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中國建設銀行公佈2021年度經營業績
2022-03-30 14:15:24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牟海微責編: 馮薇薇

  國際在線黑龍江報道(于靈爽):3月29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設銀行”)公佈了2021年度經營業績。建設銀行發佈的2021年財務數據顯示:

  集團資産總額30.2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7.54%。

  利潤總額3784.12億元,較上年增長12.42%;凈利潤3039.28億元,較上年增長11.09%;利息凈收入6054.20億元,增長5.12%;凈利息收益率2.13%。

  平均資産回報率和加權平均凈資産收益率分別為1.04%和12.55%。

  資本充足率17.85%,不良貸款率1.42%,撥備覆蓋率239.96%。

  基於良好的業績,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現金股息每股0.364元(含稅)。

  核心指標穩健均衡 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2021年,建設銀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落實“三個能力”建設有關要求,堅持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推進新金融實踐,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滴灌經濟社會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努力推動高品質發展和共同富裕,取得了優異的經營業績,實現了穩健、均衡、可持續發展。

  資産負債增長良好,關鍵指標穩健均衡。2021年末,建設銀行資産總額達30.25萬億元,增幅7.54%;負債總額27.64萬億元,增幅7.37%;其中吸收存款22.38萬億元,增幅8.56%。盈利能力表現良好。凈利潤達3039.28億元,較上年增長11.09%;利息凈收入增長5.12%,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增長6.03%。凈利息收益率為2.13%,平均資産回報率1.04%,加權平均凈資産收益率12.55%,資本充足率17.85%。董事會建議派發年度現金股息每股0.364元人民幣(含稅)。

  積極聚焦主業主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建設銀行發放貸款和墊款凈額18.17萬億元,較上年增加1.94萬億元,增幅11.95%;債券投資較上年增加7035.62億元。紮實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針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重點區域,強化資源配置,提升重點區域業務發展綜合貢獻;基礎設施、製造業中長期、民營企業、綠色貸款分別增長16.91%、29.24%、15.21%和35.61%。足額投放專項貸款滿足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災金融需求;全力服務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參與國際競爭力穩步增強;提升“建行撮闔家”服務質效,助力全球産業鏈穩定和國際貿易暢通;創新跨境支付産品,BC Trade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成為業內交易量達到萬億級別的區塊鏈交易平臺;助力人民幣國際化,2021年完成跨境人民幣結算量2.67萬億元,較上年增長23%;英國人民幣清算行累計清算量突破64萬億元。

  “三大戰略”持續引領 新金融實踐拓維升級

  住房租賃生態漸成。建設銀行大力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在全國主要城市對接超過300個項目,支持建設的保障性租賃住房系統在50多個城市上線運行;探索長租房運營可持續模式,開業運營179個“CCB建融家園”長租社區,並融入智慧社區和公共、金融、創業服務;積極探索住房租賃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相結合,在北京、廣州等地支持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臺覆蓋全國96%的地級及以上行政區,為1.5萬家企業、3800萬個人房東和租客提供陽光透明的交易平臺;住房租賃貸款餘額1334.61億元,增幅60.02%。

  普惠金融引領市場。建設銀行設立“建行惠懂你”平臺運營中心,小微企業首貸客戶超16萬戶。“建行惠懂你”APP累計訪問量超過1.5億次,下載量超過1900萬次,認證企業639.60萬戶。建設銀行聚焦普惠金融群體差異化需求,豐富“小微快貸”“個人經營快貸”“裕農快貸”“交易快貸”等産品體系,提升客戶服務效率。2021年末,普惠金融貸款餘額1.87萬億元,較上年增加4499.44億元;貸款客戶193.67萬戶,較上年增加24.12萬戶。建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讓利力度,當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4.16%,較上年下降0.20個百分點;針對中小型科技企業“評價難、融資難”痛點問題,構建“科技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助力高水準科技自主自強。截至2021年末,建設銀行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的貸款餘額為8653.70億元。建設銀行以“創業者港灣”平臺實施融智融資融合創新,支持科創型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穩固經濟復蘇基礎;“創業者港灣”已推廣至19個省市,為9000余家入灣企業提供信貸支持超300億元。

  金融科技內外賦能。建設銀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業務和技術複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截至2021年末,集團累計獲取專利授權731件,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國內銀行業領先;完成分佈式核心繫統架構轉型,升級人工智能平臺,累計支撐617個應用場景;推動“建行雲”成為用戶首選金融雲服務品牌,整體規模和服務能力同業領先;持續推進智慧政務戰略,累計與29個省級政府建立合作關係,參與政務服務、監管平臺及應用場景建設,累計註冊用戶超2億戶,累計業務辦理量超25億筆,“跨省通辦”平臺落地西南五省,網點“跨省通辦”覆蓋全國,全行14000余家網點成為“百姓身邊的政務大廳”。

  數字化經營紮實推進。建設銀行以新金融理念重構經營場景,運用數字化經營打法與工具,有效實現流量與價值轉化,塑造業務發展新優勢;構建以手機銀行、建行生活APP“雙子星”企業級平臺為核心、多渠道佈局、企業級優先、特色化補充、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生態場景體系。截至2021年末,手機銀行月活用戶達1.49億戶,建行生活APP註冊用戶突破3400萬戶。建設銀行業務、數據、技術三大中臺建設穩步推進,能力建設成效開始釋放;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多項指標同業領先。

  聚焦民生痛點 履行社會責任

  綠色金融底色增亮。建設銀行持續完善綠色金融長效發展機制,統籌推進“雙碳”行動計劃,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新産品、新服務、新舉措;制定綠色信貸白名單客戶差別化管理政策,支持保障優質信貸客戶和項目,逐步提升基礎設施、製造業、涉農等領域貸款中綠色佔比;綜合運用綠色債券、綠色租賃、綠色信託等金融工具,廣泛支持和培育綠色産業;發佈“建行-萬得綠色ESG債券發行指數”,加大綠色債券認購力度,增量、增速市場領先;發行多幣種ESG債券,包括全球首筆美元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全球首筆基於中歐《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報告-氣候變化減緩》的綠色債券等。2021年末,該行綠色貸款餘額1.96萬億元,增幅35.61%;承銷72筆境內外綠色及可持續發展債券合計1240.37億元。2021年,明晟ESG評級繼續保持A級。

  鄉村振興質效雙升。建設銀行打造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服務品牌。該行依託線上“裕農快貸”和線下“鄉村振興貸款”兩大産品包,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發揮傳統基建優勢,創新推出“高標準農田貸款”“設施農業貸款”,助力建設美麗鄉村。下沉服務重心,51萬個“建行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覆蓋全國80%的鄉鎮及行政村;構建“建行裕農通”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臺,圍繞金融服務、智慧村務、便民事務等不斷完善平臺功能。2021年末,建設銀行涉農貸款餘額2.47萬億元,較上年增加3769.62億元,增幅18.05%;脫貧地區各項貸款餘額7464.20億元,增幅15.32%;承銷發行67億元鄉村振興債,落地鄉村振興主題理財産品136.47億元。“金智惠民”工程累計培訓450萬人次,將金融知識送到田間地頭。

  打造大財富管理體系。建設銀行以共建財富理想為價值目標,堅持大財富視角,不斷拓寬服務邊界,幫助更多客戶規劃財富管理,助力共同富裕;依託數字手段和金融科技,提升全量個人客戶財富管理能力。通過“財富季”活動開啟大財富管理轉型,創新推出大財富管理平臺,升級手機銀行財富頻道,智慧化服務能力提升。2021年末,境內個人存款餘額11.28萬億元,較上年增加1.09萬億元;個人客戶金融資産超15萬億元;個人全量客戶7.26億人,較上年增加2252萬人;投資理財客戶較上年增加2205萬人,增幅達17%。個人銀行業務利潤總額佔比為56.74%。建信理財管理規模近2.2萬億元;私人銀行管理資産超2萬億元。

  踐行金融為民理念。建設銀行持續深化“勞動者港灣+”模式,先後與各級黨政機關、工會、殘聯、慈善組織等1456家機構合作共建,融合開展適老服務、反詐宣傳、司法援助等,以更優質的供給滿足人民需求。該行穩步推進適老服務優化升級,強化網點愛心座椅、老花鏡、放大鏡、輪椅等服務設施配置,對個人網銀和手機銀行進行無障礙及適老化改造,幫助老年客群跨越“數字鴻溝”,更好地共享金融業信息化發展成果;構建“金融+慈善”公益新生態,鼓勵員工、客戶及相關機構共同參與社會公益,增進公益與業務融合,確保每一筆捐贈款都能落到實處,為社會注入正能量。2021年,公益捐贈總額1.19億元,重點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及鄉村振興、長期公益項目、突發應急捐贈等。建設銀行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全面貫徹落實消費者權益保護監管要求,不斷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機制、流程、系統等方面的建設和完善,推動消保工作與業務發展、服務管理深度融合。

  持續強化風險內控 夯實基礎應對挑戰

  2021年,建設銀行持續發揮國有大行的責任擔當,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將風險管理作為商業銀行的生命線,嚴守防控重大金融風險的底線;持續完善全面主動智慧的現代化風險管理體系,完善風險偏好、風險評價、風險畫像、責任認定追究等工作機制,全面啟動巴塞爾協議Ⅲ新規則達標;主動融入新金融實踐和業務發展全流程,完善以數據和模型為驅動的數字化、智慧化風控模式和工具,支持重點戰略能力快速提升,有效保障全行穩健經營和創新發展。

  建設銀行不斷優化信貸結構,夯實管理基礎,守牢風險底線,資産品質保持穩定。2021年末,不良貸款餘額2660.71億元,較上年增加53.42億元;不良貸款率1.42%,較上年下降0.14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佔比2.69%,較上年下降0.26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7.85%,一級資本充足率14.1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3.59%,均滿足監管要求。

  2021年,建設銀行經營能力和服務水準得到客戶和市場廣泛認可,獲得《亞洲銀行家》評選的2021年“中國最佳大型零售銀行”以及“中國全面風險管理成就獎”;獲得《環球金融》評選的 2021年“最佳人民幣國際化銀行”。在英國《銀行家》雜誌發佈的2021年“世界銀行1000強”排名中連續第8年位列第2位;在美國《財富》2021年世界500強排行中位列第25位。

  新的一年,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進一步上升,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建設銀行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記國之大者,聚焦“三大任務”,增強“三個能力”,縱深推進“三大戰略”,繼續以科技數據為支撐,以數字化轉型為手段,持續深化新金融行動,助力國家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