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哈工程:用“敢”與“求”將文章寫在高端海洋裝備中融入海洋強國事業裏
“産出更多滿足國家戰略和國防裝備需求的科研成果,是團隊為國防真做事、善做事、樂做事的渴望與擔當。”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公佈200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哈爾濱工程大學智慧學院嚴浙平教授領銜的船舶控制工程團隊,憑藉在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團隊建設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和工作實績成功入選。
水下無人航行器屬於高技術複合體,涉及材料、結構、能源、導航、控制、水聲等多學科,具有無人化、智慧化、網絡化、冗余性等特點。要做好這項事業,要融會貫通且有“啃硬骨頭”的勁頭。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控制工程團隊幾代師生經過幾十年探索實踐,為國家國防需要打造國之重器,解決水下無人航行器領域的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完成了水下無人航行器從0到1的跨越,推動水下無人航行器行業的發展,堅持“‘把文章寫在海洋裝備中、融入海洋裏。’學習和勤奮,是我們攻下科研難關的致勝法寶,國家需要的‘硬骨頭’,總得有人去啃。”團隊負責人嚴浙平説。
團隊完成某試驗基地無人潛航器驗收試驗 供圖 哈爾濱工程大學
恪守“三敢三求”做真科研
走進哈爾濱工程大學41號樓的海洋裝置與控制技術研究所,墻上“敢想、敢為、敢贏,求真、求實、求嚴”十二字箴言引人注目。
該團隊成員告訴記者,這十二個字也是研究所創始人邊信黔教授常常挂在嘴邊的話,“科研工作者要有‘三敢三求’的精神品格,面對前沿技術要敢想,將研究與實踐結合要敢為,要堅持把事情做成要敢贏。”如今,對“三敢三求”精神的傳承和恪守已成為團隊在科研攻關時的精神力量。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趕超國際先進水準,研發海洋強國建設急需的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新技術成果和産品,使我國水下航行器技術領跑世界是團隊一直努力的方向。
團隊在進行無人潛航器的相關測試 供圖 哈爾濱工程大學
從1982年成立的“北颯”海洋裝置與控制技術研究團隊到如今的船舶控制工程團隊,從海洋運載器的控制理論和工程應用研究到水下無人航行器領域研究,團隊成員按照“求真、求實、求嚴”的表針身體力行地去參與科研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在他們看來,想要做到“三求”,就要實事求是、踏踏實實地敢為,且需要加速,再加速!
立足國家需求産出真成果
團隊始終將“解決問題必須去現場”作為科研理念,將“敢”與“求”作為目標指向,立足國家需求做真科研、産出真成果。
一次海上試驗,航行器被漁網纏繞,嚴浙平當即決定親自下水切割,“還是讓我來,我最了解它的結構”;團隊成員要舉辦婚禮,卻因險的水下試驗與海試時間衝突將婚期一改再改;面對高強度的工作負荷、高難度的優化設計、高風險的水下試驗,團隊成員將“三敢三求”的精神融入血液裏、情懷中,一次次迎難而上啃下硬骨頭,讓多項技術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多個項目高品質高水準完成。
團隊還積極與相關研究單位開展水下無人航行器導航、聲納、推進、連接器等關鍵設備的協同創新,實現從研倣到改進、到實現器件級的水下無人平臺生産的自主可控;自主研發的動力定位高科技産品,在國內首次獲得中國船級社船用産品證書和型式認可證書;自主研發5個系列二十多個型號的減搖鰭産品,裝備于我國艦船、科考船等200多艘,並出口東南亞。
團隊聯合校所企開展聲納設備國産化測試工作 供圖 哈爾濱工程大學
賡續紅色基因培養創新型人才
團隊教師以“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為目標,圍繞“三海一核”領域國之重器的思政案例,挖掘“三敢三求”課程思政育人新模式。教授全部講授本科生課程,專心打造精品課程,在課堂實踐中總結凝練,創新實施“兩案三型四環”理論教學方法、“設想-設計-實現-反饋”實驗教學法,充分發揮科研創新的引導功能,創建了“認知-創新-自主”層級遞進模式的創新能力培養路徑,著力培養“視野寬、基礎厚、能力強、素質優、可靠頂用”的創新型人才。
團隊瞄準産學研合作契機,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建成智慧機器人創新實踐基地,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校企合作雙百計劃”;指導的學生社團“創翼科技社”獲得全國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指導學生獲國家級、省級科創獎項62項;指導學生創業團隊7支,創立7家創業公司。2012年至今,團隊成員培養碩、博研究生800余人,培養出的畢業生們大多數服務於“三海一核”領域,為國家海防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截至目前,該團隊教師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黑龍江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6項,獲得黑龍江省部級以上團隊獎4項、個人獎19項。團隊科研成果向教學成果轉化碩果纍纍,編寫教材14本、教學案例12項。
傳承著對“三敢三求”精神的追求與發揚,在向“海洋強國”進發的征程中,團隊幾代人堅守著謀海濟國、向海圖強的使命,將個人力量與民族復興的時代訴求交融在一起,用智慧、勇氣和堅毅與海洋裝備的建設者們一同奏響“走向深藍”的和弦。(記者 趙一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