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哈爾濱銀行哈爾濱新區科技專業支行預先實現“碳中和”
2022-07-05 14:27:33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于靈爽責編: 趙銀平

  位於哈爾濱市松北區世貿大道66-1號的哈爾濱銀行哈爾濱新區科技專業支行,最近上新了一件意義非凡的展品——“碳中和證明書”。這張編號為No.HNRE-CNC-2-22-001、落款時間為2022年6月23日的綠色證書,由黑龍江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頒發,內容包括證書編號、申請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碳中和邊界、預估碳排放量、登出碳排放量、碳減排量來源項目以及碳中和結論等。

生態文明建設新突破: 哈爾濱銀行哈爾濱新區科技專業支行 預先實現“碳中和”_fororder_圖片4

編號No.HNRE-CNC-2-22-001的“碳中和證明書”

  該證書代表黑龍江省碳匯交易平臺上線試運營期間首單成交項目——“中國龍江森工碳普惠林業碳匯項目”落地。哈爾濱銀行哈爾濱新區科技專業支行以60元/噸的價格從龍江森工碳資産公司購買碳匯項目,用於抵消2022年度運營期間預估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了預先“碳中和”。該項目作為黑龍江省首單通過線上平臺掛牌並成功交易的碳匯項目,對黑龍江碳匯要素市場的統一完善以及全省碳普惠、碳中和工作的開展具有示範效應和引領作用。

  哈爾濱銀行始終致力於高品質可持續發展,勇於承擔並踐行社會責任。在《哈爾濱銀行(集團)2021-2023年戰略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將建設綠色銀行作為“基礎重塑戰略”的組成部分。位於中國(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處於我國向北開放的前沿的哈爾濱新區科技專業支行,成為綠色金融發展和綠色銀行建設的先行者,標誌著哈爾濱銀行在環境、社會和管治(簡稱ESG)方面邁出新步伐,在助力“十四五”期間哈爾濱建設宜居幸福之都、黑龍江省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方面作出新努力。

  6月17日,在黑龍江交易集團與龍江森工集團碳匯産業合作簽約儀式上,黑龍江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為黑龍江省碳匯交易平臺上線試運營期間首單成交項目“中國龍江森工碳普惠林業碳匯項目”申請人——哈爾濱銀行哈爾濱新區科技專業支行頒發了“碳中和證明書”。證書內容顯示,“碳中和邊界”指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支行運營期間購入電力、熱力和員工通勤等預估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預估碳排放量246.52噸二氧化碳當量;登出減排量247噸碳匯量;碳減排來源項目為中國龍江森工碳普惠林業碳匯項目;碳中和結論顯示,哈爾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新區科技專業支行登出的碳減排量大於預估碳排放量,實現了預先碳中和。哈爾濱新區科技支行行長高德新表示,此次推進實施辦公場所全體職工生産生活的碳中和,就是建設綠色銀行、在實現“碳中和”道路上的先行先試,是促進社會生産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的具體行動和有益實踐。

哈爾濱銀行哈爾濱新區科技專業支行預先實現“碳中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20705110751

黑龍江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為哈爾濱銀行哈爾濱新區科技專業支行頒發“碳中和證明書”

  近年來,哈爾濱銀行不斷探索與自身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綠色金融發展路徑,從發展戰略規劃層面設定綠色金融工作目標,以深入貫徹國家、省市政府、人民銀行、銀保監會關於綠色金融的部署要求。2017年,該行發行了5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為黑龍江省首家發行綠債的金融機構;2018年,該行將發展“綠色信貸”納入董事會職權範圍和公司章程;2020年,該行在董事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下設ESG工作小組;2021年,該行在加強ESG管理、切實履行環境責任方面打開新局面,將環境責任融入戰略安排、産品創新、能力建設、日常低碳運營、社區投資等,在《哈爾濱銀行(集團)2021-2023年戰略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將“建設‘綠色銀行’,漸次發力綠色金融,完善綠色信貸政策,引導信貸資源投向”作為“基礎重塑戰略”組成部分;並制定了《哈爾濱銀行綠色金融指導意見》,以全面推動綠色金融工作取得突破。同時,哈爾濱銀行提前佈局的氣候類金融産品和服務的開發,也先後取得實質性突破與好評:推出的“黑土貸”産品,大力響應國家和黑龍江省關於東北黑土地保護的號召,助推綠色農業發展;哈行“雲閃付”無界主題白金信用卡,則嘗試從源頭降低實體卡對生態環境潛在影響,目前已發行近5000張。(圖/文 哈爾濱銀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