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發佈會直擊丨著重四個方面 發力十大行動 “十四五”黑龍江發展生物經濟這樣謀劃
2022-03-30 18:23:45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于靈爽責編: 馮薇薇

  國際在線黑龍江報道(記者 劉才星):3月30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黑龍江省“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和《黑龍江省支持生物經濟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解讀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黑龍江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蘆玉春作主旨發佈。

發佈會直擊丨著重四個方面 發力十大行動 “十四五”黑龍江發展生物經濟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330174036

黑龍江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蘆玉春作主旨發佈 攝影 石啟立

  蘆玉春表示,為推動生物經濟高品質發展,黑龍江省編制了《黑龍江省“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並配套制定了《黑龍江省支持生物經濟高品質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支持政策》)。生物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內涵廣泛、潛力巨大,生物經濟發展正處於方興未艾的新賽道,也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國家印發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國全球發展的大背景、大格局、大戰略的高度,部署推動《規劃》和《支持政策》的編制工作,就是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部署上來,把握生物科技進步和生物産業變革新機遇,迎頭趕上生物經濟發展新浪潮,助力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當前,以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等為代表的現代生物科技迅猛發展,人類基因組、疫苗、菌種等重大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我國生物科技正在從跟蹤仿製向自主創新轉變,從單項技術突破到整體協調發展轉變,生物科技成果廣泛應用,産業化進程明顯加快,為生物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生物經濟的發展藍圖日益清晰,一個具有創新活力、涉及面廣、影響深遠,更加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經濟形態正在加快成長,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把發展生物經濟作為黑龍江省搶抓新機遇、打造新産業、構築新優勢的重要舉措,在振興發展中繪就生物經濟“新畫卷”,書寫“新篇章”,對於黑龍江省實現換道超車,加快發展方式轉型、增長動能轉換具有重大意義。

  蘆玉春介紹説,黑龍江省具備發展生物經濟的資源、創新、産業、應用場景等優勢,擁有雄厚的發展基礎和極大的發展潛力。黑龍江省幅員遼闊,物産豐富,農業生物質資源全國第一;匯集了一批生物技術領域的頂尖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哈獸研專業研究全國領先;具備深厚的生物産業基礎,哈爾濱市生物醫藥産業入選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同時,黑龍江省還是全國最大生物發酵氨基酸和生物質燃料乙醇生産基地。黑龍江省發展生物經濟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大有可為,必有可為,必須為之。

  據介紹,《規劃》共分為7個部分,從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規劃總體要求、堅持創新驅動、優化空間佈局、構建産業體系、暢通發展路徑、強化支撐保障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規劃。黑龍江省在編制《規劃》過程中,著重把握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突出目標引領,加快推進生物經濟倍增式發展。《規劃》確定黑龍江省生物經濟發展主要目標是,經濟規模邁上新臺階,成為黑龍江省戰略性主導産業。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産業自主創新體系基本建立。産業融合實現新跨越,形成産業鏈齊全、配套完善的生物産業集群,到2025年全省生物經濟總規模將達到4200億元以上,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0%。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部署搶佔科技制高點。生物經濟以技術進步為根本動力,因此,《規劃》將科技創新放在各項任務最前面,凸顯科技創新的重要地位。提出從五個領域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從三個方面加快創新隊伍培育,著力打造生物科技進步“新支點”和“動力源”。錨定生物科技前沿方向和市場需求,《規劃》強調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基礎研究,開展前沿技術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力爭在新一代基因組及操作技術研究、幹細胞顛覆性技術研究等13個領域實現突破。

  三是聚焦“無中生有、有中生優”,規劃構建現代生物産業體系。《規劃》緊緊抓住生物經濟發展國際趨勢、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深入研究“無”如何“招鸞引鳳”,“有”怎樣“錦上添花”,系統謀劃了生物經濟發展方向和任務,推動生物經濟邁上新臺階,闖出新高度,實現新跨越。圍繞打造千億級國家生物醫藥産業集群,培育壯大生物醫藥、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寒地龍藥和特醫食品産業鏈。聚焦做大做強千億級國際領先生物製造産業集群,創新發展生物發酵、生物基材料、合成生物産業鏈。立足構建千億級龍江特色生物農業産業集群,加快發展生物育種、獸用生物製品和黑土地生物保護産業鏈。圍繞建設百億級生物能源、生物環保和生物醫學工程産業示範基地,同步謀劃了生物燃料、水污染生物治理、生物診療設備等9個産業鏈。

  四是堅持因地制宜,優化生物經濟發展空間佈局。《規劃》提出“一極、兩區、一帶”生物經濟發展空間佈局。“一極”就是哈爾濱生物産業引領極。重點建設千億級哈爾濱生物醫藥産業園區和百億級哈獸研國際生物谷,做強做優國家生物醫藥産業集群示範區,將哈爾濱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東北亞區域帶動力的生物經濟新高地。“兩區”就是松嫩平原生物産業核心區和泛三江平原生物産業示範區。立足齊齊哈爾、大慶、綏化等地生物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精品生物園區,建設松嫩平原生物産業核心區。聚焦牡丹江、佳木斯和四煤城在中藥材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創建一批國家級、省級中藥材特優區,建成生物醫藥、生物製造産業基地。“一帶”就是林區寒地生物産業帶。以大小興安嶺林區為重點,加快中藥材、生物林業和生物農業産業發展,把“冷資源”轉化為“熱産業”。

發佈會直擊丨著重四個方面 發力十大行動 “十四五”黑龍江發展生物經濟這樣謀劃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330174025

發佈會現場 攝影 石啟立

  蘆玉春表示,規劃的生命力在於實施,只有有效地實施規劃,才能把規劃的願景變成現實,把謀劃的産業變成生産力。圍繞生物經濟規劃實施確定的系統性措施,《規劃》提出“十大行動”。一是重大項目建設行動。項目建設是生物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和關鍵環節,實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就是要從項目謀劃儲備、開展招商引資、推動項目建設等環節,加大工作力度,落實工作責任,創新制度環境,促進一大批生物經濟項目儘快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構建新的産業集群。

  二是龍頭企業培育行動。企業是生物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因素,只有企業強,才能産業優。《規劃》聚焦“扶”和“引”兩點發力,從做優存量,擴大增量角度提出措施,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市場影響力、産業帶動力的龍頭企業,進一步壯大生物産業發展市場主體。

  三是産業集群壯大行動。打造優勢産業鏈,構築産業集群,是降低生産、交易、物流成本,提高規模效益的有效手段。《規劃》提出採取激勵政策,提升産業園區承載能力,推動優勢産業延伸發展,構築“集群帶動、協同發展”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四是應用示範引領行動。堅持典型引領、示範先行,《規劃》明確了開展新型生物技術應用示範的重點領域,確定了推進示範應用的場景和措施,力求通過點的突破帶動生物技術應用整體提升。

  五是名優品牌塑造行動。品牌塑造非“一日之功”,《規劃》提出要實施品牌提升專項行動計劃,鼓勵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培育塑造,擦亮傳統優勢品牌,挖掘叫響潛力品牌,全力構築“龍江製造”生物品牌集群。

  六是一流學科建設行動。《規劃》確定了支持一流學科建設的具體措施,明確圍繞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學等重點領域,夯實研究基礎,優化資源配置,努力培育形成一批能夠搶佔生物科技制高點的創新基地。

  七是科技創新驅動行動。技術的進步是生物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規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産學研相結合的生物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組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創新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推動産生更多更好的高品質科研成果,加快科技成果的就地轉化。

  八是生物信息融合行動。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是催生新業態的關鍵環節,《規劃》從整合生物和數字産業資源,促進信息互聯互通,加快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前瞻佈局“IT+BT産業”,推動生物與數字産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

  九是國際交流合作行動。《規劃》依託黑龍江省地緣優勢,明確提出對標國家高水準開放典範,強化功能載體建設,組建中俄生物産業聯盟,加快國際生物科研平臺、總部註冊基地建設等措施,努力構建資源互補、産業協作、互利共贏的生物經濟國際合作新格局。

  十是服務平臺升級行動。黑龍江省將提升服務平臺功能,完善服務措施是降低生物企業創新和生産成本、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重要基礎。《規劃》從完善綜合服務能力、增強倉儲物流保障、健全創新創業和孵化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完善了相關政策,為生物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同時,《規劃》明確了加強組織領導、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政策保障、優化發展環境、壯大人才隊伍五個方面保障措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