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肇源大米再次“出圈”。
經過跨時一年的水樣、米樣、土質等要素的全週期檢測,農夫山泉黑龍江省唯一綠色有機種植生産基地落戶肇源。肇源大米作為該品牌即熱新米飯供應商,搭上了發展快車道。
近年來,肇源大米連獲殊榮,多次斬獲黑龍江國際大米節銀獎,更是在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會上榮獲粳稻類金獎。2020年肇源大米入選首批中國100個受歐盟保護地理標誌。“肇源大米”區域品牌價值達到了83.53億元。
從偏居一隅到“米香四溢”,肇源大米憑什麼?
自然稟賦
肇源縣地處北緯45°世界最佳農牧産業帶,年有效積溫2900~3100攝氏度,作物生長季日照總數達到1295.6小時,無霜期150~165天,居於全省之冠。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松嫩腹地沃野良田,流金淌銀的松花江水,賦予了“肇源大米”金字招牌的底氣和稟賦。積溫高、位置佳、土壤肥,加之晝夜溫差大,造就了肇源大米的優良品質。
2019年,經黑龍江國際大米節評委專業評測,肇源大米鈣、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均是普通大米的幾倍到幾十倍,蒸出的米飯營養豐富,膠質含量高,甜香潤滑,口感極佳。
政策引領
政策支持為農業發展校準了“航向標”。
“肇源縣一直把水稻生産作為全縣‘第一工程’來抓,下大力度完善水稻生産基礎設施等生産要素,僅在‘十三五’期間,就投入了2.4億元進行基礎工程建設和耕地整治提升,為水稻高質高效生産築牢了堅實的基礎。”肇源縣農業農村局曹桂海説。
肇源縣先後爭取中國好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示範縣、農業産業聯合體和國家級農業産業強鎮項目,這些利好政策的實施極大地推動了該縣農業産業的壯大。
好地産好稻,好稻出好米。
10多年來,肇源縣著力打破傳統水稻種植模式,通過引進優質稻種、自主培育和市場引導的方式,逐漸形成了以吉宏6號、吉原香1號、稻花香2號為主要品種的水稻規模化種植,覆蓋率達90%以上。同時,加大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力度,有效提高了産品附加值,增加了企業和種植戶的效益。截至目前,全縣認證綠色食品企業25家,大米産品35個,居於全省前列,多個品牌榮獲黑龍江省著名商標。
科技助力
科技為肇源大米高品質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肇源縣先後採取了智慧化浸種催芽、水田節水技術、生物有機肥使用、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等系列先進種植技術,並對此進行了大力推廣,50萬畝稻田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初步建立成功。
“目前,水稻催芽技術已在我縣大規模鋪展開來,種子催芽已徹底告別‘火炕烤、棉被悶’的粗劣方式。”據肇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尹曉東介紹,今年,全縣採取智慧催芽的種子達到87%以上,通過農業技術的“客串”,田間地頭這出“科技戲”肇源縣唱得響亮。
與此同時,該縣採用先進的全程溯源系統,嚴格把控大米“品質關”。
“我們對大米品質的要求非常高,從耕種、施肥、除蟲各環節全程專家把控,確保産品品質萬無一失。”肇源縣鯰魚溝公司總經理劉雲龍説,肇源大米在種植過程中,始終把“嚴”字擺在首位,包括大米所需的肥料,全部綠色可循環。同時,通過監控探頭、氣象監測、生物預警等手段,技術人員可對大米生長情況進行實時跟進監測,為肇源大米的食味品質加上又一道“安全帶”。
企業帶動
“又是一個好年頭啊。”望著方田中一行行整齊劃一的稻苗,肇源縣古龍鎮永勝村的水稻種植戶張立波激動地説著。今年,是他與企業合作種植水稻的第10個年頭。他説:“相對於一些未簽訂訂單的水稻種植戶,企業提供種子、農藥、技術、價格都有穩定的保證,我已經連續10年豐收啦!”
近年來,肇源縣堅持優化營商環境一直在路上,不斷加大對企業扶植力度,全力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先後涌現出鯰魚溝實業集團、東方集團、松花江米業等25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其中鯰魚溝實業集團和東方集團肇源米業有限公司更是被評為國家級農業重點龍頭企業。
産業要擴大、鏈條要延伸,就離不開企業的帶動。
近年來,肇源縣推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新型産業發展模式,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建立穩定的産銷關係。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訂單,通過這種“訂單農業”的推廣,實現了“統一購種、統一購肥、統一購藥、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分戶管理”的聯動方式,進一步將風險和利益轉化成為共擔共享的新型模式,既增強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進一步提高了農戶的種植收入。
作為我省糧食生産大縣,肇源縣始終把發展壯大食品加工業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標準化、品質化、個性化的品牌建設方向,扶優扶強,推動大米産業化、規模化不斷向縱深發展。延伸産業鏈條,招商引入了農夫山泉、雀巢公司、殷商王朝等國內大型企業入駐肇源,進一步拓寬了肇源大米發展之路。
不光先天條件好,還要種好、管好、加工好和銷售好。勤勞的肇源人發揮“工匠”精神,對肇源大米從種植到産銷全過程精耕細作,深耕稻米産業鏈,提升大米價值鏈。
借助“互聯網+”發展大潮,肇源大米如今已香飄萬里,把來自北緯45°的健康問候,送到大江南北,送出國門!( 禇慶陽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吉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