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北大荒:插上科技的翅膀 奮力建設“智慧大糧倉”
2023-09-20 10:20:40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北大荒:插上科技的翅膀 奮力建設“智慧大糧倉”

“萬畝大地號”金黃的稻海  攝影 付博群

  “再有十幾天就能收了,豐收在望!” 9月初,站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有限公司“萬畝大地號”地頭,成片的稻田,一片金黃,望不到頭,微風吹過,低垂的稻穗輕輕地搖動,靜待最後的收穫。

  即將到來的豐收,不但因為北大荒人“會”種田,更是“慧”種田。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牢記給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的殷切囑託,聚焦科技創新引領,不斷在農業信息化、智慧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數字科技在農業生産中的運用水準,提高糧食産量,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用千萬畝沃土良田把裝滿“中國糧食”的“中國飯碗”穩穩端牢。

  給農業裝上“智慧大腦”

  “今年農情不錯,有效積溫時間比較長,收成有望再創新高。”七星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管劉建國介紹説,七星農場共有耕地126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04萬畝。這裡建設了200個監測點、20個小型氣象站、20個地下水位監測儀,能實時提取水稻生産全過程所需的水溫、泥溫、二氧化碳、空氣溫度濕度等數據,匯集到數據庫,共同構成指導種田的“農業智慧大腦”。

  “我們還利用北斗導航、5G、物聯網、大數據、環境感知等現代技術,與傳統農機技術深度融合,率先實現了水稻耕、種、管、收全程無人化農機作業。”劉建國介紹,七星農場不僅機械化率已高達99.3%,而且正努力從機械化邁向智慧化、自動化。

北大荒:插上科技的翅膀 奮力建設“智慧大糧倉”

張景會在田間查看水稻長勢 攝影 艾靜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七星農場將智慧農業作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自2016年起,累計投入8000萬元推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完成了全國首批國家大田農業物聯網應用示範項目。

  依託物聯網平臺,2017年~2022年分別建設了七星農業物聯網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農業大數據平臺、便民惠農服務平臺、科研大數據管理平臺、成本效益分析平臺、智慧葉齡診斷系統、智慧灌溉系統、農業遙感系統、智慧農機系統、智慧化暗室育秧工廠、無人農場、水稻生産智慧雲平臺、七星數據指揮平臺為主的系統(平臺),集成寒地水稻智慧葉齡診斷等成熟的智慧農業技術,實現了農業生産由精準化、智慧化向無人化邁進。

  建三江分公司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秦泗君介紹,今年,建三江分公司農業數字化覆蓋了耕、種、管、收各個生産環節。水田通過應用智慧化溫湯浸種、智慧雙氧浸種催芽、智慧化硬碟生産、疊盤暗室育秧、秧田溫濕度控制、智慧葉齡診斷、智慧控制灌溉、無人駕駛等技術措施,水稻種子用量減少10%、秧田育秧時間縮短7天~9天、出苗率和秧苗素質大幅度提高、畝減肥15%、節約生産用水50立方以上。

  在這個即將收穫的九月,北大荒人熱切期盼著“二十連豐”的到來。

  藏糧于“技” 提高糧食單産

  有著30年水稻種植經驗的張景會,每每想起2018年9月與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面時的場景總是激動不已。他説:“如今我是科技示範戶了,農場裏有了啥新品種、新技術,我都願意在自家田裏做試驗。”

  張景會告訴記者,都説種子是農業的“晶片”,他的水稻高産也是因為選擇了高品質的優良稻米品種。2019年~2022年,張景會連續四年種植優質水稻品種,面積佔全田的70%,每畝增加效益達到30元以上。

  農業要發展,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北大荒:插上科技的翅膀 奮力建設“智慧大糧倉”

化驗土壤 攝影 張平平

  幾年來,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9.6%。

  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負責人張少波説:“‘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對我們基層科研人員的肯定與鼓勵。”

  幾年來,園區重點在良種引進、良法配套、良田保護方面進行試驗研究,高標準完成各項科研試驗示範項目280余項,推動寒地水稻平均畝産由620公斤提高到638公斤。

  整個建三江分公司也在著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質農業和品牌農業,農業科技貢獻率77.1%,科技成果轉化率98%以上,位居全國第一。並建設國內最先進的建三江數字農業管理雲平臺1處,率先在全國打造8個智慧農場群。

  截至目前,建三江分公司轄區的1000萬畝水稻長勢良好,即將喜獲又一個豐收年。他們正有序組織做好秋收準備,確保糧食全部歸倉。

  保護黑土地 遵循綠色方向發展

  端牢“中國飯碗”,肥沃的黑土地不可或缺。

  建三江廣大種植戶黑土地保護意識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綠色防控技術出現在田間地頭。

  記者了解到,自2004年開始七星農場對全場126萬畝耕地進行土壤採樣,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要求,設定500畝為一個採樣單元,3年一循環,每年採集1200個樣品。對採集的土壤樣品進行17項指標的化驗檢測分析,形成土壤肥力分佈圖。結合歷年的土壤肥力分佈圖,建立了適合本地區的土壤養分豐缺指標體系和土壤施肥指標體系。

  農場根據測土數據生成每個地塊的“處方圖”,為全場種植戶提供施肥建議卡,指導種植戶精準施肥。同時,通過旱平免攪漿、有機肥替代化肥、江水灌溉、綠色農業替代化學農業、秸稈還田等十余項技術措施,使有機質含量穩步提升。截至目前,七星農場已積累了18年的化驗檢測數據,提出了“控氮減磷穩鉀”施肥模式,並在全省大面積推廣。

  “這幾年,農藥、化肥、除草劑使用量減少,不僅給土地儲備了‘後勁兒’,而且糧食的品質還得到了提升。”説起肥、藥減量的好處,七星農場第三管理區種植戶孫明江算了一筆清晰賬:隨著糧食品質越來越好,他的品牌粳米已遠銷北京、上海、四川等十多個城市,能實現一地多收。

  七星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黎東光説,為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農場堅持因地制宜、用養結合、科技支撐、綜合施策,建立了黑土地保護實驗室,不斷探索和推廣黑土地保護“良法、良方、良技”,通過工程、農藝、生物等措施,著力打造黑土地保護“七星樣板”。

  合理利用水資源是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今年,建三江分公司青龍山灌區入選全國第一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灌區,成為全國首批獲此殊榮的11個灌區之一,也是黑龍江省唯一入選的灌區。在青龍山灌區建設中採取灌排結合和“三水聯合調度使用”,推廣應用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使灌區具備了高效節水的紮實基礎,為建設現代農業領域航母發揮水利支撐保障作用。

  如今,北大荒集團正全力做好秋收準備工作,靜待接下來的收穫熱潮,為實現糧食顆粒歸倉,壓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奮力前行。(黑龍江日報記者 姜斌 劉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