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黑龍江:“民族特色+”給遊客帶來新奇體驗
2024-04-01 14:20:34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爾濱”火爆出圈,迎來八方遊客爭相打卡。一時間,黑龍江各少數民族涌現在哈爾濱中央大街、索菲亞景區,紛紛“上演”民族技藝,展現少數民族文化的魅力。頭戴狍角帽的鄂倫春族、帶著獵鷹出山的達斡爾族、穿著魚皮服飾的赫哲族,以及蒙古族、朝鮮族、滿族等少數民族,載歌載舞,吸引了無數遊客的目光,也引得網友直呼“爾濱,你是怎麼把他們都請出來的?”

  冰雪旅遊引出了黑龍江省豐富的少數民族資源,少數民族豐富的冰雪文化讓外界刷新了對黑龍江冰雪文化的認知。冰雪季過後,記者採訪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民族所副研究員、《黑龍江民族叢刊》副主編、編輯部副主任湯洋,一起探尋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印記,找尋民族文化助力特色文化旅遊的答案。

“民族特色+”給遊客帶來新奇體驗

鄂倫春族在索菲亞景區獻上精彩的舞蹈表演  本報資料片

   追尋民族印記

  “目前我們研究小組正在開展《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彙編·黑龍江卷》的編纂工作(以下簡稱《史料彙編·黑龍江卷》)。”湯洋説,《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編纂工程是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對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具有重大基礎性作用。《史料彙編·黑龍江卷》是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編纂工作也對系統梳理和宣傳黑龍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形成的獨特貢獻十分有益。

  歷史上,黑龍江地區生活著許多驍勇剽悍的民族。經過漫長的歷史演進,以及外來民族不斷地遷入,逐漸形成了滿、朝鮮、蒙古、鄂倫春、達斡爾、赫哲、回、鄂溫克、柯爾克孜、錫伯10個世居少數民族在黑龍江這方沃土繁衍生息。“黑龍江流域的民族將自己獨特的思維運用到漁獵、遊牧、農業等生産生活過程中,通過這些活動不斷汲取藝術靈感,在音樂、舞蹈、繪畫、雕刻、民間文學等方面顯示了特有的藝術才華,創造了獨特的北方漁獵文明,孕育了極富民族個性的手工技藝魚皮和樺樹皮文化,説唱民間文學赫哲族伊瑪堪等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湯洋説。

  湯洋説,在黑龍江省居住的少數民族比如鄂倫春族長期生活在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地區,山林特徵十分明顯。以往大家可能都知道鄂溫克族和鄂倫春族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黑龍江省也有這些少數民族的存在,像鄂倫春族主要生活在黑龍江省的黑河和大興安嶺地區,鄂溫克族主要在訥河興旺鄂溫克族鄉,達斡爾族主要在齊齊哈爾和黑河。赫哲族是黑龍江省的獨有民族,主要生活在佳木斯郊區、同江、撫遠和雙鴨山饒河等地。這次哈爾濱冰雪旅遊“出圈”正好為黑龍江省的少數民族文化的宣傳提供了契機,新媒體上的積極宣推,讓各少數民族一舉成為全網的焦點。

“民族特色+”給遊客帶來新奇體驗

少數民族文化類書籍 攝影 黑龍江日報記者 杜清玉

 

  助推冰雪旅遊

  今年1月,塔河縣文旅局局長都波以“白鹿仙子”的形象引領鄂倫春族走上中央大街。從“白鹿仙子”到狍角帽男孩再到《鄂倫春小調》,淳樸的歌聲、充滿民族風情的服飾吸引了大量遊客的關注,讓更多人知道黑龍江省還有鄂倫春族。

  無論是美麗的民族服飾還是珍貴的非遺技藝,鄂倫春族在這個冰雪季給全國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哈爾濱火遍全網時,我身體裏那根互聯網思維的弦就動了。”都波告訴記者,根據多年文旅宣傳經驗,她第一時間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機會,於是立刻行動,和鄂倫春族一起走上了中央大街……

  2022年,都波就開始以塔河縣的特色民族文化為重點,在冰雪季期間進行鄂倫春族的新媒體宣推活動。“無論是旅遊還是互聯網,最重要的就是差異化。少數民族本身就帶有地域屬性,鄂倫春族是塔河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少數民族,自然要加以宣傳。以往大家對塔河並不熟悉,認知度較低,隨著大家對鄂倫春族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塔河也成了遊客來到黑龍江旅遊的去處之一。”都波説,做好民族特色旅遊,能讓大家嚮往塔河,嚮往哈爾濱,嚮往黑龍江。

  “烏蘇裏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1月份,饒河縣的赫哲族群眾從烏蘇裏江畔也來到冰城哈爾濱,唱起了具有獨特漁獵文化的民歌。在湯洋看來,這正是黑龍江流域民族文化獨特性的展示。“黑龍江流域民族音樂歌舞具有自己鮮明的特性,飽含地域風情,內容更多的是反映勞動生活場景,尤其是把黑龍江流域各民族的遊牧漁獵活動反映在音樂舞蹈藝術之中。音樂歌舞整體風格質樸豪爽,節奏短促簡約,鏗鏘有力。”

  生活在黑龍江流域的少數民族,千百年來深受冰雪環境的影響,早已將冰雪元素融入生産生活之中。湯洋説,我們可以建設民族體育冰雪探險樂園,加入少數民族特有的冰雪運動,比如鄂倫春族的滑雪狩獵、達斡爾族的冰上曲棍球等都是很好的體育項目。通過定期舉辦民族冰雪嘉年華等活動,提高遊客參與感,提升旅遊趣味性。

  

“民族特色+”給遊客帶來新奇體驗

鄂倫春族舞蹈成為廣場上一道美麗風景 

  打造特色文旅

  一首《鄂倫春小調》讓全國遊客認識了大興安嶺塔河縣的鄂倫春族,一場T臺大秀讓來自同江的赫哲族民族風魚皮衣走進人們的視野。當民族文化中的歌舞、服飾、技藝與旅遊相結合,濃郁的民族風情就成為了助推特色文化旅遊發展的“流量密碼”。在湯洋看來,通過將民族文化資源融入旅遊市場,不僅可以吸引更多遊客來到龍江遊玩,感受龍江的魅力,還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以冰雪旅遊為起點,如何將民族文化資源與特色旅遊相結合,做好黑龍江特色文化旅遊?湯洋建議,可以創新旅遊新場景,增加體驗性。黑龍江省民族眾多,風情各異,具體表現在服飾、飲食、民居、節慶、音樂舞蹈、民俗、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體育遊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方面。我們可以將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與相關産業進行融合開發,如建設民間藝術體驗館、民族文化創意街區、非遺主題博物館、漁文化展示體驗館等。在新場景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比如一些傳統的體育活動,蒙古族的賽馬、摔跤,滿族的珍珠球等,以及少數民族的節慶習俗,金源文化節、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還有傳統美食,滿族八大碗、赫哲族全魚宴、朝鮮族冷面、回族清真菜。用民族特色增加遊客的新奇體驗,滿足遊客的求新、求異心理,體現旅遊的真正價值。

  以龍江特色文化為底色,聚焦創意設計産業發展,湯洋認為,可以結合龍江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打造一系列冰雪文化産品和創意設計産業,豐富具有民族特色與冰雪旅遊相關的紀念品品類。比如設計開發創意新穎的民族動漫卡通形象模型和玩具、服飾配件、生活用品等系列産品,從而實現産業化、規模化和品牌化,助力文化産業發展。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建設黑龍江民族歷史文化園、旅遊名鎮。沿著黑龍江、烏蘇裏江兩岸依託‘醉美331’國道,打造少數民族文化風情遊,為龍江特色旅遊助力。”湯洋説。(黑龍江日報記者 桑蕾 杜清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