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年來,作為黑龍江省資産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哈爾濱銀行始終堅持將經營發展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大戰略、大格局中,發揮自身業務特色與龍江金融主場優勢,精準助力黑龍江經濟重點領域發展,做深做透“五篇大文章”,推進金融高品質發展。
科技金融:多措並舉 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産業升級。“專精特新”企業是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但由於“專精特新”企業多為攻堅硬核科技的技術型企業,存在資金投入量大、投資回報慢等問題,需要通過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得以運營發展。
近年來,哈爾濱銀行快速響應,加大對該領域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把“專精特新”企業視為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新生代”。
創新專屬産品,針對“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輕資産、融資難的痛點,創新推出“科技貸”“科技貸款風險補償金”等金融産品,通過知識産權反擔保形式,充分發揮企業專利權等無形資産的融資功能,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綠色金融:高度重視 構建多層次綠色金融體系
哈爾濱銀行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從戰略高度錨定綠色金融行動目標,與各相關方攜手把握“雙碳”發展新機遇,共創綠色轉型新未來,實現多領域多維度的綠色金融創新與突破。截至2023年6月末,哈爾濱銀行綠色信貸餘額人民幣30.85億元。
在制度建設方面,制發《哈爾濱銀行綠色金融指導意見》,從優化綠色金融治理機制、實施自身低碳改造、推行綠色信息披露三方面明確工作任務及目標。在機制建設方面,總行層面成立的綠色信貸工作小組,完善綠色信貸工作協調機制和管理體系,強化督導,緊密協同,落實責任。在産品創新方面,于2022年10月創新研發“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産品,並在雞西分行落地首筆業務,開創了國內未來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先河。
普惠金融:精準聚焦 小微及個體貸款穩步增長
近年來,哈爾濱銀行履行地方法人銀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落實省市政府中小企業穩企穩崗、延期小微企業開展減費讓利還本付息等助企紓困政策,加力提升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新市民”的金融服務獲得感,切實解決企業生産經營實際困難。2023年上半年,哈爾濱銀行累計投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37億元。
為提升普惠金融供給能力,哈爾濱銀行優化組織架構,精準聚焦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重點領域,提升金融支持力度和服務效能。作為哈爾濱市創業擔保貸款業務的主要承辦機構,哈爾濱銀行在各級政府支持下,加大資源投入,目前已有近20家支行開展創業擔保貸款業務,與12家擔保機構開展業務合作。2023年上半年,哈爾濱銀行累計投放創業擔保貸款超過30億元,支持創業就業4萬餘戶。
養老金融:優化服務 打造“自在人生”養老服務品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一直以來,哈爾濱銀行把握國家及省市政府的各項政策機遇,聚焦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高品質的金融需求,深化打造“自在人生”養老金融服務品牌,推出多重增值化權益和優惠體系,在助力養老財富積累、支付應用能力提升、社區及社會和諧關係構建等適老化金融服務方面不斷積聚“軟力量”。
在豐富金融適老化産品、拓展服務外延的同時,哈爾濱銀行還注重保障中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有效幫助他們增強自身風險防範意識,深入老年大學、社區等開展金融知識普及宣教活動;開展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日常監督檢查,不斷強化老年人合法權益保護工作力度;針對中老年人投訴多發業務條線以及操作風險較高的業務崗位,加大消保工作相關培訓力度,持續提升員工保護中老年群體金融消費權益意識。
數字金融:轉型升級 金融科技賦能提質增效
近年來,哈爾濱銀行堅持“聚焦戰略、問題導向、求真務實、提升價值”工作方針,加快推進新技術應用和推廣。根據“數字化普惠金融”戰略需求,制定《哈爾濱銀行數字化轉型工作總體實施方案》,圍繞“夯實基礎支撐、賦能業務發展、推動數字化轉型”主線,以數據為驅動,金融科技為手段,全力提升金融科技服務水準。
此外,金融風控水準持續提高,智慧風控作為金融機構風險管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一直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哈爾濱銀行自主研發的全新哈行統一智慧風控平臺,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風控領域,讓“從數據看當下,從特徵看未來”成為一種新的風險防範手段。該平臺榮獲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頒發的“2022年度大數據産品創新獎”。
哈爾濱銀行積極深化金融科技賦能,基於發展實際和客戶需求,加快構建智慧運營能力、全渠道客戶服務能力、金融科技應用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和信息科技支撐能力,將數字思維貫穿于業務發展全鏈條,金融服務質效得到提高。(文 洪晨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