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從南到北次第鋪綠 黑龍江省掀起植樹造林綠化熱潮
2023-04-24 10:39:06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原標題:從南到北次第鋪綠 我省掀起植樹造林綠化熱潮

  春如約至,新綠滿山。“三埋兩踩一提苗”,伴隨著熟練的植樹動作,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元寶林場108畝綠化造林工作高效完成,一排排紅松苗迎風佇立,為大地增添一片新綠。

  自4月初起,黑龍江省各地根據土壤墑情陸續開展國土綠化工作,由南到北掀起植樹造林熱潮。截至4月20日,全省已完成造林綠化4萬多畝,其中人工造林2.4萬畝,退化林修復1.1萬畝,封山育林3400畝,村莊綠化2600畝。

  錨定目標 科學開展國土綠化

  從南到北次第鋪綠,國土綠化有序開展。今年,雞西市提出開展“綠在雞西”三年行動,以村莊綠化、人工造林、工礦廢棄地綠化和公路綠化等為重點,規劃造林綠化總面積12萬畝;龍江森工集團提出2023年完成2萬畝紅松嫁接、重點打造100個集團級標準化生態林場(所)的目標;北大荒農墾集團5.7萬畝造林綠化地塊已全部落實;慶安國有林場管理局栽植紅松苗1.4萬畝;齊齊哈爾克山縣已完成造林570畝,計劃5月1日前全面完成2400畝年度造林綠化任務;訥河市完成栽植1600余畝及23個村屯的村屯綠化……

  “今年黑龍江省營造林任務共計100萬畝。”省林草局生態保護修復和荒漠化防治處處長張彥鵬介紹,今年黑龍江省國土綠化工作將聚焦兩項重點,一是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使用鄉土樹種,繼續營造混交林,提升混交林佔比;二是以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為契機,探索開展生態經濟林建設,促進生態改善和林農增收。

  夯實基礎 築牢綠色保護網

  苗木是林業的根基。近日,伊春市全面開展苗木産地檢疫和檢疫復檢,及時查處違規調運事件;七台河市成立苗木産地檢疫工作領導小組,全面保障産地檢疫工作的實施。

  “對造林苗木進行全面檢疫,既能確保樹木成活品質,也能及時防止林業有害生物入侵。”張彥鵬介紹,自3月初以來,全省春季苗木産地檢疫面積17.5萬畝,檢疫苗木10.8億株,苗木産地檢疫率100%,確保合格苗木上山造林。

  日前,省林草局組織省林科院專家組,根據全省各地造林綠化計劃任務和2018年~2022年全省種苗生産情況,對2023年全省苗木供需情況進行了分析預測,發佈了《2023年度黑龍江省苗木供需分析報告》,為各地育苗生産與經營提供指導性意見。

  經統計分析,全省可供2023年春季造林綠化苗木約5.3億株,其中紅松、雲杉各1億株以上,樟子松6152萬株,水曲柳2178萬株,基本滿足2023年春季造林綠化的苗木需求。

  強化宣傳 義務植樹勁頭濃

  履“植”盡責,共建美麗龍江。4月22日,雞西綠海林業有限公司穆棱林場迎來500名義務植樹志願者,他們身穿紅馬甲、手拿鐵鍬水桶,在造林技術員的指導下,種下了3000余株紅松和水曲柳樹苗,將愛綠護綠的種子撒向泥土。

  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黑龍江省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月。日前,省政府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與省林草局聯合發出2023年義務植樹倡議,號召全民積極履行義務植樹責任,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

  據了解,泰來縣在全省率先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59家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800多名志願者共栽植楊樹、樟子松9000余株,面積達200畝;七台河市龍煤七礦公司組織志願者走進新興礦立井矸石山,植樹3000余株,老煤城煥發新生機;綏化市、尚志市、鶴崗市等地積極組織黨員幹部開展義務植樹活動,以實際行動號召全民同心植樹、精心護綠……

  “各地各單位通過加強宣傳、組織活動等方式號召、引導全民投入到植樹造林中來,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全民共建良好生態環境、愛綠護綠播綠的生態文明理念已基本形成。”張彥鵬説。 (黑龍江日報見習記者 唐海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