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2項能耗指標創歷史最好水準 大慶石化爭當環保企業優等生
2022-02-18 10:23:34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在大慶市龍鳳區臥裏屯興化大街化工路的十字路口旁,一個高大的LED電子顯示屏格外引人注目,螢幕上滾動發佈著大慶石化安全承諾公告和化工區的環境信息,這是大慶石化積極回應社會關注焦點,加強企地有效溝通,構建和諧相融氛圍的縮影。

  大慶石化始終秉承“環保優先、安全第一、品質至上、以人為本”的HSE理念,加快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累計投資近23億元,積極推動清潔能源生産;先後投資近3億元,進行廢水深度處理;投資近14億元,用於廢氣達標治理……今年元月,大慶石化統計的41項主要能耗指標中,有24項好于去年同期,其中12項創歷史最好水準。

  做好頂層綠色發展設計

  今年1月,大慶石化根據各單位排污實際,重新優化完善各單位環保KPI各項考核指標,將年度污染減排指標分解至二級單位,並簽訂責任書。每年年初的這項規定工作,都會引起各二級單位和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大慶石化不斷健全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議事制度,2020年以來召開6次黨委會專題討論環保事項,黨政主要領導帶頭宣講環保新理念、新形勢、新要求,帶頭參加環保主題活動,將“綠色發展”“環保優先”“環保就是效益、就是競爭力”等理念紮根于每名員工思想中,落實到管理和行動上。同時嚴格落實“管發展管環保、管業務管環保、管生産管環保”的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司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大慶石化成立了“三廢”管控機構,實行公司-分廠-車間三級管理,採取月、季、年統計分析的方式,時刻掌握廢氣、廢水、廢渣排放情況,做好預測和提前預警,在源頭控制上持續發力,制定快速反應辦法。

  全過程高標準控污減排

  改善環境品質是檢驗環保工作的尺規。大慶石化加強全過程式控制污減排,高標準、嚴要求持續推進污染深度治理和碳減排工作。

  今年1月,大慶石化統計的41項主要能耗指標中,有24項好于去年同期,二套常減壓能耗、200萬噸催化裂化能耗、120萬噸延遲焦化能耗、120萬噸連續重整能耗、加工噸油耗水、芳烴二套能耗、SAN能耗、聚丙烯能耗、全密度一套能耗、發電標準煤耗等12項創歷史最好水準。

  加強源頭預防,持續提升清潔生産能力。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環保治理設施,把環保設施當作生産裝置來管理,把廢水廢氣當作産品來管理,不斷調整工藝,確保環保設施連續穩定運行,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積極推動清潔能源生産,累計投資近23億元,實現汽油、柴油産品品質從國Ⅲ升級到國Ⅵ,油品品質的全面提質升級。

  嚴格過程管控,持續強化環境風險防控能力。通過加強點源治理和過程管控,不斷提高環保專業管控水準,持續強化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建立了環保設施與生産裝置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的工作機制。嚴格各裝置生産管控,制定裝置污水內控指標。突出工藝過程的環保技術管理,將分析數據及時上傳國家在線監控數據平臺,實現在線數據分級預警管理,外排指標始終受控。加大應急物資儲備規模,補充完善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並按時完成政府備案,定期組織各級預案演練,確保提高“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應急處置能力。

  強化末端治理,在污水處理、異味治理、噪音消除、固廢處置等方面推進實施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效果。

  營造和諧企地關係

  2021年12月20日,大慶石化舉行2021年公眾開放日活動,龍鳳區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廠區周邊居民40余人,共同走進大慶石化煉油廠區,了解企業在安全環保、生産經營、企業文化、項目建設等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和成績。

  大慶石化牢固樹立超標排放就是環保事件的理念,爭創城市煉廠與城市共融典範。

  為了做到環保監督有規可循,大慶石化制定了《檢維修總體方案》《檢維修環保控制方案》,細化了污水處置、火炬排放、噪聲及異味控制等專項方案,實現固體廢物密閉卸劑和全程監控,廠界、廠區內全方位布點,加強環境空氣特徵污染物監測。同時,邀請大慶市生態環境局、社區居民代表到公司巡查、抽查,提出管理建議。

  2021年,大慶石化上繳稅費91.42億元,為地方發展注入應有的動力。目前公司範圍內周邊居民就業人數為1521人,年支付工資1.07億元,有效解決了周邊居民就業。大慶石化公司還承擔著興臥地區生活用水供給和周邊興化園區、三聚等化工企業生産污水、興臥地區生活污水的處理達標任務,為營造和諧的企地共建氛圍作出了突出貢獻。(謝文艷 記者 李民峰 趙吉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