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江旅遊帶火非遺文創
用魚皮製作的大雪人、鑰匙扣;如油畫一般栩栩如生的滿族刺繡;老虎呼嘯而來霸氣十足,仿佛要“跳”出樺樹皮畫……“五一”期間,全省共計接待遊客1500.5萬人次,非遺文創産品銷量也呈現火熱勢頭。
2022年出臺的《黑龍江省創意設計産業發展專項規劃(2022—2030年)》中提到,要加快賦能重點領域,以魚皮畫、麥秸畫、剪紙、烏魚繡、靺鞨繡、樺樹皮畫等非遺産品為重點,提升創意設計水準,提高産業化配套能力,打造新文創産品品牌。
乘著旅遊高品質發展的快車,龍江非遺文創産品穿越歷史的長河、走出“深閨”,在展現龍江獨特地域文化的同時,成為龍江文旅消費新熱點、産業振興的新亮點。
非遺文創升溫 洋溢消費活力
“黑龍江旅遊旺了,把非遺文創也帶火了。”黑龍江依馬哈赫哲傳承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赫哲族非物質文化遺産魚皮技藝傳統染色技藝項目傳承人趙同華,9年前回到家鄉同江創業,挖掘和傳承赫哲族非遺文化。
“這是龍江非遺文創發展近9年來最好的時光。”趙同華感慨道。上個冰雪季龍江旅遊出圈,點燃非遺文創發展新引擎,也點燃了她心中的一團火。
同江市圓夢技能培訓中心非遺就業工坊負責人楊雙艷,同樣感受到行業的生機勃勃。“同江是口岸城市。今年春節,俄羅斯遊客和周邊地市返鄉過年的遊客比較多,我們推出的伴手禮好幾次都賣斷貨了。‘五一’假期,産品銷量同比增長40%。”
“‘五一’小長假,我們的樺樹皮非遺文創産品銷量同比增長90%;在上個冰雪季,銷量與2020年相比增長400%。”省級工藝美術大師、2023年“省級創意設計産業人才庫”首批設計型專家朱波,已在塔河從事非遺文創工作25年。他堅信,隨著夏季黑龍江旅遊市場的持續升溫,龍江非遺文創將會繼續迎來爆髮式增長。
作為大興安嶺地區工藝美術協會主席,朱波今年初到漠河北極村考察發現,帶有樺樹皮元素的小發卡,成為年輕人爭相購買的潮品。“龍江非遺文創産品蘊含著神秘悠遠的文化內涵,為遊客提供了獨特而深刻的文旅體驗,讓他們在路途中慢下來、留下來。”
越來越多的遊客,在龍江景區與地方非遺文創産品不期而遇。四月末,省級非遺項目王氏剪紙、魚皮畫、油陶作為文創産品入駐大慶石油館。松雷何所有中央大街店,在核心文旅商圈打造國內首家黑龍江非遺旅遊體驗基地,豐富和延展了非遺的産業業態,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
守護傳統文化 找到新生密碼
今年初,一款“冰城四季AR冰箱貼”走俏冰城,短時間內被採購一空。受AR冰箱貼啟發,目前趙同華與設計公司合作,計劃推出AR魚皮非遺系列文創産品。“只要掃碼,就能沉浸式感受赫哲族人打魚的場景,讓更多年輕人對民族文化‘路轉粉’。”
今年三月微博上一組身著魚皮衣的照片,為赫哲族魚皮衣帶來一大波流量。這款讓龍江非遺文創成為時尚“潮品”的魚皮服飾,正是出自趙同華的工作室。“除了推出私人高定款服飾、包包和腰帶外,我們還推出頭飾、耳環等生活品類的非遺文創産品。”趙同華説,近期還將與四川彝族非遺文化傳承人攜手,與國際輕奢箱包品牌合作,推出附加值更高的非遺文創品。
“非遺文創源於生活又回歸生活,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朱波認為,未來非遺文創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在守護非遺內核的前提下,擁抱市場、擁抱消費者,注重其實用性。今年朱波文創工作室推出了精緻且實用的樺樹畫小擺件、樺樹皮扇面、筆筒、茶具、茶杯、頭飾等系列非遺文創産品,近期將陸續上市。
楊雙艷打算推出帶有魚皮畫元素的非遺文創筆記本。從業15年來,她通過創新魚鱗倣真畫、魚皮刺繡等方式,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鮮明地方特色。因看好龍江多彩的少數民族非遺文化,今年初,有廣西景區向楊雙艷發來橄欖枝,尋求合作的可能性。
可以説,在守護、創新和跨區域融合發展中,龍江非遺文創解鎖了發展新勢能、找到了新生密碼。
構建多元場景 推動轉型升級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也是文創的魅力之源。如何進一步挖掘非遺文創産品的潛力,讓非遺文創成為龍江創意産業的又一發力點?哈爾濱愛威爾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項徵建議,可通過虛擬現實、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將非遺項目以歷史還原、場景重建等手段展示出來,營造沉浸式交互體驗龍江地域文化的氛圍,用新質生産力推動龍江非遺文化轉型升級。
黑龍江工商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黨總支書記董迪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她在學校文創中心,在樺樹皮畫非遺傳承人唐德濱指導下完成的一幅樺樹皮畫。在董迪早先的印象裏,非遺文化是小眾的、陌生的。但當她親身體驗製作過程後,才領略到非遺文化的魅力。因此,她建議,“應構建多元場景,讓非遺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要從娃娃抓起,通過沉浸式的活動,讓大家參與其中,讓非遺文化實現高質高效的傳播。”
進一步加大對龍江非遺文創的宣傳和推廣力度,讓非遺文創深入人心;龍江非遺傳承人、文創工作室和高校,要抱團取暖,形成合力,發展非遺新質生産力;創意是靈魂,要加強非遺領域的知識産權保護力度,為文化傳承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眾多相關人士紛紛對龍江非遺文創的發展獻計獻策。(黑龍江日報記者 丁燕 毛曉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