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大慶市東風新村的張淑蘭84歲,無兒無女,老伴兒已去世多年。可每當有人問起她的生活,老人都會説:“有地方住,有低保金,住院能報銷,逢年過節有人送吃送喝,家務都是志願者做,這樣的好生活哪兒找啊。”
從最初的每月200多塊錢,到現在的700多塊錢……十多年來,隨著城鄉低保標準的調整,張淑蘭的低保“紅包”越來越厚。
17日,記者從大慶市民政局獲悉,目前大慶城市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729元,提標幅度為5%,位列全省第二;農村低保標準每人每年5292元,提標幅度為9.8%;分別實現“十八連增”和“十七連增”。
“一老一小”是民生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大慶市民政系統守正創新、攻堅克難,紮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能,大力開展困難群體兜底保障工作。
今年,大慶市在全省率先創建了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聯合救助機制。在檢察機關辦案過程中發現無人撫養兒童,會及時納入保障範圍,至今已有9名兒童受益。同步開展的“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項目”也已惠及困境兒童近200人。連續三年,大慶市提高市區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月生活費2342元,散居兒童月生活費1639元,標準位列全省第二。
在完善的社會保障面前,不幸的人雖有著各自的不幸,卻同樣能感受到來自政府的溫暖。
“白某,呼和浩特人,意外車禍,救助4000元;趙某某,肇源戶籍,來慶看病,因疫情無法返回,救助694元;孫某某,七台河來慶務工,因疫情沒找到工作,救助500元……”在《2022年“急難型”臨時救助“異地辦理”統計表》上記者看到了以上記錄。
為完善急難社會救助機制,大慶市全面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制,臨時遇困群眾可在急難發生地第一時間直接獲得臨時救助。特殊情況下,還可“先行救助、後補手續”。機制推行至今,共辦理急難型臨時救助472人次,支出資金67.67萬元。
資金用在刀刃上,監管落到實處。從今年6月開始,大慶市成為全省首家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地級市試點,截至10月全市26437戶低保戶,社會保障卡持卡率達到99.6%;分散特困人員7146人,持卡率達99.1%。“這是加強財政補貼資金監管、提升資金直達水準、從源頭上杜絕擠佔挪用資金的重要舉措,標誌著大慶市社會救助資金管理水準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大慶市民政局局長劉波這樣總結。
為讓認定更加精準,確保社會救助制度有效實施、秩序公平公正,大慶市建立了匯集省級和市級、涉及12個部門和機構的28項數據資源信息的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為各類救助對象精準認定提供有力支撐。
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大慶市加強主動發現摸排,通過大數據比對方式,將低保、低保邊緣和特困人員,農村易返貧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等群體統一納入低收入人口監測範圍。年初以來,通過入戶走訪、數據比對累計摸排各類困難群體20196人次,新增動態監測對象9943人,低保3736人、特困226人、低保邊緣群體8361人,臨時救助3382人次。
“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堅決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近年來,大慶市創新救助幫扶機制:組織17個部門和單位編寫困難群眾救助幫扶清單,將清單中內容細化為100個辦事項目,並將每一個辦事項目精煉為具體的辦事指南,另外還提供了開展救助服務的志願者組織45個,為困難群眾提供治療康復、照料護理和技能培訓的服務機構4個,全國類公益基金會1個;開通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申請“全程網辦”,有效解決殘疾人“多地跑”“折返跑”等難點堵點問題;搭建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網絡,薩爾圖區會戰街道和高新區黎明街道通過購買服務,已為362名服務對象提供了幫助。
與往年不同,2022年大慶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驗。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大慶市政府再次拿出了真金白銀:在定期發放低保金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的基礎上,市區按照每人100元標準,為5814名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58.14萬元,兩次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共發放11890人次,29.73萬元。開展困難群眾巡查探訪,共排查出特殊人群24534人,並登記造冊,逐人落實包保責任人;暢通救助渠道,四個區32個鄉鎮街道223個社區,全部開通了群眾困難救助服務保障熱線……
困難群眾的保障最底線是社會文明最真實的高度。增進民生福祉、促進共同富裕,大慶市一直走在前列。(黑龍江日報記者 劉楠)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