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讀《黑龍江省大數據産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 抓住大數據産業風口 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
據賽迪顧問預測,2023年中國大數據産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2021—2023年增速將達到15%以上。面對這一迅猛趨勢,2022年初,全國多個省份相繼出臺大數據發展規劃,黑龍江省也在其中。記者從省工信廳獲悉,《黑龍江省大數據産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已于近日出臺。《規劃》明確,到2025年大數據産業測算規模達到140億元,建成哈爾濱全國大數據中心重要基地,打造大數據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大數據産業成為黑龍江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和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大數據産業究竟有何種“魔力”,引得各省關注,並將其納入發展重點?新出臺的規劃,與去年出臺的“數字經濟20條”又是什麼關係?為此記者專訪了省工信廳副廳長杜新宇。
杜新宇介紹,大數據産業指以數據生成、採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相關經濟活動,包括數據資源建設、大數據軟硬體産品的開發、銷售和租賃活動,以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大數據産業也是“數字經濟20條”支持的重點數字産業,是數字龍江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發展大數據産業,黑龍江省有優勢。“黑龍江省年平均溫度低,數據中心可自然冷卻時間長達7個月,土地儲量豐富,地質結構穩定,電力能源保障充分,是我國大數據中心建設的一類地區。”杜新宇説,過去幾年,省內建成“中國雲谷”、哈爾濱新區大數據産業園、大慶高新區大數據産業園等一批産業園區,大慶、齊齊哈爾、佳木斯、牡丹江等市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陸續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招商引資,佈局數據中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産業融合應用,在全省形成了良好的産業發展環境。
但黑龍江省發展大數據産業的短板也不容忽視——大多停留在數據存儲領域。杜新宇直言,大數據的經濟價值更多體現在數據的加工和利用上,黑龍江省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相對不發達,分析應用上的短板很明顯。
大數據産業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至關重要。黑龍江省的數據在哪?數據有沒有實現歸集?基於數據做的分析應用情況如何?這些才是黑龍江省目前大數據産業發展的關鍵。杜新宇説,黑龍江省缺乏做數據歸集分析的企業,需要加大大數據産業招商力度,配套優惠支持政策,因此《規劃》提出重點引進大數據行業領軍企業在龍江設立分、子公司和區域總部,與龍江企業形成上下游協同發展格局。同時,通過大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小巨人”企業,逐步建立完善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大數據産業體系,推動哈工大大數據、國裕數據等企業做大做強,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提升黑龍江省大數據從業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品質。
有了數據的基礎,企業才能基於數據化解決現實問題。“就工業領域而言,應加快推動工業知識、技術、經驗的數據化,開發一批面向需求分析與自主設計、個性化定制與柔性生産、設備健康管理與遠程運維、産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工業場景的工業大數據模型和産品,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區域分中心和行業分中心。”杜新宇説,“數字經濟20條”中已經提及了“重點引進電子信息、軟體、互聯網等國內外數字産業百強企業”“支持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做優做大”“支持首版次軟體創新産品應用推廣”等內容,但這還不夠,要繼續加大對軟體信息服務業的支持力度,儘快補齊這一制約黑龍江省數字經濟發展的短板。
與此同步的是需要支持黑龍江省企業積極探索大數據應用模式,例如《規劃》中提出的:支持裝備製造、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企業探索工業大數據應用模式,推動裝備製造企業開展協同設計、協同製造、遠程運維、預測性維護等大數據應用,推動食品、醫藥企業開展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産品品質追溯等大數據應用,推動能源、鋼鐵、石化企業開展智慧化生産、綠色製造、安全管控等大數據應用,推動汽車、傢具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産供銷協同等大數據應用。通過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發展,尤其是央企、國企加快落實國務院國資委關於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通知要求,建設企業級數據中心和生産經營數據庫,打造典型示範,發揮帶動作用。(記者 桑蕾 孫銘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