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     輿情智庫
一粒五常稻米的經濟輻射效應
2022-11-25 09:16:03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牟海微責編: 趙瀅溪

一粒五常稻米的經濟輻射效應

稻米加工數字化流水線上的智慧機械手臂。

  實現稻米從田間到餐桌全程數據鏈;生物科技賦能突破DNA指紋鑒定、分子育種關鍵技術;種稻米也“種”風景,“文旅+”新業態風生水起……立足做強主導産業,五常市推動大米産業與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及“文旅+”、創意設計融合發展。2022年,五常大米品牌價值攀升至710.28億元,連續七年蟬聯地標産品大米類全國第一。一粒稻米持續走紅,加速釋放經濟輻射效應,推動傳統産業向高端化、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升級。

  “牽”起數字化産業鏈

  初冬,走進五常市農業物聯網服務中心,溯源中國·稻鄉五常品質品牌區塊鏈溯源平臺建設正在收尾,五常大米溯源防偽系統同步升級。現場正在安裝實時數據顯示大屏,後臺數據採集也在加緊進行。

  五常市大米産業服務中心主任張野説,今年五常市對物聯網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依託數字化溯源平臺,12月開始五常市將陸續向每個農戶頒發“稻米銷售卡”,按農戶擁有的土地面積核算其稻米産量,將數據存入卡中。稻農銷售給稻米加工廠的數量將完成雙向確認,進而實現五常大米總量控制。

  借助平臺搭建的物聯網系統,五常市同步升級了大米溯源防偽系統,消費者購買五常大米,掃碼即可完成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程可視化追溯。

  近年來,五常市以數字技術賦能大米産業,加速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推進物聯網數字平臺、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産線、智慧工廠建設,構建起稻米種植、加工、倉儲的數字化産業鏈條。

  正是大米銷售旺季,五常市金禾米業的稻米加工數字化(智慧)示範車間全自動生産線在不停運轉,稻米加工從脫殼、谷糙混分離、色選、拋光到裝袋全部自動化完成。“金禾米業今年建成省級數字化(智慧)示範車間,不但稻米加工的品質和品相有所提升,還實現了節本增效。”五常市金禾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雲輝説。

  目前,五常市規模以上稻米加工企業達94家,其中3家企業年産值超過10億元,智慧化、自動化加工設備達到90%以上,稻米加工邁入智慧數字化時代。

  在五常市喬府大院現代農業産業園高標準農田裏,攝像頭與感測器等裝置實時採集和傳輸氣溫、濕度、土壤狀況等數據。該公司信息部經理張海潮説,水稻從智慧化浸種催芽開始,借力大田數字化系統,水稻環境變化、生長情況能實時掌握,高標準種植更精準。

  構建數字化産業鏈,五常市努力促進大米産業上下游、産供銷協同聯動。2022年,五常市水稻收購均價2.6元/斤,大米最低價格8元/斤,是周邊大米價格的2倍以上;最高售價199元/斤,是周邊大米價格的50多倍。五常大米實現收入110多億元,稻米産業經濟效益全國第一。

  借生物科技提升競爭力

  在前不久結束的2022中國(黑龍江)國際綠色食品産業博覽會和黑龍江大米節上,2022黑龍江大米節稻米品評品鑒終評結果,五常大米蟬聯黑龍江大米節金獎第一名,共斬獲2個金獎、5個銀獎、3個銅獎,在十強榜單中佔據8席。

  從“一粒良種”到“一碗好米飯”,近年來,五常市全鏈條提升大米産業核心競爭力,設立院士工作站,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黑龍江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進行長期科研合作,重點突破良種繁育、統防統治、有機增産和生態保護等生物科技和核心技術創新,推動産業化應用。

  種子,是稻米品質的根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水稻品種“五優稻4號”(俗稱稻花香2號)是五常水稻主栽品種,讓“黑土優品”五常大米躋身國際高端大米行列。為應對水稻品種常見的退化問題,五常市持續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近年來集中整合17家種子“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運用生物科技,突破DNA指紋鑒定、分子育種關鍵技術,走出種業創新先手棋,讓小種子迸發大能量。

  黑龍江喬府大院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5000畝同心圓結構的種子繁育基地剛剛完成深翻越冬。黑龍江喬府大院種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五優稻4號”研發人之一項文秀説,從2010年開始,喬府大院就與中科院遺傳與生物發育研究所合作,利用現代生物技術,保持種子壯年“體魄”。目前,喬府大院甄選的“五優稻4號”原種,覆蓋稻田達百萬畝以上。

  五常市沃科收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技術顧問關雲志説,沃科收種業與中科院聯手,採集優質稻種單種單收,突破分子育種關鍵技術,在實驗室比對與原種的匹配度,保持優質品種的旺盛生命力。

  在加快“五優稻4號”提純復壯和新品種研發審定推廣的同時,五常市實施黑土地保護提升工程,推行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的“三不用”行動。今年,五常市整合各級資金800萬元,進行了百萬畝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採取機械化作業、無人機噴灑等現代化高科技手段,做好水稻等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實現田間防災減災。

  目前,五常水稻種植面積249.1萬畝,年産優質大米14億斤,兩項指標居全國縣級前列。

  激活一方山水

  “一餐大米宴,讓我對稻香五常流連忘返。”哈爾濱遊客張女士回憶起兩個月前品嘗的五常大米宴,至今意猶未盡。以一粒稻米為靈魂食材的美食,不僅滿足了遊客的味蕾,還以稻作文化魅力,激活了一方山水。

  今年以來,五常市加快推動大米産業、文旅經濟、創意設計多業態融合發展,以大米産業一業興旺帶動百業繁榮,助推傳統旅遊向“商養學閒情奇”新興元素拓展,實現“串好一條線、備好一間房、做好一桌餐、留下一群人、造福一城人”的旅遊發展目標。

  在被評為我省“龍江民居”示範村的五常市長安村邢家店屯,該村黨支部書記李樹國介紹,長安村位於五常市現代農業産業園核心區,牤牛河從村內蜿蜒而過,有著五常稻鄉的獨特韻味。打造“農業+旅遊”新型農家樂,邢家店屯依託直播帶貨的新農人,吸引遊人到稻鄉來做客。

  新農人張雪的直播間,房間裏滿是專業裝備。拿出直播手機,張雪點開最新一條作品,那是她為剛剛接待的外地客戶而製作的短視頻。“我的帶貨客戶,好多都成了五常的遊客。”張雪説,做好“農業+旅遊”新型農家樂,要把稻鄉文化與旅遊相融合。下一步,他們要修建親子莊園,推出稻田研學項目。

  突出文化價值,五常市將稻米農耕文化、稻作文化融入“仁義禮智信”五常精神,建設了五常稻米文化博物館、稻米學院、稻鄉民居,發展稻鄉旅遊,叫響“中國稻鄉·生態五常”品牌。

  今年9月,五常市舉辦文旅創意産品展覽會,從非遺傳承的“泥塑”“青牛葫蘆”“剪紙”到用現代工藝製作的稻草畫等百餘種非遺文創成為亮點。五常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韓爽對記者説,拓展“企業+村+農戶”的鄉村旅遊模式,五常市將厚植文化底蘊,開發稻鄉文化創意産品,利用非遺技藝,製作伴手禮和旅遊紀念品,打造“全民旅遊、全季旅遊、全域旅遊、全業旅遊”新業態。(文/攝 張劼 黑龍江日報記者 韓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