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合村唐花馬屯,一個多小時的革命歌曲演唱,讓村民感受到了新時代的感召力、感染力;在八井子鄉民強村,88歲的老黨員孫越生將自己入黨以來的經歷與村民們一起分享,不時博得熱烈掌聲;在永躍村老高臺子屯,志願義診為98戶居民免費提供健康體檢、醫療診治……今年,大慶市大同區志願服務“直通車”有點兒忙。
而這,僅是大同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一個縮影。該區緊緊圍繞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總體要求,在完成省級、國家級試點建設任務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分析問題、創新方式方法,聚焦群眾需求,整合資源建陣地、廣納人才強隊伍、創新載體拓渠道、完善體制機制,推進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持續用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特別是在“鄉風文明超市”建設上,還得到了中宣部表揚。
整合資源建陣地 解決“在哪幹”問題
想要整合資源建陣地,就要解決“在哪幹”問題。
為實現服務陣地便利化,讓志願者更加便利地參與活動,更加便利地為群眾提供服務,該區從“固定陣地”、“流動陣地”、“線上陣地”上下功夫。
大同區大同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固定陣地”總投資2690余萬元,盤活整合鄉村、街道、油田企業等陣地資源,建成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四個層級”陣地300個,每8平方公里就有一個,其中網格實踐點227個,志願服務覆蓋全區315個自然屯。
“流動陣地”開通義診、義賣、義演等各種類型的志願服務“直通車”,採取志願出車、購買服務等方式,把創新理論、文藝需求、脫貧致富等群眾需求,直接送到“尋常百姓家”,搭建起了聯繫服務群眾的橋梁和“快車”,先後開展志願服務300場次,5.2萬人足不出屯、足不出戶享受優質服務。
“線上陣地”,開發文明實踐智慧雲平臺,設置志願服務小程式,推行“七單”式管理,實現了群眾有需求直接在平臺上“點單”,中心“派單”給志願者隊伍處理的精準對接。目前,累計接收八大類點單需求1105個,發起服務活動1800余次,服務時長達到了2.8萬個小時,雲平臺訪問總量達到12.4萬人次,受眾率86%。
廣納人才強隊伍 解決“誰來幹”問題
“專業隊”、“領頭隊”、“群眾隊”……一個都不能少,而每一個隊伍的建設都離不開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
目前,大同區組建志願服務總隊1支、中隊21支、小隊195支,網格服務隊227支,推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統籌管理、整體聯動。區級層面組織多系統的專業技術人員1000余人成立了“8+N”志願服務隊伍,各鄉鎮街道、村屯社區也都配置了若干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志願服務隊伍。
在“領頭隊”建設上,從“體制外、體制內”兩方面入手,既夯實以機關幹部為主體的志願者隊伍,又調動社會組織、公益組織、群眾團體等社會力量,組建了“機關幹部領頭人”“鄉村骨幹領頭人”“社會專業領頭人”隊伍1154人,帶動全區開展服務4000余場次,服務群眾24萬人次,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歷史充分證明,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大同區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村級設立以群眾為主體的“3+X”志願服務小分隊,即每村設立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矛盾調解3支志願服務小分隊,再結合實際以黨員、鄉賢、後備力量、“五老”人員、熱心群眾等為主體成立若干網格志願小分隊,引導群眾鄰裡互助、守望相助。目前,小分隊志願者人數達到1540人。
創新載體拓渠道 解決“幹什麼”問題
大同區創新載體與服務渠道,實現志願服務項目品牌化、志願服務對接精準化。
在品牌項目打造方面,以“黨的聲音進萬家”主題宣講項目為例,通過“主題講、文藝演、雲端展、理論談”方式,讓新形勢下黨的新思想新理論在基層枝繁葉茂,目前已完成“我是黨課主講人”比賽、展播優秀黨課40節,完成“朗讀者”錄音接力50人。同時,積極推廣雙榆樹鄉“鄉風文明超市”經驗,激發群眾參與村屯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託網格建設“平安福”講堂227個,把理論、政策、技術等“大餐”送到村民“家門口”。
創新“聯幫帶”工作法,“聯幫帶”志願者以“上門聯繫、上門幫忙、上門帶動”形式,實施“1+1”結對和“1+10”包挂服務群眾,每月深入聯繫戶家中不少於1次,平時通過微信和電話隨時了解群眾訴求,主動上門幫助群眾排憂解難,推動文明實踐由“進村”向“入戶”深化,由“見人”向“走心”深化。
撰寫“民情日記”,通過每月上門走訪、日常巡查、電話聯繫、微信溝通等方式,實時收集群眾“最需要的服務”“最鬧心的難題”等“五最”需求,將村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現場回答,現場解決不了的,及時在《民情日記》上登記並上報鄉鎮、村文明實踐所、站報備,為精準設立服務項目提供依據。
完善體制機制 解決“怎麼幹”問題
大同區健全完善管理機制,形成上下聯動、溝通順暢、及時回饋的常態化工作機制,結合事業單位改革,組建全省首個縣區級志願服務指導中心,負責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組織和落實,協調各志願者服務隊伍常態持久開展工作。
建立“處級幹部包鄉鎮(街道)、區直部門包村、機關幹部包屯”工作體系,全區23名處級幹部、58家區直單位、640名機關幹部,常態化開展包保幫扶,既幫助群眾發展致富産業、改善人居環境等工作,又負責矛盾化解、意識形態等工作,壓實壓靠“第一責任人”責任。
為提升基層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水準,大同區制定星級所、站、點建設標準,每年進行動態評選、表彰激勵。同時,鼓勵群眾參加志願服務活動,給予評先評優、免費保險、免費體檢、辦事綠色通道等精神和物質獎勵,提升志願服務的社會認同感,樹立“好人好報”的價值觀念。(通訊員 劉健 記者 李民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