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黑龍江: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2023-09-25 10:18:41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從空中俯瞰龍江大地,豐收的黑土地披上了金色的外衣,收割機穿梭其中,噴吐出飽滿的稻粒、大豆以及玉米。一幅壯美的豐收畫卷在龍江大地徐徐展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強調,黑龍江要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要以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産業,率先實現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科技現代化、經營管理現代化、農業信息化、資源利用可持續化。強化數字技術和生物技術賦能,優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標準農田,切實把黑土地保護好。

  全省人民謹記總書記囑託,在資源優勢基礎上,黑龍江省不斷推進良田、良種、良技、良機、良制深度融合,深化墾地合作,確保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大幅提升。“全國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這是我們已經交出的答卷,也是我們繼續為更有底氣、更為安全的“中國糧食”作出龍江新貢獻的起點。

  用種業創新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作為制種和用種大省,目前黑龍江省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良種對糧食增産、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分別為45%和40%。

  省農業科學院黑河分院副院長鹿文成介紹,黑龍江省種業創新集中在生態優勢、品質優勢、産業優勢和科技優勢。

  他進一步解釋,黑龍江省森林、草原、水域面積較大,生物多樣性,動植物種類豐富,具有很好的生態優勢;在品質方面,黑龍江省農産品品質好,種類豐富,作為産業基地和第一車間,吸引了眾多商家投資辦廠,延長了主要農作物的産業鏈條,為種業創新奠定了基礎;黑龍江省是全國綠色食品大省。農業生産具備規模化、標準化、精細化的産業優勢,隨著綠色食品原料生産基地建設水準的提高,更建立了有效的銷售途徑,拓展了種業創新的空間;黑龍江省從事種業創新的科研教學和育繁推企業眾多,匯聚了大批技術人才,為全省種業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對於如何將種業創新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鹿文成表示,黑龍江省應加強農作物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創新利用。收集整理並精準鑒定豐富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優選與創新優異種質資源,助力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加強對農作物品種創新的支持力度。在主要農作物方面,鼓勵支持科研育種單位發揮常規育種優勢,借助生物育種技術手段,建立高效育種體系,依靠科技進步加快提高糧食作物單産,助力我國糧食的安全供給。

  他建議,在開展農作物育種聯合攻關的同時,構建協同創新平臺。依託玉米、水稻、大豆、小麥等國家、省級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推動種業育繁推和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提升全産業鏈價值。

  他還建議要加大對種業創新能力提升的支持。加強科研單位與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龍頭企業合作,引領域內種業提檔升級。此外,應加強種業創新科技人才梯隊建設,採取相應政策吸引和鼓勵科技人才投身種業創新事業。

  以現代化大農機全面提升生産力

  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處長朱華生表示,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産力的重要基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

  黑龍江省土質肥沃、地勢平坦、集中連片,大型農業機械擁有廣闊的應用場景。截至2022年底,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7090多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8%以上,穩居全國首位。

  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四部門聯合發佈通知,選定黑龍江省承擔建設大型大馬力高端智慧農機裝備研發製造推廣應用先導區任務,助力黑龍江省農機裝備産業蓬勃發展。“為高品質推進農業生産全程全面機械化,黑龍江省將錨定‘現代化大農機’發展目標,以更強擔當把‘現代化大農業’的基礎夯實築牢。”他表示。

  朱華生説,依託黑龍江省農業資源優勢,堅持把“大型大馬力”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攻方向,發揮省農機裝備産業專班職能作用,科學謀劃部署,加快農機裝備産業轉型升級,推動産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融合化方向發展;同時,強化政策支撐,緊扣農機裝備産業發展脈搏,用足用好用活農機化政策,發揮補貼政策的宏觀引導作用,在先導區內探索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優機優補”工作,鼓勵廣大農戶購買高端智慧農機,有效發揮新型農機裝備在農業生産中的關鍵作用,全面提升農業生産力。

  朱華生建議,有關部門多聚焦農機企業發展訴求,更好發揮組織協調作用,積極推進重點工程實施,搭建好企業與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合作橋梁,切實為企業和項目減負紓困、提供優質服務;鼓勵農機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高戰略規劃和執行能力,弘揚工匠精神,聚焦實業、做精主業,不斷提升發展品質。

  省農機産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首席專家陳實則表示,要高標準高品質建設好大型大馬力高端智慧農機裝備研發製造推廣應用先導區,為國家發展現代化農業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標準、配套政策體系;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大學高校、農機技術部門和重點企業主體協同創新研發作用,逐步攻克黑龍江省高端智慧農機卡脖子技術和短板,並逐步實現科技成果和生産企業快速對接,形成生産力;結合黑龍江省大農業優勢,採取分區域、分作物、分環節,重點發展以大型大馬力為核心的農機裝備産業,加快做大做強農機裝備製造業,建立完善自主可控的高端農機裝備産業鏈;充分發揮農業農機推廣體系作用,加大宣傳培訓和技術服務力度,為推廣高端智慧農機保駕護航。

  持續推進黑土耕地品質提升

  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265萬畝;2021年以來,全省累計完成耕地輪作試點面積2745.8萬畝;黑龍江省耕地品質平均等級為3.46等,高出東北黑土區0.13個等級;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最高,2019年平均為36.2克/千克,是全國耕地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的1.83倍……近年來,黑龍江省堅持把黑土耕地品質保護作為大事要事來抓,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工程、農藝、生物“三位一體”的黑土耕地品質保護措施,集成推廣“龍江模式”“三江模式”等黑土耕地綜合保護模式,持續推進黑土耕地品質提升。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鄒文秀建議,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高校在黑土地保護利用方面的人才和技術儲備,強化頂層設計,加大黑土地保護利用科技攻關的投入,從耕地品質大數據平臺建設、黑土地品質監測和評價標準體系構建、卡脖子技術協同攻關、技術體系和模式區域適宜性優化等方面全面升級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龍江模式”和“三江模式”,提升黑龍江省黑土地耕地品質;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等8個方面建設任務,優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標準農田,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她還建議,對耕地資源相對集中,而且地勢平坦,有利於規模化經營,充分發揮農業社會化組織在集成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物質裝備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服務與科技深度融合。此外,還應發揮宣傳引領帶頭作用,提高大家保護黑土地意識。(黑龍江日報記者 周靜 李天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