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陽光,明媚的藍天,無處不在的紅色燈籠,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以及在這裡回蕩著的歡快的笑聲,對於18歲的張玥球來説,這會是她畢生難忘的記憶。
張玥球來自泰國曼谷,2023年8月,作為留學生來到佳木斯市第八中學學習漢語,至今已經有四個多月的時間了。“我真的很喜歡中國,喜歡佳木斯,能在這裡學習中國的語言和文化,真的非常開心。”
老師向泰國留學生講解中國元旦的含義 攝影 張大煒
不久前,張玥球和一起到第八中學學習漢語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奔赴中國雪鄉,在這裡,她和同學們更進一步地體驗到了和家鄉截然不同的冬日美景,也對中國有了更多的認識,對她來説,這次中國之旅,不虛此行。
張玥球是2023年全國AFS國際文化交流項目接待的96名留學生之一,她和另外30名小夥伴一起來到佳木斯,在這裡進行為期10個月的漢語學習。在通過相應等級的HSK漢語水準考試後,可以申請進入國內相應的大學繼續深造。從2004年接收來華留學生至今,共有來自27個國家的551名留學生在佳木斯市完成了學業並取得了相關的證書。如今,他們在中國、在全世界發揮自己的力量,成為中國文化溝通世界的橋梁。
老師和泰國留學生用中文和英文進行雙語交流 攝影 張大煒
“在這裡,我更加了解中國”
17歲的徐澤陽來自意大利米蘭,到佳木斯學習漢語是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在意大利讀高一時,他接觸到了中國文化並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了解了AFS項目後,他選擇到中國來學習。“佳木斯和我的家鄉很不一樣,我很喜歡這裡,我希望能掌握更多的漢語知識,讓我能夠更好地了解中國。”
AFS項目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與AFS國際文化交流組織合作,以大學和中學師生為主體,依託全國數萬名志願者開展沉浸式跨文化交流,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傑出人才,從而促進全球對話。這個項目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熟練掌握非通用語、理解文化差異、具備國際視野的青年人與知華、友華的世界各國青年,得到廣大學生、家長和學校的高度認可,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最具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國際交流項目。
泰國留學生學習中國書法 攝影 張大煒
佳木斯市參加AFS項目始於1988年,在幾十年的磨合之中,佳木斯不斷地更新教學形式和體驗內容,讓留學生們能夠更快地融入漢語學習氛圍。
“不光是根據課本來授課,我們還安排了音樂、美術、電影、文化這樣的課程,通過唱歌、畫畫、學繞口令等方式,讓留學生們能夠更快地了解並理解漢語的運用。”黑龍江省林業衛生學校第三校區主任劉文哲告訴記者,自2016年起至今,學校接待了5屆留學生。學校每一年都會對過去進行總結,也會對新生的性格和需求進行了解,補充教學內容。“根據學校的特色,我們會在留學生漢語交流比較流暢情況下,安排學習中醫課程,體驗針灸拔罐刮痧按摩等,從而更好地傳播中醫文化,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
徐澤陽(左三)在寄宿家庭 供圖 佳木斯市教育局
“學習之餘我們還安排了太極拳、武術、書法、京劇、剪紙等課外課程,讓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歷史人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也讓他們更願意主動地去學習,學校也能更好地承擔起‘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責任和使命,為佳木斯市的國際交流事業貢獻力量。”佳木斯市第八中學黨總支書記彭珊説。
如今,佳木斯市AFS項目留學生接待量和留學生漢語水準考試成績均位列全國第一,佳木斯市已成為AFS項目的重要基地,文化交流成為佳木斯聯繫世界的一條重要紐帶。
擼個串 攝影 張大煒
“在這裡,我更加熱愛中國”
18歲的陳蘭熙來自泰國,她的爺爺是華人,父親的工作也和中國有一定的交集,陳蘭熙從小就對中國充滿了嚮往。
“我很喜歡學校學習和生活的氛圍,在這裡我學到了以前從來沒有學過的東西,也更加了解中國文化了,老師和寄宿家庭對我也非常照顧,把我當成他們自己的孩子一樣,我現在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她告訴記者,她的中文名字陳蘭熙就是她所在的林業衛校國際班班主任老師給她起的,寓意美好和樂,“我非常喜歡這個名字,也喜歡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對我非常友好,讓我更加熱愛中國。”
留學生展示他們寫的漢字 攝影 張大煒
剛到佳木斯的前兩周,陳蘭熙和同學們每個週末都會由班主任辛景頤帶著,熟悉佳木斯的環境。“讓他們知道商場在哪,醫院在哪,哪有好吃的,哪可以玩,就是為了讓他們儘快地融入進來。”從2016年起,辛景頤現在已經是4屆留學生的班主任了,她的電話24小時開機,不管學生有什麼事情,她都會第一時間幫助他們協調和解決。“把他們當成朋友,當成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能在佳木斯留下美好的回憶。”
“我剛到中國沒多久,就在寄宿家庭過了一個特別的生日。”對於剛來到異鄉的徐澤陽來説,這個生日既新奇又溫暖。“家裏給我準備了生日蛋糕和火鍋,我還親手製作了長壽面,這讓我非常難忘,也讓我能更快地適應這裡的生活。”徐澤陽説。
林業衛校國際班班主任辛景頤 攝影 張大煒
為了讓留學生們更好地融入生活、鍛鍊口語,了解中國傳統和文化,佳木斯教育國際文化交流項目在全市範圍內徵集和篩選寄宿家庭,截至目前,共有634個家庭成為了留學生們在中國的家。
“我們希望通過接待留學生,讓他們能夠有一個日常用漢語進行溝通的環境,更好地完成學業,也讓自己的孩子更加了解世界,豐富孩子的視野。”李培新是一名電子信息工程師,他和愛人宰宇迪是徐澤陽以及另外一名意大利留學生的週末接待家庭。這是李培新家第一次成為寄宿家庭,他能夠用日常的英語和留學生進行交流,也了解留學生的性格特點,對他們既關心又不過度管制,很得孩子們的喜歡。“從另外一個層面講,我們家庭本身也是展示中國的窗口。我們展示出中國人的熱情,讓他們能在這裡感受到中國人的溫暖,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李培新説。
泰國留學生陳蘭熙 攝影 張大煒
從這裡,通向全世界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民心相通離不開年輕一代之間的友好交往。文化交流,成為佳木斯與世界交流的一條重要途徑。
1991年,佳木斯市教育局在全國率先成立外事科,1995年佳木斯市成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開啟了佳木斯市教育外事國際交流的新篇章。
“1991年,我們就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教育廳建立了聯繫,並開始了教育交流活動,像開展夏令營、文藝演出活動,捐贈、互換教學儀器和樂器等,今年還有50名俄羅斯學生到佳木斯參加了夏令營活動。”佳木斯教育局外事科科長于佳介紹道,通過在活動中總結的經驗,佳木斯市陸續對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泰國、韓國等多個國家開展了教育文化交流,促進了佳木斯文化對外展示和交流。
佳木斯人的熱情好客,給留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國留學的過程中,留學生們更能感受中國人的熱情,也能從學習中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于佳説,每個學期結束,留學生和寄宿家庭成員都依依不捨,每年都有往屆的留學生回佳木斯“省親”,最多的已經回來6次了。
據于佳介紹,很多在佳木斯進行國際文化交流的留學生都在通過HSK後,選擇了繼續留在中國學習漢語言,傳播中國文化。“我們有一個泰國的留學生畢業後翻譯了中國的文學作品,讓更多的泰國人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佳木斯教育對外開放起步早、基礎好,早在1994年就與俄共青城市締結4所姊妹校,AFS、HSK等國際教育交流合作項目一直居於全國領先地位。通過年輕人之間的交流互通,增進了中俄兩國地方間的友誼。”佳木斯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秋麗説,佳木斯市與俄羅斯的兩個城市比鄰相望,是中國陸地最東端的地級行政區,在“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戰略中承擔著重要任務。構築向北開放新高地,包括經濟、外貿、文化等多領域的互聯互通,這其中,人文交流、文化認同是基礎。“我們將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紮實推進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從三個方面打造佳木斯教育向北開放行動升級版。一是在基礎教育方面,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準,深入開展中外青少年‘空中課堂’、中小學生夏令營等交流活動。二是在職業教育方面,進一步強化搭建‘中文+技能’培訓平臺,探索在俄遠東地區建立農科類‘魯班工坊’,研究在撫遠市建立産教融合實訓基地開展‘俄語+護理’專業建設。三是在高等教育方面,進一步加大中外合作辦學改革力度,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孫秋麗説。(龍頭新聞記者 劉大泳 通訊員 潘蕾 視頻 紀世強 劉大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