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東寧市打好政務服務“加減乘除”組合拳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2023-08-02 15:44:52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東寧市嚴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堅持以深化能力作風建設為牽動,聚焦“提能力、轉作風、抓落實”,通過打好政務服務“加減乘除”組合拳,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優化營商環境的道路上走出了東寧特色。

  不斷優化政務環境

  在提高工作效率 抓好便民服務上做“加法

  一是強化數字賦能,跑出網辦“加速度”。東寧市堅持以數字賦能為“著力點”,不斷夯實政務服務基礎,認領政務服務事項1310項,除10項不宜網辦的事項外,網上可辦率達100%。同時,加快政務外網向基層下沉延伸步伐,做到全市6個鎮、8個社區全面覆蓋,使“足不出村”“就近辦理”成為可能。二是聚焦重點項目,推出“項目管家”服務。東寧市將招引智慧風電項目作為招商工作“重頭戲”之一,組成“上門服務”工作隊,圍繞項目選址、競地、設計、招標、土地補償等落地環節存在問題,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確保項目儘早開工,儘快達效。三是開展誠信教育,建設“誠信東寧”。東寧市持續開展“誠信七進”活動,宣傳弘揚時代新風,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人人想誠信、講誠信、不失信”的良好風氣蔚然成風。

  全面提高審批效率

  在落實簡政放權 推動流程再造上做“減法”

  一是堅持先行先試,為基層鄉鎮賦權強能。東寧市將綏陽鎮確定為“一枚印章管審批”試點鎮,通過先行試點,逐步推進改革任務。二是優化項目審批服務。東寧市通過推出線上線下融合辦理新模式,營商執照能夠在30分鐘內審核辦結,出口退稅平均審核退稅時間由5個工作日壓縮到2.5個工作日,登記財産平均耗時0.54個工作日,3個工作日內可取證。通過提供“零接觸”遠程視頻公證服務,有效解決群眾異地辦理問題,滿足了辦事群眾最多跑一次、事項一次能辦結的願望。三是允許“容缺辦理”,深度釋放政策紅利。東寧市率先出臺了簡化行政審批文件,對東寧地區電力接入工程及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實行容缺受理和全程在線並聯辦理,推動全市電力接入效率進一步得到提高。

  持續推進品牌建設

  在提高群眾幸福感 企業滿意度上做“乘法”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以“良策善治”推動工作落實。東寧市制定下發了《東寧市2023年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方案》《東寧市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2版)》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從制度層面有力保障了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全市承接的280項優化營商環境建設任務,已完成其中80項。二是紮實推進大廳升級改造工程,夯實服務硬體基礎。東寧市聚焦提升群眾辦事體驗感和滿意度,推進政務服務中心設施改造工程。東寧市設置無障礙通道標識2處,改造無障礙洗手間2處,增設無障礙停車位2個,辦理區窗口內外增設對講擴音器設備78個。三是堅持深化能力作風建設,提高服務能力與水準。東寧市積極推動服務能力與作風建設深度融合,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年初至今,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項目推進流程業務培訓2場,參會人數達300余人次,為培養高素質業務人才提供了智力支撐和專業保障。

  積極引入社會監督

  在回應負面評價 清除不良行為上做“除法”

  一是健全“好差評”反饋制度,樹牢為民服務宗旨意識。東寧市在政務大廳窗口設置“好差評”評價器,主動接受辦事群眾評價與監督,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評價對象、服務渠道全覆蓋,倒逼窗口工作人員增強服務意識,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政務服務。二是開通“12345”便民服務熱線,積極解決群眾合理訴求。東寧市充分發揮便民熱線“聽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作用,與市民進行“零距離”對話,聆聽百姓“急難愁盼”心聲。截至上半年,累計處理解決群眾投訴案件363件,群眾滿意度達95%以上,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三是加大監管力度,杜絕違法違規行為。東寧市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營造優化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互聯網+監管”目錄清單認領892項,行政檢查實施清單認領888項,錄入行政檢查行為1317次,為進一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提供了堅強紀律保障。

  下一步,東寧市將繼續把打好政務服務“加減乘除”組合拳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為企業鬆綁、為創新除障,為公平護航。(東寧市委宣傳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