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深耕自貿“試驗田”開放創新“再出發”
2023-09-25 15:23:52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于靈爽責編: 趙瀅溪

  國際在線黑龍江消息(洪晨勳):9月29日,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綏芬河片區掛牌即將迎來四週年。四年來,綏芬河片區走開放路、打自貿牌,聚焦對外開放,堅持理念開放、産業開放、要素開放、制度開放,推動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創新發展。圍繞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挖掘“沿邊、對俄、跨境”特色,累計探索形成了174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39項獲評省級案例,“綏芬河片區深化跨境金融創新助力跨境貿易新業態發展”獲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簡報刊發。

深耕自貿“試驗田” 開放創新“再出發”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922101834_1

綏芬河口岸 供圖 綏芬河市委宣傳部

  大膽創,以創新驅動引領産業集聚

  9月19日淩晨,位於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內的辛巴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廠燈火通明,隨著一聲汽車喇叭鳴叫,載滿辛巴赫啤酒的車輛緩緩從工廠駛出,駛向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卡口,15秒後卡口欄杆自動抬起,車輛駛出綏芬河綜合保稅區開往哈爾濱。

  “我們現在應用的是綜合保稅區的‘分送集報’業務,由於我們公司産品的特殊性,對於商品運輸的實效有很高要求,‘分送集報’業務為我們企業解決了大問題。“分送集報”後我們公司釀造的啤酒可以不報關就能分批出區,然後每個月再集中報關一次,這樣我們的啤酒就能白天生産,夜間出貨,第二天就到達消費者的餐桌上”辛巴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洪濤説。

  “綏芬河海關在綜合保稅區全面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分送集報’業務,根據辛巴赫公司業務特點,拓展了‘分送集報’在加工類企業的應用模式,採取了提前預檢的方式,在啤酒裝瓶之前就採樣進行抽樣檢測,商品檢測合格後,即可以裝瓶再分批出區後集中申報,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經營成本。”綏芬河海關副關長姜佳力説。

  今年1月-8月,綏芬河片區新設企業683家,同比增長46.9%。四年來,綏芬河片區推動先行先試的突破和改革措施的落實,累計複製推廣了包括“分送集報”“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證照分離”“電水氣聯辦”等200項國家改革試點經驗。

  奮力創,打造現代化口岸經濟體系

  貿易通關便利化水準的提升,為進一步豐富貿易品種、拓展貿易業態奠定了基礎,近年來綏芬河片區先後獲批市場採購貿易試點、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等國家級試點,以及肉類、中藥材等進口口岸資質,聚焦“買全俄賣全國,買全國賣全俄”,充分利用兩個市場,著力提升向北開放,1月-8月綏芬河片區外貿進出口額完成119.5億元,同比增長17.7%。

  以貿易轉型加速産業集聚,推動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型,綏芬河片區正在加快構建以木業、食品(糧食、肉類、水産)、中藥材、汽車配件、清潔能源、裝備製造等為重點的“生産加工型”産業,以物流、電商、會展、醫養、旅遊、金融為重點的“現代服務型”産業格局,推動提速打造現代化口岸經濟體系。

  自主改,助力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

  9月19日,在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龍江交投國際物流港加工園區內,中赫糧油加工車間裏機器轟鳴,亞麻籽油香四溢,中赫糧油購置的600余噸互貿進口亞麻籽正在進行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9萬噸,為了保障原料供應,公司又與合作社簽訂了2700噸亞麻籽收購合同,目前貨物正在運輸途中。互貿商品落地加工政策為糧油加工企業提供了新的原料進口途徑,為企業擴大進口加工規模提供了原料保障;邊民合作社和邊民通過落地加工企業暢通了銷售渠道,擴大了互貿交易量,增加了收入,邊民和互貿落地加工企業實現雙贏。

  為有效助力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綏芬河片區先後搭建了金融超市和跨境金融服務站,實現金融産品“一指化”優選。線上金融超市受理諮詢企業198家,對接意向貸款5.4億元,線下金融超市為市場主體提供幫辦代辦服務,有效解決經營成本。跨境金融服務站集合銀行、保險、融資擔保等金融機構,突出“結算+融資”“展示+諮詢”“代辦+輔導”“信保+銀行”“政策+擔保”五項服務功能,“一對一”為外貿企業提供跨境結算、跨境融資、出口信用保險、跨境擔保等綜合金融服務,已為企業辦理300萬元跨境貸業務,幫助24家企業成功辦理了名錄登記。

深耕自貿“試驗田” 開放創新“再出發”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922101834

自由貿易試驗區 供圖 綏芬河市委宣傳部

  站在四年新起點上,自貿試驗區將迎來新任務。加強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創新發展。用好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邊境經濟合作區、互市貿易區等開放平臺載體,做好改革創新文章,積極探索形成各平臺政策疊加、協同發展的聯動模式,以高水準開放助力高品質發展,為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貢獻力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