色有機模式種植。然而,由於通河縣沒有中型以上水庫,缺少控制性水利工程,灌溉成了制約通河生態農業發展的瓶頸。為打破這一瓶頸,由通河縣獨自投資、承擔建設的二甲溝水庫重大基建項目在2017年6月開工建設,2019年列入省百大工程。作為跨流域引水蓄水工程,水庫總庫容7016萬立方米,工程總投資7億多元。二甲溝水庫工程建成投用後,不僅可以改善農業用水狀態,保障建立綠色食品基地、發展生態農業,還對恢復和改善地下水資源及水環境,實現濕地、草原生態工程建設、減輕洪澇災害等意義重大,為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新動力。

  通河縣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充分挖掘比較優勢,明確綠色食品、康養旅遊、生物制藥、循環經濟招商主攻方向,制定産業招商全景圖,全力以赴招好商、招大商、上項目。年初以來成立6個招商專班,精準定位産業招商重點突破領域、重點招商區域及重點招商企業,實施專業招商、駐點招商、平臺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創新招商模式,赴重點地區招商7次、28天,有效促進了招商項目對接洽談和簽約落地。

  今年,全縣新簽約中林集團自然生態資源開發項目、十月稻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稻米生産加工項目、中央儲備糧通河直屬庫有限公司糧食倉儲項目、龍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秸稈綜合利用等8個項目,投資額近20億元。同時,近期還有擬簽約項目5個,重點在談項目9個。

  通河縣牢固樹立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不斷完善政策、優化服務,努力打造最佳的投資環境。開通招商引資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推行落地産業項目全程領辦、代辦制、“一窗式”審批服務;推進“互聯網+行政審批”,深入實施“一企一策”工作機制,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切實保障“拿地即開工”落實到位,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今年以來,全縣共開復工項目32個。推進市重點産業項目7個,總投資5.01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3.5億元。

通河:奮進開新局 闊步揚徵帆

稻米豐收忙 供圖 通河縣委宣傳部

  構築幸福宜居家園 提升群眾幸福感

  通河依山傍水,美麗的沿江風景帶,連片的歐式風格樓宇,四大主題公園,書法藝術長廊,濱江航母親水準臺,彰顯濃郁文化底蘊。全國試點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國際雕塑大賽,全國山地自行車大賽,更賦予濱江小城現代氣息。

  通河縣傾力構築幸福宜居家園,不斷提高百姓幸福感。推進森林城市、親水城市、生態城市建設,加快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動美麗城鄉提檔升級。

  通河文明新風蔚然,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國家級試點建設順利通過驗收,通河鎮樺樹村、建設村分別榮獲“全國鄉風文明優秀典型示範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鄉風文明建設現場會、全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經驗交流會、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在通河縣召開,鄉風文明逐步深入人心。

  通河縣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為引領,大力開展違建拆除和城鄉衛生清潔行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高品質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城鄉發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供水、供熱、供氣和污水、垃圾處理能力明顯提高。

  積極推進城區道路改造,鋪設黑色路面33.2萬平方米,鏵子山大街北段二期道路建成通車;岔林河大街、政通大街等給排水工程、城區內河排水護岸改造工程陸續完工,有效解決城區內澇。成立國有物業公司,全面接管老舊棄管小區。全力推進農村公路建設,136條590公里農村公路硬化率、列養率100%,榮獲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高標準改造行政村20個,“三通三有”基本公共設施實現全覆蓋。積極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兵縣”,人民群眾生活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通河:奮進開新局 闊步揚徵帆

稻米收穫“龍江第一鐮” 供圖 通河縣委宣傳部

  全力推進民生事業 百姓福祉不斷提升

  投資864萬元,改造老舊小區12個,惠及居民600戶;開展供熱管網改造,更換供熱管網3.67萬米,解決了17個小區多年來供熱管網漏水的供熱安全隱患,惠及4000多戶居民穩定用熱;推進二次供水改造和市政管網改造項目,投資6380萬元的二次加壓泵站改造工程現已開工建設。多方籌措資金,完成破損道路修復、體育場改造、全民健身步道、凈水廠更換錳砂濾料等民生項目建設。今年以來,一系列的民生實事的實施,使通河縣百姓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優先發展教育。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順利通過國家認定,特色發展職業教育,獲評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投入近2億元的新一中正在加速建設中,預計明年投入使用;投入1300萬元的幼教中心第二分園工程樓體封頂,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預計年底全部竣工;職教中心現已完成農學溫室基地建設,校內實驗實訓基地達到5個,達到省級示範職業高中水準。全縣3-5周歲幼兒毛入園率87.3%,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0%,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5%。2021年高中階段教育入學率達到72%,進一步推動高中教育普及。推進落實“雙減”工程,全面開展課後服務,全縣共24所學校14894名學生參加課後服務,切實減輕了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確保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兜牢民生保障。全縣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3443萬元、城鄉特困金705.41萬元;開展臨時救助942人次,發放救助金128.3萬元。紮實做好脫貧人口兜底保障工作,全縣脫貧人口納入民政救助範圍1884人,救助佔比達80.2%。建立三級監管網格,隨時對脫貧人口、低收入家庭動態監管,確保兜底保障更牢更實。

  醫療衛生服務水準不斷提高,群眾就醫條件明顯改善。五項基本保險實現提標擴面,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縣域內“一站式”結算,社會保障更加有力、更加有效。基本醫療保險常住人口參保率達到95%以上;符合條件的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供養人員等困難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助參保率100%。

通河:奮進開新局 闊步揚徵帆

松花江公路大橋 供圖 通河縣委宣傳部

  守衛綠水青山 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

  通河縣積極申報國家生態文明示範縣,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

  推進恒泰熱電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組織開展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回頭看”工作。積極推進通河縣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目前工程已完成總進度的85%。

  堅決保衛黑土耕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深入實施農業“三減”工程,開展農業面源污染專項整治行動,農藥廢棄包裝物實現統一集中處置。開展土壤環境污染現狀排查和檢測,目前全縣無疑似污染地塊。

  合力打造山水旅遊勝地。發展全季旅遊,春賞杜鵑漫山,夏嗨避暑漂流,秋品五花山色,冬享狩獵滑雪。發展精品旅遊,構織鏵子山登山——岔林河漂流——二龍潭觀光——清河原始森林探險精品線路,提升自駕、康養、避暑休閒等特色旅遊層級。發展全域旅遊,串聯景區景點,積極開發研學遊、紅色遊、康養遊、休閒遊、鄉村遊等模式,強化旅遊産品供給和服務區功能建設,打造“山水田園秀、幸福宜居城”旅遊品牌。(王磊 楊依明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白雲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