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依蘭 振興實體經濟 提升轉型實力
2022-01-20 09:53:48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2022年既是推進“十四五”規劃的發力之年,也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依蘭縣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5%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GDP增速保持同步。

  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確保糧食播種面積320萬畝,糧食産量穩定在28億斤以上。發展食用菌1500萬袋、萬壽菊1.2萬畝、中藥材11萬畝,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100萬畝。推進鮮食玉米等特色作物訂單生産和林業經濟轉型,紅松果、大榛子林下經濟種植規模發展到1.8萬畝。完成中植肉牛養殖項目建設,一期實現年存欄4000頭。

依蘭 振興實體經濟 提升轉型實力

依蘭松花江大橋 供圖 依蘭縣委宣傳部

依蘭 振興實體經濟 提升轉型實力

依蘭縣中煤240萬噸豎井項目 攝影 趙宇清

  夯實農業建設基礎。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10萬畝,完成丹青水庫主體工程,啟動勃利河治理,維修養護國營灌區及中小型水庫。推廣應用玉米大壟雙行面積10萬畝,打造玉米、大豆旱田示範區,逐步實現農作物生産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提高農業機械化智慧化水準,北斗導航無人自動駕駛作業20萬畝。發揮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平臺作用,土地規模流轉200萬畝。壯大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土地託管面積25萬畝。發揮農業保險“安全網”作用,承保種植業290萬畝、養殖業18萬頭(只),力爭覆蓋率保持哈爾濱市首位。

  培育強縣富民特色産業。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統領,加快農産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力爭規模以上加工企業發展到15家。推進“品牌強農”,叫響“依蘭五寶”“依蘭牛業”品牌,完成“依蘭大米”地理標誌認證。積極招引玉米、大豆等傳統作物精深加工企業,提高原料向商品的轉化率。持續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産業發展,發展芽豆、谷糜、粘豆包等“鄉字號”“土字號”興村富農産業,創建9個鄉村振興示範村。持續打造演武基、光星等休閒農業區,引導農戶開展電商創業,構建多元增收長效機制。加強與知名平臺對接合作,構建“雙網雙線”一體化農産品流通新模式。

  強化主導産業支撐。提高中煤240萬噸豎井項目産能利用率,建成第三煤礦選煤廠,確保煤炭工業持續穩定發展。重點推進盛平危廢、特種電工絕緣材料、氯代丙甘、油漆塗料等項目,不斷釋放化工産業優勢潛能。重點推進益生菌腐熟劑、蛋白粉深加工、中藥材黃芪苷提取加工、馬鈴薯澱粉膠囊等一大批食藥項目,發展綠色健康食品産業。穩定提昇華潤雪花啤酒、依鎂生物科技、天年藥業、田潤糧油等重點企業産能利用率,促進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以“雙碳”目標為引領,積極推進中煤龍化廢棄礦坑治理、抽水蓄能電站、光伏發電、500千伏升壓站等風光水儲一體化項目前期。力促協合二期、金風科技等風電項目落地,爭取早日建成全省百萬裝機第一縣,加速邁向“兩百萬裝機”總目標。

  加速園區産業集聚。高標準實施園區認定工作,推進各類規劃提檔升級。引導資源要素向園區集中,加快道路、管網、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供水廠取水泵站及取水管線、道路管網二期、110千伏輸變電站線路改遷、5G網絡和燃氣管線進區等工程,促推園區全面提質升級。科學謀劃出臺優惠政策,加快落地一批骨幹企業和配套企業,預計實現年産值12億,最大限度盤活存量資源、提高承載能力。

  推動文旅融合。繪好依蘭紅色、綠色、古色畫卷,打造迎蘭鄉一路向北旅遊精品專線,帶動周邊一體發展。修繕四塊石抗聯遺址,爭創國家AAAA級景區。啟動巴蘭河漂流選址規劃,建設木質元素綜合服務區,推出“十二星座”網紅打卡驛站,新建搖擺橋等水上樂園項目,建設煙筒山風情谷自駕遊營地,體驗一站式休閒巴蘭河旅遊,形成“十里畫廊”濱河美景。完成隕石坑旅遊開發規劃,新建隕石坑旅遊公路6.2公里、觀景棧道1.2公里,乙太陽係八大行星排序規劃“太空花海”遊步道,打造網紅星球場景。新建清真寺廣場。保護修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古建築,修繕五國頭城本體,爭創國家AAA級景區。

  壯大商貿物流。啟動依蘭冷鏈物流園區建設,打造龍東地區商貿物流服務中心。發展直播帶貨新經濟,拓展依蘭電商大廈功能,建設直播電商共享基地,構建多樣化網絡銷售模式。推動電商與特色農業、鄉村旅遊等有機融合,打造省內示範級電商服務中心,爭創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大力倡導“三如四有”理念,即讓企業家和投資商體會到賓至如歸、如魚得水、如沐春風的歸屬感,體會到有地位、有尊嚴、有面子、有自信的自豪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基層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和行政許可權工作,推進行政審批信用承諾制及“辦好一件事”集成服務。建立信用監管機制,對新産業新業態實施觸髮式包容審慎監管,構建親清政商環境。認真落實減稅降費等惠企政策,扶持壯大民營經濟。大力推進臨規企業培育壯大,促進智繪環保、禾潤米業等民營企業儘快升規,實現規上企業數量和産值雙提升。(記者 趙宇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