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超計劃22.59%完成春季造林 黑龍江省交出高品質綠色成績單
2022-06-13 09:46:13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原標題:超計劃22.59%完成春季造林 我省交出高品質綠色成績單

  日前,隨著黑龍江北部大興安嶺地區最後一棵樹苗入土,龍江今春植樹造林任務正式宣告結束。

  利用林草大數據,16896個造林地塊圖斑上圖,年度計劃任務全覆蓋;多渠道拓寬義務植樹形式,設義務植樹接待點、基地347個,同比增長34.4%;打造130個省級綠化示範村,村莊綠化5.3萬畝;踐行“大食物觀”,營造生態經濟林17.89萬畝,同比增長13.7個百分點……據統計,今年全省共完成營造林122.59萬畝,超計劃任務22.59%,龍江交出了一份高品質的綠色成績單。

  把“規劃圖”變“施工圖”,將“時間表”變“計程表”,在造林過程中,省林草局結合“能力作風建設年”要求,提能力、轉作風、重實幹,以“四個體系”為抓手引領全省林草行業錨定生態建設任務目標,將能力作風建設實效轉化為建設綠色龍江的強大動力,築牢生態根基,扮靚龍江底色。

  提能力:全省“一張圖”造林任務精準落地

  茫茫林海、綿綿金山,幅員遼闊的黑龍江坐擁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懷抱松嫩、三江平原,地形複雜多樣。為科學統籌推進造林任務規劃,省林草局利用林草大數據,繪製了造林綠化“一張圖”,全省16896個造林地塊圖斑統一上圖入庫,實現年度計劃任務全覆蓋。由一塊塊圖斑織成的細密大網,清晰展現了全省造林任務,提高造林任務的立體化、信息化、精準化程度,為造林任務高效落實、精準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春季植樹期以來,省林草局嚴格執行國土空間規劃,堅持“帶位置”申報,“帶圖斑”下任務,在做好防疫的同時抓牢生産,提前謀劃、週密部署,組織全省各地搶抓造林黃金時節,由南向北次第開展植樹造林工作,有力有序、保質保量完成造林任務。

  轉作風:掀“互聯網+義務植樹”熱潮

  通過40年的堅持不懈,截至2021年,黑龍江省累計5億余人次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義務植樹28億余株,森林蓄積量達22.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7.3%,龍江大地草木茂盛、鬱鬱蔥蔥。

  為拓寬義務植樹盡責形式,營造全民愛綠護綠環保理念,省林草局與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省生態環境廳聯合推出“春天·種下一棵樹”大型公益活動,號召全民參與“爭做植樹宣傳大使”“低碳環保踐行打卡”等活動,積攢“綠色能量值”,通過“線上線下能量值轉換”的方式進行實地代植樹。活動一經推出便受到熱烈歡迎與廣泛參與,掀起全省“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熱潮。同時,全省各地設立義務植樹接待點、基地347個,同比增長34.4%,為全民參與義務植樹創造了充足條件。

  今年,全省還著力打造包括龍江森工、伊春森工集團10個國有林場在內的130個省級村莊綠化示範村,實施村莊綠化5.3萬畝,圓滿完成年度村莊綠化任務。主攻“四旁”綠化,在村莊的街道、庭院、休憩場所和廢棄地,因地制宜設置多層次、多樹種、喬灌花草相結合的綠化帶,有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通過村莊綠化示範村建設,傳播鄉村綠化美化理念,以“綠化先行”助力鄉村振興。

  重實效:發展七大林下特色經濟

  依託于廣袤浩瀚的森林資源,省林草局在高品質完成造林任務、改善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林建設。據了解,今年共營造生態經濟林17.89萬畝,佔年度人工造林面積32.51萬畝的55%,同比增長13.7個百分點。其中,紅松造林面積16.47萬畝,佔營造經濟林面積的92.06%。

  同時,省林草局印發了《黑龍江省林下經濟發展規劃》,規劃利用部分林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林菌、林藥、林菜、林下養殖業等七大林下經濟特色産業體系,打造“大食物觀”先行地,實施品牌戰略,強化龍頭引領,推動全省綠色食品産業快速發展。

  在實施造林任務過程中,省林草局號召各地根據實際條件進行科學規劃設計,科學使用鄉土樹種,擴大混交林規模,深入推廣複合型造林模式,做到森林近期、中期、長期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同時,將造林綠化與發展碳匯經濟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林草碳匯戰略價值,統籌抓好碳匯項目謀劃開發。鞏固“綠色優勢”、深挖“綠色潛能”,加快構建符合新發展要求的林草治理體系,全力建設綠色龍江新引擎。為更好履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責任、推動生態強省建設、助力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林草力量。(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唐海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