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黑龍江:多措並舉夯實“大國糧倉”
2024-03-07 09:21:22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黑龍江:多措並舉夯實“大國糧倉”

寶泉嶺現代農業生態園 

  編者按:糧穩天下安。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視察時強調,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質農業、品牌農業,推進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配套推廣先進適用科技和高端農機裝備,發展農業循環經濟。這“四個農業”各具特色,又相互支撐,共同促進了農業發展從“量”到“質”的轉變,共同保障了農産品的品質和安全。

  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糧食總産量佔全國總産量1/3強的黑龍江、河南、山東和吉林這四個産糧大省功不可沒,四省在踐行“四個農業”方面亮點紛呈。全國兩會期間,黑龍江日報聯合河南日報、大眾日報、吉林日報共同推出“加快發展‘四個農業’ 端牢‘中國飯碗’”重大主題報道,就黑龍江省的綠色農業、河南省的品牌農業、山東省的品質農業和吉林省的科技農業,挖掘典型經驗,展示各省風采成就。

  倉廩實,天下安。2023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産量1557.64億斤,連續14年居全國第一,實現了2004年以來的“二十連豐”!這是共和國長子堅持政治站位、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首要擔當,更是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生動詮釋。

  使綠色成為龍江農業“最亮的底色”

  黑龍江省是全國最早發展綠色食品的省份,擁有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産基地,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植保無人飛機保有量、主要農作物農藥利用率等均位居全國首位。近年來,黑龍江省堅持以生態優勢為依託,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取得積極進展。

  全國人大代表、北大荒集團寶泉嶺分公司黨委書記于家傲介紹,聚焦“四個農業”建設,公司深入落實集團“六個替代、六個全覆蓋”部署,通過系列行動持續推動現代農業實現綠色新發展,2023年完成播種面積567.3萬畝,糧豆總産301.9萬噸。

  北大荒集團寶泉嶺分公司以生態發展為依託,大力推廣新型有機肥、生物肥及秸稈綜合利用,同時減少農藥、化肥、除草劑的使用,構建保障綠色健康産品的生態圈,2023年實現綠色種植認證面積431.7萬畝,有機種植認證面積33萬畝,落實綠色種養循環試點面積10萬畝,秸稈還田544.4萬畝,綜合利用率達100%,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保持在90%以上。

  此外,寶泉嶺分公司嚴守耕地“紅線”,加強黑土地保護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定期監測耕地品質,保證土壤肥力,推進綠色農業規模經營,降低綠色農業發展成本,建立黑土保護示範區329.5萬畝,2023年落實輪作面積80.13萬畝,農業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保糧食安全,首先要保耕地安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護工程推進力度,實施耕地有機質提升行動。

  “中國東北黑土地是世界僅存的‘三大黑土區’之一,黑龍江省地處東北黑土區核心區域,擁有中國最廣袤的黑土地,是中國黑土地保護的前沿。”作為土生土長的黑龍江人,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友斌連續多年呼籲保護黑土地。

  作為黑龍江龍頭企業,飛鶴乳業一直致力於保護黑土地,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大興安嶺東南麓地區等國家黑土地保護核心區內,大力實施黑土耕地有機質提升行動,引領東北黑土區鄉村全面振興。

  “應該在堅決守住黑土耕地數量的基礎上,把保護重心轉到強化品質和生態上來,持續踐行培育肥沃耕作層的‘龍江模式’,企業也會積極開展保護黑土地的‘飛鶴探索’。”今年全國兩會,冷友斌代表在《關於大力發展“功能標識食品”加快推動健康産業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建議》中提到,黑龍江黑土地優勢突出,可通過開展試點打造“功能標識食品”樣板,為後續在全國推廣蹚出路子、打好基礎。

  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綠色是現代農業高品質發展的底色,而加快農業生産方式向綠色轉型,黑龍江早有實踐。這裡是全國唯一全覆蓋的病蟲疫情在線監測省份,科學施肥與合理用藥、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持續推進,離不開基層農技推廣部門的努力。

  全國人大代表、穆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高春艷認為,黑龍江的綠色農業、生態環境優勢比較突出,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鞏固和提升綠色發展優勢,將為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強勁、持續的動力。

  高春艷代表説,作為農業技術推廣“最後一公里”的農技推廣部門,應創新發揮科技成果轉化直通車作用,加大農業技術示範推廣力度,用好用足綠色有機的金字招牌。

  高春艷代表建議,加強農業科技示範區的示範展示作用,優化生態農業應用模式和技術規程,推廣普及高産抗病農作物品種,減少病蟲害的危害率,降低損失率,堅持農藥減量、精準施藥,推廣現代農業施藥新機具,廣泛應用無人機飛防農化作業,應用節藥噴頭體,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有效提升耕地品質,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築牢根基,推動實現良種良田良機良法技術綜合配套,完善落實逐級示範推廣鏈條,讓相關技術服務、技術示範進村入戶,落地生效,進而護好黑土、保護環境,大面積提升單産,以“綠色”“有機”的標簽賦能農作物品質、價值雙提升。(黑龍江日報記者 周靜 梁金池 劉暢 孫昊 劉曉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