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海倫:數字下田 農事上雲 高品質發展科技農業
2023-11-08 14:50:16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海倫市是全省首批數字農業試點縣。

  海倫市運用數字化、智慧化手段賦能傳統農業,創建了全國唯一縣級數字農業指揮中心。

  2023年,海倫市打造農業科技示範基地20個,創建省級現代化農業科技示範基地8個。

  ……

海倫:數字下田 農事上雲 高品質發展科技農業

海倫城市鳥瞰

  近年來,海倫市按照省委“四個農業”建設要求,把科技農業作為第一驅動力,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創新發展方式,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不斷登上新臺階。

  海倫市委書記侯紹波説,海倫市大力發展運用智慧設備,用數字化、智慧化手段,抓住現代農業的發展契機,讓海倫農業逐步邁上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的快車道。

  “農業大數據+” 引領科技農業

  數字“下田”、農事“上雲”。海倫市運用數字化、智慧化手段賦能傳統農業,創建縣級數字農業指揮中心,將農業生産與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相結合,打造了“三大體系”,構建了“兩平臺一中心”,即:農業大數據綜合平臺、數字農業監管平臺和數字農業指揮中心。開展了十大服務,即:金融保險、土地託管、農技推廣、農機服務、農資監管、農産品交易、經營管理、農業執法、農産品安全和追溯體系服務。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提升了農業服務層級,讓海倫農業更為現代化、精準化、數字化和可視化。

  在種植技術上,近年來,海倫市積極推廣大壟栽培技術,對玉米和大豆推行110釐米的大壟栽培,增加單位面積內保苗株數,使植株群體結構分佈更加合理,提供光能利用率,增加産量;大壟栽培使用大型機械進行深松整地起壟,使壟體土壤結構更加疏鬆,供肥能力增強,更有利於作物根系生長髮育,增加産量;增強土壤抗旱、耐澇性能,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條件,為高産奠定基礎。大壟栽培技術的推廣面積正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

  海倫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永久説,海倫今年大豆種植面積達到240萬畝,通過推廣優良的、高質的、抗倒伏的大豆品種,實現了産量提升。

  在耕作方式上,海倫市全面推行保護性耕作方式,少耕免耕、秸稈還田、輪作技術、種養循環。

  2021年數據顯示,海倫市秸稈還田面積315萬畝,深松整地面積94萬畝,有機肥還田面積41.5萬畝,輻射東林、長髮、永富、東風、海南等16個鄉鎮。

  近年來,海倫市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對項目區內黑土耕地進行田間道路修建、排灌設施建設等工程措施,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提升耕地品質。

  海倫市高品質實施黑土地保護政策,通過合理輪作、培育肥沃耕層構建等技術保護措施,輻射帶動海倫市全域黑土耕地保護。黑土耕地保護效果明顯:土壤有機質含量由2018年的48.4克/公斤,提升到2021年的50.5克/公斤,增長4.3%;耕地品質等級由2018年的2.96提升到2021年的2.43,增長17.2%;耕層厚度由2018年的19.5釐米,提升到2021年的31.8釐米,增幅63.1%;土壤理化性狀、産地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作物産量提高10%~20%。

  海倫市智慧化農機裝備水準逐步提升。農機總動力17萬千瓦,共有200馬力以上大型農機設備2000余臺,全部納入“黑龍江農機管理調度指揮平臺”,大部分已安裝了自動駕駛導航,全部安裝了智慧監測系統,對農機作業品質及作業量進行監測。目前機械化率已達到98.34%。

海倫:數字下田 農事上雲 高品質發展科技農業

無人機航化作業

  立足黑土地 科技農業添雙翼

  在海倫市,一站一所賦能科技農業發展。海倫市為種業振興和黑土地保護提供最佳實踐地。

  海倫市位於松嫩平原腹地,是典型黑土帶核心區,幅員面積4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04萬畝。為了研究黑土,中科院從1978年開始在海倫市安營紮寨。中國科學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現隸屬於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以東北黑土地為研究對象,以農業可持續發展為重點,是中科院在東北黑土地上設置的一個從事農田生態系統監測、研究、示範和服務於農業、農村及農民的重要實驗基地。

  為了探索不同植被覆蓋對黑土生態系統的影響,在海倫市城郊的一片試驗田,有一塊1664平方米的土地,從1985年開始便“荒”著。這塊“荒”著的土地在專業領域叫“自然恢復草地”。除這塊草地外,試驗站還設計了9000平方米的農田和480平方米的裸地,進行長期定位試驗,來監測土壤有機質、土壤微生物等數據的變化,為黑土地保護提供數字依據。

  在海倫市,這個實驗站現有試驗田21公頃,其中後備試驗用地10公頃,它還擁有2個萬畝示範區。該站以黑土農田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建立了11個長期監測綜合觀測場和輔助觀測場及19個採樣地,對水分、土壤、氣象和生物等生態環境要素開展長期監測。在實驗站共有4個土壤樣品室,所有樣品都採集自站內試驗田,這裡有近6000份黑土土壤樣本。

  海倫水保站站長張興義和團隊開展了技術研發和科技示範推廣工作,目前,以該監測站為主體的基地已成為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監測研究站、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站點、東北黑土區和黑龍江省水土保持重點監測站,每年向水利部提交監測結果,成為全國、東北黑土區和黑龍江省水土流失動態監測與公告重要數據源之一。

  張興義團隊在海倫市從事黑土退化研究和水土保持研究,為黑龍江省市縣乃至國家黑土地保護提供了數據支撐。依託海倫市研發了有機肥規模化快速堆漚技術、秸稈全覆蓋條帶保護性耕作技術、秸稈填埋侵蝕溝復墾技術等,為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持。利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中科院黑土糧倉項目,依託海倫水保站打造了以水系建設為核心的黑土侵蝕防控與地力提升協同的整村推進樣板。

海倫:數字下田 農事上雲 高品質發展科技農業

大豆豐收啦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是從事黑土農田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研究與示範的國家級野外臺站,培育出了適應東北地區生産栽培和企業精深加工的高産、高蛋白、高油、抗逆性強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種。

  科研人員李艷華從事寒地黑土區大豆育種研究工作30餘年,培育出“東生”系列新品種17個,累計推廣5000萬畝,增産20億斤,增加效益40億元,現取得了很多喜人成果:國審大豆品種4個、省審大豆品種13個;“東生1號”“東生7號”成為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主推品種;“東生7號”被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評選為“黑龍江省大豆大品種創新獎勵——優質品種獎”,被農業農村部遴選為“ 2022年糧油生産主導品種”;綏化市將“東生3、6、9、10”四個國審品種確定為“十三五”主推品種。“東生”系列大豆由於産量高、品質好、抗病強、適應性強等優良性狀,外形圓黃、加工品質好,得到農民、糧商和加工企業的普遍認可,價格普遍高於市場價0.10-0.50元/斤。

  借助國家級大豆産業園項目實施,建設了大豆研發中心,投資4000萬元,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與省農機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有20名科研人員進駐,同時配備很多優良的設備,對生産、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産業鏈開展研發。

  堅持引進與研發並重、良種與良法結合,推進育繁推一體化建設,提升良種化水準。同時,推動龍頭企業與基地建設,提升良種生産能力和産業化水準。2023年與省內幾家大型種子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加快推動育繁推一體化建設。

海倫:數字下田 農事上雲 高品質發展科技農業

航化作業

  數字化賦能 探索技術創新

  為了促進科技技術配套組裝落地,海倫市以優勢特色農産品為主線,通過提高標準、擴大規模、增加點數、放大效應,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和高標準現代農業科技園。

  早在2019年,海倫市政府與黑龍江農時農業有限公司合作,先後聘請北京中農融信、愛科農、世紀國源等多家科技公司作為技術支撐,建設了海倫市數字農業指揮中心,初步形成了海倫數字鄉村建設的“113N”架構模式。第一個“1”就是建設一個可視化數據庫;第二個“1”就是打造一支在地化工作團隊;“3”就是構建數字化指揮調度、品質管控、流通行銷三個體系;“N”就是搭建多環節、廣領域的數字賦能應用場景。

海倫:數字下田 農事上雲 高品質發展科技農業

侵蝕溝治理現場

  數字場景應用 智慧農業新樣本

  目前,海倫市開發五個方面應用場景。

  一是數字賦能農業生産方案。如何實現農機作業可視化、農田施肥精準化,改變憑經驗種地的傳統做法,是生産主體需求,也是政府指導農業生産的需求。海倫市所有大型農業機械全部納入農機管理信息平臺,裝備GPS定位跟蹤、作業視頻監控、事故應急處理指揮等系統,並與綜合服務平臺銜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累計採集土壤樣品21000個,化驗數據全部錄入數據庫。依據數據庫開發了土壤數據模型和農作物生長數據模型,針對不同地塊可自動生成從播種到收穫全過程生産方案,不僅實現了農業“三減”,提高肥料使用效率,降低種植成本,而且在田間管理上,通過3S衛星遙感作物長勢監測,配合無人機巡田,提前15天對地塊的各種災害發生情況預知預判,制訂實施科學的防治方案,確保地塊穩産增收。數字化生産方案使“門外漢”也能種出“好莊稼”,還推進了農業生産託管。通過開發生産託管服務相關産品,有託管意願的農戶通過手機APP直接選擇託管企業,確立合作事項,並能實時監控託管公司作業情況,安心打工,增加工資性收入。

  二是數字賦能農業監管。依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設立了國家級野外監測點20個,分佈在海倫市所有區域,及時掌握耕地品質信息、肥料投入情況、土壤墑情變化。建設15處溯源監測系統,硒谷米業、龍海食品、原野食品、等多家企業使用了溯源碼貼,實現了品牌農産品從田間到餐桌全程數字化品質控制。與此同時,指揮中心通過3S遙感技術與基礎土地數據相結合,確認土地的種植作物和面積,為政府提供比如生産者補貼發放、輪作補貼發放等可視化數據支持,讓補貼發放和政策落實有跡可循,有圖可依。

  三是數字賦能農業貸款。開發了農證貸場景産品,實現了農業資産數字化,使農戶一鍵直達申請貸款,省時、省力、省錢。

  四是數字賦能農業保險。為了解決傳統農業保險成本高、風險大問題,建立了以衛星遙感、無人機遙感及手機移動端協同組成“天、地、空”一體化勘察模式,實現了精確承保、精確驗收、科學定損理賠。不僅使數字賦能農業保險邁上新臺階,而且平臺運營的智慧腦系統、智慧眼系統、APP系統,還能開展秸稈離田還田監測、人居環境監測、農業資源監測等七大板塊服務,對監控範圍內的居民戶外活動情況、垃圾處理情況、秸稈焚燒情況等在手機一點可知,接警即處,在鄉村智治上邁出可喜一步,展現了“小切口,大場景”的功效。

  五是數字賦能鄉村綜合服務。與中國鐵塔公司合作,在全市範圍內76處鐵塔建設監控系統,實現域內全覆蓋,打造環保監測、耕地監測、河道監測、森林火警監測、數字種植、農産品溯源、鄉村治理七大應用場景。

海倫:數字下田 農事上雲 高品質發展科技農業

海倫大豆在展銷會上

  海倫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俊風説:“未來,我們要以和美鄉村為契機,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以農業數字化平臺建設為引領,由農業單環節向全産業鏈延伸;由種植業向畜牧業延伸;由農業發展向鄉村治理延伸。”

  科技型企業紛紛落地海倫,為科技農業發展注入活力。僅在大豆産業上,“産加銷”一體發展模式的企業就有7戶,年加工能力超過50萬噸。目前佔地20萬平方米的大豆生物産業園基礎設施項目正在推進。域內生物發酵類企業主要有4家,2022年海倫市生物發酵産業總産值為31億元。建設國內首條5000噸玉米酒糟油生産線;建設10萬噸甲醇生産線;圍繞延長國投生物纖維素燃料乙醇産業鏈,國投先進生物質燃料(海倫)有限公司正在加速推進産研成果轉化,計劃投資1億元,與山東大學及安琪酵母合作,研發建設1萬噸纖維素酶生産線。

海倫:數字下田 農事上雲 高品質發展科技農業

科研人員李艷華在大豆田裏

  侯紹波説,海倫市把科技農業貫穿到農産品生産加工銷售全鏈條,推動農業生産智慧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和服務便捷化,深入挖掘數字農業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潛力,讓數字技術賦能傳統農業的各領域各環節。此外,海倫市從農業科技研發、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型企業引進等方面為科技農業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動數字賦農、科技興農新實踐。(文曉光 萬希龍 馬明舒 黑龍江日報記者 董新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