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第33個全國“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題為“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土地是發展的第一資源,黑龍江省土地資源總量豐富,土地面積位居全國第六,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讓寸土生寸金,是對自然資源稟賦的最好回饋。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牢嚴守耕地紅線,土地資源利用水準穩步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準不斷提高,有力支撐了龍江經濟社會發展。
保護好黑土地,築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新形勢下,自然資源工作既面臨難得的戰略機遇,同時又經受嚴峻的壓力挑戰。黑龍江省自然資源部門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自然資源工作定位,把主題教育作為提升工作質效、提升履職能力、提升服務水準的主要手段,聚焦全系統各項中心任務,不斷利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提升高品質發展本領,推動全省自然資源事業高品質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龍江新篇章貢獻自然資源力量。
牢記國之大者 堅決守好資源安全底線
今年的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把完善自然資源領域國家安全體系的重任牢牢扛在肩上,不斷增強維護安全的能力。黑龍江省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把嚴守資源安全底線作為思考和推動工作的前提,維護糧食、能源資源及其産業鏈供應鏈安全,不斷強化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農地農用、糧地糧用
多措並舉堅守耕地保護紅線。黑龍江作為耕地資源大省,肩負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2022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産量1552.6億斤,佔全國的11.3%,糧食生産實現十九連豐。全省耕地保有量任務2.4993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2.0327億畝,均為全國第一。因此,黑龍江省的耕地保護工作地位重要、作用獨特、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稍有偏差、放鬆、懈怠,就會有難以承受之責,務必要頭腦清醒、態度堅決、行動果斷。
當前,耕地保護工作就是現在自然資源部門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是首位職責、頭等大事。職責所在必須主動擔當作為,使命所繫必須奮勇爭先,壓力緊逼必須全力破題解難。要集全系統之力,做到基本底數要清、管理政策要清、層級責任要清、整改措施要清,加壓加碼,體現重視,督促整改。要把耕地保護工作緊緊抓在手上,這是自然資源系統的應盡責任,是黨員幹部的使命擔當。必須要轉變思維,把“管用結合、用保統籌、先保後用、以保促用”的工作理念貫穿始終,嚴格落實耕地“佔補平衡”“進出平衡”制度。要在全省範圍內集中開展排查治理工作,做好自然資源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動健全全省自然資源督察監管機制。
加強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礦産資源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係著國家的經濟安全和現代化建設。截至2021年年底,黑龍江省發現各類礦産137種,查明資源儲量的88種,石油、石墨、煤炭、銅、鉬等優勢明顯,在全省區域經濟發展中貢獻突出。要錨定提升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這個目標,在“找得到、管得住、用得好”上下功夫,努力提升礦産資源勘查開發和保護利用水準,著力將黑龍江省礦産資源優勢轉變為産業優勢、競爭優勢和經濟優勢。要按照“以需定查”“找用結合”的總體思路,謀劃開展好新一輪戰略性礦産資源勘查專項行動,紮實推進礦産資源能源債券項目實施,加大礦産資源市場化出讓力度,奮力走出黑龍江省礦業産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子。
做好要素支撐 助力全省經濟高品質發展
高品質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年初以來,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和防控措施優化調整,黨中央、國務院穩增長政策措施全面落地見效,黑龍江省聚力拼經濟、全力上項目、蓄力謀發展。龍江高品質發展迎來了新的窗口期和戰略機遇期。今年一季度,黑龍江省GDP增速達到5.1%、高於全國0.6個百分點,排名全國並列第9位,全省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整體向好的態勢。自然資源部門作為要素保障部門,竭盡全力保發展助發展。緊緊圍繞“實施省級重點項目1000個,年度投資3000億元”的目標任務,全力以赴推動重點項目建設駛入快車道,全省1000個重點項目中,累計完成用地保障項目697個,批復率已達69.7%。
稻田畫
聚焦重點産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建立全鏈條建設用地保障模式,涵蓋規劃選址、預審轉徵、供地發證等所有環節,推進重點項目批後快徵、徵後快供、供後快用、快速發證,全面提高審批效率。在服務全省大局中找準切入點和落腳點,發揮自然資源部門保障全省振興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作用,更加有力地保障全省經濟穩增長。
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加快建立健全“多規合一”、上下協調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發揮規劃引領作用,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空間保障。當前黑龍江省的“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已正式啟用,省級國土空間規劃與哈爾濱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上報國務院待批復。其餘12個市級規劃成果及省內擬編制的79個縣級規劃成果均已報送。後續,繼續做好市縣級規劃審批工作,切實提高規劃品質,讓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真正成為“能用、好用、管用”,引領發展的規劃。
充分釋放優惠政策潛能。去年,國家和黑龍江省出臺了多個做好用地要素保障的相關文件。近期,自然資源部又出臺了關於深化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完善礦産資源勘查開採登記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全省自然資源部門圍繞解決實際問題,找準結合點和切入點,提升政策執行的精準度和靈活度,大膽嘗試、勇於探索,創造性執行政策,挖出政策的“真金白銀”,最大限度擴大政策空間、釋放政策效能,解決全系統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
做好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當前全省用地供需矛盾、用保矛盾日益突出,資源浪費、粗放利用等情況仍然存在。必須深入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提升土地精細管理水準,秉承精準配給、統籌管理、有償使用原則,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提升要素使用效率,把資源用在刀刃上。注重源頭管控,將節約集約的理念貫穿在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之中。聚焦産業政策引導,嚴格把控用地標準,推行節約用地模式。把好審批關口,對於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推動礦山“三率”持續提升,強化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提高自然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水準。
推動綠色發展 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責部門,必須轉變固有的思維方式,進一步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全部要素的有機整合,真正履行好助力綠色和諧發展的職責使命。
風景美如畫
全力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目前,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廳積極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拿出對省委負責、對龍江百姓負責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將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重大發展問題,以鮮明的態度、果斷的措施來抓好、抓實、抓到位。堅持以案為戒、舉一反三,深挖問題根源,形成防範機制,健全規章制度,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持續推動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生態保護修復是生態文明建設中十分重要和基礎性的工作。黑龍江省有歷史遺留礦山近3000座,礦山修復面積3.6萬公頃,礦山治理修復費用巨大。要督促指導市地政府履行好歷史遺留礦山修復的主體責任,探索找到符合龍江實際的生態修復道路,加快市場化方式推進歷史遺留礦山修復進程,形成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的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格局。繼續實施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試點,加快項目建設和驗收,確保按照時間節點高品質完成。
推進綠色礦山和綠色勘查體系建設。建設綠色礦山和綠色勘查體系是實現礦産資源綠色開發、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避免增加生態環境損害、減少歷史礦山增量的重要舉措。突出觀念創新、技術創新、手段創新,引進和推廣新技術、新方法,將綠色勘查、綠色發展理念運用於礦業生産建設全過程,建立健全綠色勘查技術和管理體系,做到開採與治理同步,監管與引導並重,把“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落到實處。
踐行為民服務宗旨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自然資源作為重要民生保障部門,始終堅持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根本評判標準,著力解決自然資源領域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關鍵詞就是“服務”。作為要素保障部門,要通過科學合理及時的政策供給,高效有序便捷的審批服務,敢於攻堅破難的責任擔當,讓企業和群眾真正體驗到“興業幹事有扶持、審批辦事無障礙”。堅持以“環節最簡、材料最少、時限最短、費用最小、便利度最優、滿意度最高”為標準,不斷在時限、環節、材料等方面進行壓減優化,繼續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充分利用大調研活動、領導幹部“包聯”和常態化“走流程”等有效機制,切實掌握難題堵點,明晰群眾訴求,有針對性地出政策、解難題、通堵點。
豐收
進一步提升不動産登記水準。不動産登記直接關係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是自然資源部門直接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窗口。當前,不動産登記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需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要堅持向高標準看齊,全力以赴地去解決、去推進。持續推進房地一體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積極推進“交房即交證”“帶押過戶”試點。紮實做好二手房交易及水電氣聯動過戶等“一件事一次辦”工作,全面提升不動産登記服務水準和便利度。
進一步保障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保障安全是經濟發展和服務民生的根本前提。要超前謀劃、做好預判,抓實抓穩抓細地災防治的各環節,確保人馬齊備、以策萬全。做好地質災害隱患排查,落實會商研判、巡查值守、監測預警、應急轉移等各項工作,全力防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刻繃緊安全生産這根弦,壓緊壓實各部門安全生産責任,堅決守住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防線,以實際行動檢驗主題教育的成效。
時代的腳步催人奮進,千斤的重任銘記於心。按照中央和黑龍江省委決策部署,省自然資源部門牢牢把握主題教育“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在理想信念上進一步堅定,在思想覺悟上進一步提高,在能力作風上進一步轉變,在履職盡責上進一步突破,推動黑龍江省自然資源事業向更高處攀登,向更遠處邁進,向更光明處進發,為奮力譜寫龍江振興發展新篇章而接續奮鬥!(楊美璐 黑龍江日報記者 楊桂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