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哈爾濱銀行發佈2023年中期業績:資産規模穩步擴大 凈利潤同比增長19.1%
2023-08-28 21:52:02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于靈爽責編: 趙瀅溪

  8月28日晚,哈爾濱銀行發佈哈爾濱銀行及所屬子公司(集團)2023年中期業績。

  2023年上半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報告期內,集團認真執行國家經濟金融政策,深入開展主題教育,落實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全面加快改革創新發展和風險防範化解,進一步鞏固“規模、品質、效益”企穩向好的經營態勢。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團資産總額為人民幣7872.20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人民幣744.872億元,增幅10.5%;客戶貸款及墊款餘額為人民幣3,087.11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人民幣242.968億元,增幅8.5%;客戶存款總額為人民幣6,386.10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人民幣807.842億元,增幅14.5%。2023年上半年,集團實現凈利潤為人民幣7.004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1.124億元,增幅19.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5.887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0.941億元,增幅19.0%。集團平均總資産回報率為0.19%,同比增長0.01個百分點;平均權益回報率為0.82%,同比增長0.38個百分點。集團不良貸款餘額為人民幣90.192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92%,較上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187.45%,較上年末增加5.91個百分點;貸款減值損失準備率為5.48%,較上年末上升0.23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保持穩定。

  堅持回歸本土本源  支持地方實體經濟發展

  集團集中金融資源,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主動將經營發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的大背景、大格局、大戰略中,時刻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導信貸投放回歸本土本源,聚焦黑龍江省建設“六個龍江”、推進“八大振興”和哈爾濱市打造“七大都市”。報告期內,集團圍繞黑龍江省以及哈爾濱市重點産業、重點項目工作部署,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快速響應房地産企業金融需求,實現房地産業務有序投放,助力黑龍江省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截至2023年6月30日,黑龍江地區的貸款餘額為人民幣1,776.61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人民幣212.204億元。公司貸款餘額為人民幣1,687.591億元,較年初增長人民幣77.160億元,佔全部貸款餘額的54.7%。

  集團拓展普惠金融效能,積極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進一步優化組織架構,構建“總-分-支”一體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架構體系,助力小微市場主體全面復蘇和創新發展;加速“經營快貸”“金稅e貸”等普惠産品迭代優化,提升線上線下服務質效,持續完善小微金融業務主動風險管理。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年累計投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人民幣137.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6%;投放定價7.01%,較年初下降0.51個百分點;貸款餘額人民幣360.00億元,較年初增長4.31%;客戶數17.58萬戶,較年初增長917戶。

  集團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轉型,有效拓展惠農規模,投放新週期備春耕貸款超人民幣130億元;優化惠農結構,作為現代農業主力軍的新型農業主體類客群本年投放規模佔比超過91%,促進黑龍江省超過20%的規模土地流轉經營;推出農資農機經銷客群貸款專屬服務方案,提升“一群一策”服務水準,高效滿足大宗糧食、經濟作物、林下經濟、現代畜牧業、黑土地保護類等各類涉農産業融資需求。截至2023年6月30日,農戶貸款餘額人民幣164.90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人民幣25.308億元。

  零售轉型成效愈加凸顯  全力滿足客戶“美好生活”所需

  零售存款規模創歷史新高,産品創新成果備受認可。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團零售存款本外幣合計總額為人民幣4,336.74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人民幣649.061億元,增幅為17.6%;零售存款本外幣合計平均結余為人民幣4,130.175億元,同比增長人民幣949.930億元,增幅29.9%。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統計,報告期末集團在黑龍江省內的零售存款增量位居首位,零售存款餘額位列第3位。其中,哈爾濱分行零售存款餘額、零售存款增量均位列當地市場首位。值得關注的是,集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美好生活”的理念,創新打造的“美好生活賬戶”産品,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涵蓋兒童、成長、家庭、養老等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榮獲2023年度《亞洲銀行家》中國獎項“區域金融最佳存款産品獎”。

  全面升級客戶服務體驗,加速釋放零售發展潛能。集團持續打造橄欖型客戶結構,零售客戶拓展從中端向兩端延展:聚焦高端客戶維護能力提升,提升私行客戶高端體驗;激活長尾客群,擴大長尾客戶貢獻,充分發揮客戶資源池效能,夯實可持續發展根基。截至2023年6月30日,擁有零售存款客戶1450.68萬戶,較去年同期增長36.13萬戶;個人金融資産(本外幣合計)超過人民幣5萬元的零售客戶數達到121.11萬戶,較去年同期增長23.74萬戶,增幅24.38%。

  根植本土服務民生,哈爾濱銀行成為全國首家開通黑龍江省社保卡跨省服務的城商行。集團積極搭建“社保+銀行”服務平臺,開通33家社銀一體化服務網點,將養老保險13類、24項高頻業務納入銀行網點業務辦理範圍,實現社保業務一站通辦。報告期內,集團創新推出黑龍江省社保卡跨省通辦業務,在大連、天津、瀋陽、重慶、成都地區分支機構實現社保卡跨省即時制發卡,社保卡服務覆蓋除黑龍江省外的兩個省、兩個直轄市。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團已在黑龍江省內地區設立社保卡服務網點182家,黑龍江省外設立社保卡服務網點7家,投放制卡機具343台,已為95.73萬居民提供黑龍江省社保卡發卡、補換等服務。

  持續擴大跨境金融特色業務優勢  主要指標實現跨越式發展

  報告期內,集團跨境金融業務緊緊圍繞“批量獲客、申設機構、産融結合”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做大利潤規模,提升價值貢獻。截至2023年6月30日,國際結算量折合人民幣432億元,同比增長173%;跨境人民幣業務量622.79億元,同比增長940.58%;福費廷業務交易金額人民幣30億元;資産投放人民幣95.57億元,同比增長78%。構建專業化、條線化、垂直化的架構管理體系,成立副行級部門,強化垂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做好市場拓展。報告期內,集團緊緊圍繞國家、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發展戰略,深度參與哈爾濱新區、自貿區建設;結算服務功能持續完善,支持哈爾濱新區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項目落地、新區跨境裝備出口保函業務落地;累計開立NRA賬戶超80戶;與國內最大的電子行業協會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積極對接主流跨境B2B企業,為平臺獲客開闢新的業務渠道。新上線跨境清算系統、跨境企業網銀系統,跨境清算系統是東北地區首個全部實現國産化信創、首個實現全渠道代理清算的專業清算系統。

  加力推進數字化轉型  金融科技賦能提質增效

  集團堅持“聚焦戰略、問題導向、求真務實、提升價值”工作方針,加快推進新技術應用和推廣。報告期內,各類重要信息系統運行平穩,科技治理、科技支撐、科技服務能力穩步提升。集團強化頂層設計,推進數字化轉型。關鍵運維指標、故障處置效率、投産成功率、自主可控率不斷提升,構建一二三線生産系統運維保障機制,標準化處置流程落地實施,一體化監控運維體系投入運行,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增強。加大重點項目保障與支持力度,上線智慧雙錄系統、關聯交易系統、跨境清算系統、新一代票據業務等系統,實現集糰子公司與母公司資金的自動歸集、自動下撥的個性化需求。持續推進數據治理,組建數據管理團隊,突出數據資源配置、指標與標準體系建設,開發部署標準化數據查詢工具40余個。

  築牢內控合規思想防線  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報告期內,集團全面建設“合規、穩健、創新、發展”的企業文化,聚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工作任務,重監督、抓整改、強治理、促提升;有效落實內控合規綜合檢查排查及監控工作機制,深入摸排、化解重點業務風險隱患;積極構建綜合懲治、聯動協作的責任追究機制、盡職免責機制,優化問責審議架構,強化案件風險排查;優化反洗錢組織架構和工作體系,加強內控合規文化建設和理念倡導;秉承“風險管理創造價值”的核心理念,統籌推進與發展戰略、組織架構、業務規模和風險特徵相適應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將風險管理貫穿于戰略發展、績效目標和價值提升全過程,持續優化覆蓋全範圍、全流程、全週期的風險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流程,有效強化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事後監督和糾正的內部控制機制,促進風險管理能力持續提升。

  展望未來

  下半年,集團將堅持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金融工作三大任務,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基調,以高品質發展為目標,統籌改革創新發展和風險防範化解,進一步提升經營規模、品質和效益,加快推進振興創業進程,全方位推動高品質發展。(哈爾濱銀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