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龍江工業振興,實現高品質發展,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黑龍江省推動工業振興若干政策措施》,簡稱“工業振興20條”。
問:為什麼要出臺“工業振興20條”?
答: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國民經濟的增長引擎。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省委全會暨經濟工作會、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把振興工業擺上突出位置”,“全力實施工業振興計劃”。制定“工業振興20條”就是為推動工業振興明確方向,拿出具體支持舉措,更好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工業投資和企業成長的重要作用,凝聚起各地各部門工作合力,著力鞏固實體經濟根基,做強先進製造業,做優現代産業體系,全力推動龍江工業實施高品質振興發展。
問:“工業振興20條”主要有哪些特點?
答:“工業振興20條”總體上有三個特點。
一是靠前支持。更多采取事前引導,比如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政策,省級財政負擔資金在項目開工後一次性撥付,讓企業更早享受政策紅利;比如對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連續3年對相關投入按比例給予補助,突出建設期的“雪中送炭”。
二是吸引撬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將支持資金與經濟社會效益掛鉤,比如技術改造等項目類支持政策按投資比例給予支持,綠色工廠、製造業創新中心等認定類支持政策按水準給予一次性獎勵,首臺(套)和新産品等産品開發類支持政策按銷售收入比例給予支持,吸引撬動企業加大投資、提質增效。
三是方便簡捷。兌現條件盡可能使用統計數據,兌現流程儘量簡化、保證公開透明。如新增規上企業獎勵、省級製造業“隱形冠軍”獎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獎勵、企業上市(掛牌)獎補等政策,在政策兌現時均將做到“免申即享”。
此外,“工業振興20條”也注重發揮市(地)的作用,省市共同出資形成工作合力、政策合力,為黑龍江省工業振興提供了有力保障。
問:“工業振興20條”主要有哪些政策措施?
答:“工業振興20條”從5個方面提出20條具體政策措施。
一是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全面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對企業技術改造項目,以入統投資金額為依據,按入統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水準給予12個月的貼息,最高不超過800萬元;對技術改造投資額達到2億元(含)以上的項目,給予24個月的貼息,最高不超過2500萬元。企業利用自籌資金實施技術改造,按照同等貼息政策支持。重點支持企業數字化、綠色化改造,對經省級認定的數字化車間(生産線)和智慧工廠(礦山),按項目合同金額給予10%的一次性補助;對實施節能降碳綠色化改造成效明顯的工業企業,以及上一年度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或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給予獎勵,加快推動傳統産業提質增效擴能。
二是推動新興産業發展壯大。聚焦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綠色有機農副産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汽車、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等新興産業,明確各個産業的重點支持領域,從設立工業振興基金、産業發展專項資金、重大新興産業項目前期策劃補助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快培育新産業新業態,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三是推動企業加快成長。在企業成長的各個環節給予支持,對新納入規模以上統計的工業企業給予最高60萬元獎勵;支持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對認定為省級製造業“隱形冠軍”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對中小企業每年用於存貯、算力、安全、軟體等上雲服務費用在5000元以上的,按照每戶1000元給予雲平臺補助;對首次被評定500強的企業分檔獎勵,鼓勵優勢企業爭先晉位,通過梯度培育促進企業加快提規模上檔次。
四是推動創新能力提升。在創新平臺建設方面,對認定為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的,按照購置科研儀器、設備和軟體等費用總和的30%給予補助,連續支持3年;對認定為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的,一次性獎勵1000萬元;在産品創新方面,對列入省重點新産品開發導向且年度單品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按重點新産品銷售收入的2%給予獎勵,加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激發創新主體活力。
五是推動發展環境優化。重點圍繞支持開發區建設、強化招商引資、加強土地廠房保障、優化項目落地制度環境等方面提出具體工作舉措,創建龍江營商環境特色品牌,打造全面振興良好環境。
問:如何保障“工業振興20條”有效實施?
答:一是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充分各類媒體作用,全面開展政策宣貫,讓更多的企業知曉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儘早儘快享受政策紅利,切實發揮政策引導激勵作用。二是制定政策實施細則。明確政策適用範圍、申報對象、申報流程等具體事項,讓企業知道向哪申報、如何申報、提供哪些要件;同時,聚焦“簡流程、簡材料、簡方式”,讓政策兌現高效便捷。三是加強政策績效評估。省工信和財政部門將定期開展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工作,切實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率。(記者 桑蕾)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