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哈夏”再添重要板塊 哈爾濱國際音樂文化産業博覽會即將舉辦
2023-09-02 17:45:04來源: 龍頭新聞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作為第36屆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重要活動之一,9月8日-11日,哈爾濱首次以政府名義將舉辦哈爾濱國際音樂文化産業博覽會。9月1日,哈爾濱召開2023哈爾濱國際音樂文化産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音博會)新聞發佈會。

  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黃大偉在發佈會上詳細介紹了本屆音博會的“兩高、兩全、一創新”的五大亮點。

“哈夏”再添重要板塊 哈爾濱國際音樂文化産業博覽會即將舉辦

發佈會現場

  音博會以“共創音樂産業新平臺,共享美好生活新機遇”為主題,憑藉“音樂之城”的國際地位、“哈夏音樂會”的國際影響力,借助哈爾濱入選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契機,充分發揮哈爾濱音樂文化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匯聚國內外音樂文化名企、名牌、名人、名師,全力打造國際音樂文化全産業鏈貿易平臺和東北亞音樂文化交流合作平臺。

  一個高起點的音樂文化平臺。本屆音博會由文化和旅遊部産業發展司、藝術司、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和省文旅廳共同指導,由哈爾濱市人民政府、中國舞臺美術學會、中國錄音師協會共同主辦,中國樂器協會、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等12家單位支持。

  一場高水準的國際交流盛會。音博會成功邀請了7個國家108家展商參展;國際知名品牌有德國賽樂爾、威廉,法國薩爾曼,意大利老琴,天津鸚鵡等。國外品牌展品佔比達到40%,成功吸引了來自俄羅斯、東南亞及中東地區的大批境外採購企業參展,深入促進音樂文化産業的國家化交流。

  一扇全産業鏈國際貿易窗口。音博會總展出面積為1.2萬平方米,規劃設置8大主題展區,分別為主形象展區(哈爾濱音樂歷史文化和音樂文創展區)、演藝設備展區、聲光視訊展區、舞臺美術設計展區、音樂創作及教育展區、音樂版權及數字音樂展區、國外音樂文化展區和中西樂器展區,涵蓋音樂創作、樂器生産、培訓教育、聲光視訊、版權交易等音樂文化的全産業鏈條,讓參展觀眾全方位了解音樂文化,讓採購商最大化找到合作商機。

“哈夏”再添重要板塊 哈爾濱國際音樂文化産業博覽會即將舉辦

黃大偉發言現場

  一種全方位的深度互動體驗。在音博會交流貿易的同時,同步開展品牌推廣會、經典大師課、特色音樂展演等30余項配套活動,力求打造中國北方音樂文化産業第一交流交易大會,創新引領哈爾濱“音樂之城”建設。

  一張高品質的“哈夏”創新名片。音博會此次亮相,是“哈夏”音樂會創辦62年來的又一次創新,也是東北地區音樂文化産業交流貿易的一次創新。音博會將以創新為起點,以哈爾濱為核心,力爭創造出更多屬於音樂文化新故事,書寫出更多音樂産業的新篇章。

  哈爾濱綜合保稅區副主任邸凱就如何發揮功能優勢推動音樂産業發展回答了記者提問。

  邸凱介紹,哈爾濱綜合保稅區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將充分利用此次音博會,以及哈市剛剛獲批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的有利契機,充分發揮綜保區保稅功能和政策優勢,為國內外音樂産業企業搭建立足東北亞、面向世界的貿易平臺。

“哈夏”再添重要板塊 哈爾濱國際音樂文化産業博覽會即將舉辦

邸凱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圍繞音樂文化産業方面,綜保區將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一是助力企業開拓俄羅斯市場。利用哈市與俄羅斯音樂文化交流的各類平臺,助力企業深度對接俄羅斯市場需求,助推企業産品國際化推廣,以俄羅斯市場為基礎拓展東北亞及歐美市場。二是助力企業打通對俄貿易通道。提供航空、鐵路、公路多種運輸方式物流解決方案。為企業落地提供外匯交易、跨境結算等一站式服務。三是助力企業用好用足惠企政策。為入駐企業提供國際貿易、加工貿易補貼,倉庫廠房租金減免等。同時協調相關部門,做好企業入駐全流程服務。

“哈夏”再添重要板塊 哈爾濱國際音樂文化産業博覽會即將舉辦

于濱僑發言現場

  此外,作為音博會具體承辦方,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哈爾濱)副主任于濱僑説,基地將會同哈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借助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品牌,積極與音樂産業國際知名商(協)會和企業溝通聯繫,邀請名企、名牌、名人、名師參加音博會,提升音博會國際化水準,促進文化貿易和交流。將以基地為核心,全力構築立足東北亞、聯通俄羅斯、拓展東南亞、輻射歐美非的全方位開放體系,更大程度上強化對外文化交流、擴大對外文化貿易、推動中國文化向北輸出、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加速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和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