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兩會·黑龍江發佈會|賈君代表:讓綠色成為黑龍江最美的底色 讓低碳成為黑龍江最鮮明的特質
2022-03-07 18:49:37來源: 龍頭新聞編輯: 牟海微責編: 周經韜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又在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務新要求。黑龍江是生態大省,能否介紹一下黑龍江省的有關情況?

兩會·黑龍江發佈會|賈君代表:讓綠色成為黑龍江最美的底色 讓低碳成為黑龍江最鮮明的特質

發佈會現場

  全國人大代表賈君介紹説,生態是黑龍江最大的資源、最大的潛力、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品牌。近年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生態強省”作為“六個強省”建設發展目標之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了明顯成效。

兩會·黑龍江發佈會|賈君代表:讓綠色成為黑龍江最美的底色 讓低碳成為黑龍江最鮮明的特質

賈君

  生態環境品質實現轉折性提升。2021年全省優良天數比率94.8%、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35天、降幅58.3%。扣除自然因素影響,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0.4%,4條河流退出劣V類,劣V類水體比例同比改善2.9個百分點。地下水環境品質實現突破性改善。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連續兩年進入國家優秀序列。綠色産業加快發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8816.8萬畝,保持全國第一,“龍江模式”和“三江模式”被列為全國黑土地保護十大推廣模式。加快工業綠色升級步伐,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推動成立省生態環保集團、低碳企業聯盟等綠色低碳發展主體,支持碳捕集利用技術研究應用。碳達峰碳中和穩步推進。著力構建“1+8”政策體系,印發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年度工作要點,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和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建設清潔高效能源體系,秸稈等農林生物質處理能力達到1600萬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1646萬千瓦,佔電力總裝機的41.6%。

  賈君代表説,下一步黑龍江省將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的底線,加力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實踐地,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築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為加快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奠定更為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

  一是穩步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編制全省碳達峰行動方案和專項支撐方案,紮實推進“碳達峰十大行動”。我們將向大氣要碳!向水要氫!向太陽要能!統籌化石能源安全和非化石能源發展,發揮煤炭、煤電基礎保障作用,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實施“氣化龍江”戰略。嚴禁新建“兩高”項目,推進産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發展綠色物流和節能低碳建築,推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動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沙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減污降碳、精準治污、亮劍護綠、科技賦能四大行動,組織實施重污染天氣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6個標誌性戰役。深入推進散煤污染治理、秸稈露天焚燒管控、違法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等工作,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嚴厲打擊毀林、毀草、毀濕等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紮實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做好碳市場監管與服務。

  三是構建綠色生態經濟體系。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全面實施工業振興計劃,加快佈局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創意經濟、生態産業,發展節能環保産業。推動生態優勢轉化,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興安嶺生態銀行”建設行動,發展碳匯經濟、生態旅遊、寒地冰雪産業,加大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力度,把生態優勢轉換為産業優勢、發展優勢。

  賈君代表表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我們將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務實的舉措,堅定不移推動黑龍江綠水青山永續發展,讓綠色成為黑龍江最美的底色,讓低碳成為黑龍江最鮮明的特質。 (記者 孫銘陽 攝影 邵國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