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龍江省發佈《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 歷年來最積極、最開放、最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
5月16日上午,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以下簡稱《人才振興60條》)主題新聞發佈會,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馮海龍圍繞《人才振興60條》出臺的背景和主要內容做主旨發佈,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沙廣華、省科技廳黨組書記郭大春、省教育廳廳長陳延良、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謝柏,圍繞《人才振興60條》相關的人才生態、人才平臺、人才計劃與人才服務等內容回答了與會記者的提問。
去年9月,中央召開人才工作會議,提出關於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實施人才振興計劃,對推動新時代龍江人才工作高品質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當前,黑龍江振興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重要關口,正處於政策疊加、乘勢而上的機遇期,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攻堅期,激發潛力、振興發展的關鍵期,實現“六個龍江”“八個振興”“九個堅定不移”目標任務,迫切需要創新人才政策,建強人才隊伍,激發人才活力,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強大人才支撐。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人才振興60條》正當其時、意義重大,既是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重要思想、深入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的重大舉措,也是在全國發展的大背景、大格局、大戰略中推進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必然選擇。
馮海龍在主旨發佈中説,《人才振興60條》主要包括實施支持計劃培養用好人才、緊扣事業需要積極引進人才、建設平臺體系培育集聚人才、充分釋放用人主體活力、優化人才創新創業支持、強化人才激勵獎勵措施、完善服務保障優化人才環境等七個部分,著眼發現、培養、引進、用好、服務人才全鏈條整體發力,圍繞人才科研創新、幹事創業、安居樂業進行全方位政策設計,具體可以用生態、平臺、計劃、服務“四位一體”來概括。
一是營造激勵人才創新創業優良生態。聚焦人才普遍關切的編制管理、崗位設置等10個方面,共下放取消審批權50余項,通過“正向賦權+負面清單”等制度,最大限度向用人主體授權,最大力度為人才鬆綁,以制度先進性打造龍江人才振興“強磁場”。
二是搭建吸引集聚優秀人才廣闊平臺。加快構建梯次結構佈局合理的科研創新平臺體系,著力建設一批不可替代的創新平臺,增強對高端人才吸引力。推進載體、人才、項目、資金一體化配置,賦予重大創新平臺人才“引、育、用、留”自主權,為打通基礎人才培養、技能人才培訓、科技人才創新、領軍人才攻關全週期支持鏈條,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産業鏈、項目鏈、資金鏈深度對接,實現人才發展與産業發展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三是構築人才引領龍江振興雁陣格局。千方百計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實施“龍江戰略科學家頭雁支持計劃”“龍江科技英才春雁支持計劃”“龍江卓越工程師支持計劃”“龍江工匠支持計劃”“龍江學者支持計劃”,既給資金項目扶持、又給特殊政策支持,力求構建定位清晰、層次分明、覆蓋不同領域和人才發展各階段的人才工程體系。這五個人才計劃是我省截至目前覆蓋面最廣、系統性最強、支持力度最大的人才支持計劃,也是破解我省創新人才偏少問題的重要抓手和系統工程。
四是打造龍江愛才近悅遠來服務品牌。堅持服務再擴面、工作再聚焦、保障再升級,打造暖心感人、拴心留人環境。服務擴面就是將服務高層次人才的範圍由原來的國家級人才擴展為A、B、C、D、E五類,同時大幅提高引才資助、補助和安家補貼標準。工作聚焦就是把引進留住黑龍江籍高校畢業生和省內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持續深化省校合作,深入推進“黑龍江人才周”“市委書記進校園”等系列活動,千方百計提高省內高校畢業生留省率。保障升級就是全面提高人才服務品質,聚焦人才普遍關切的住房安居、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看病就醫、交通出行等,提出切實可行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同時加快建設國際人才社區、國際學校、人才公園、人才大道等,全面打造有效激發人才創造活力的良好環境,讓各方面人才在龍江安心安身安業。
馮海龍説,《人才振興60條》是龍江歷年來最積極、最開放、最具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好政策關鍵是要能落地、快落地。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協調督導各地各部門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實施方案和操作辦法,對政策規定的各項任務實行“挂圖作戰”“挂賬督辦”,深入窗口“走流程”現場體驗,把督辦考核貫穿政策落實全過程、各方面,推動各地各單位以釘釘子精神一貫到底、抓出成效,同時加強政策評估論證,緊貼龍江發展需求及時更新政策,不斷推出政策的加強版、升級版。期待以此次發佈會為契機,誠邀各方面人才認識龍江、匯聚龍江、紮根龍江、建功龍江,誠邀在外黑龍江籍人才回到故土、回到家鄉,我們將用心用情用力為人才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讓人才與龍江相互成就,不負相遇,也期待各方英才用智慧和汗水引領龍江奮進新征程、再創新輝煌,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麗娜 張桂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