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爾濱”,綠意蔥蘢,百花競放,平均22℃的氣溫,讓人愜意無比。在濱洲鐵路橋附近的江畔路上,滿載著遊客的旅遊大巴車往來穿梭,遊客下車穿過濱洲鐵路橋,步入太陽島,島上沿江濕地景觀宛如綠色明珠,熠熠生輝,遊客紛紛驚嘆濕地生態之美。
在太陽島上的中東鐵路水上公園,群鳥低飛,江水豐美,濕地葦草青翠,群芳爭艷。來自廣東的遊客鄧峰一邊觀賞景色,一邊感嘆:“這裡真是‘綠色天堂’。”太陽島上的綠道將鳥島濕地、太陽島外灘濕地串連,濕地風光散發著迷人的夏之魅力。
哈爾濱市地處松嫩平原,坐落松花江中游兩岸,臨江而建,依水而興,水繞城轉,四季換景。秉承“以江為綱、以水定城”的新理念,哈市著力打造“萬頃松江濕地、百里生態長廊”。2018年10月,在《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哈爾濱市榮獲“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成為全球首批獲此殊榮的18個城市之一。
目前,黑龍江省確認哈爾濱市濕地名錄面積為4.05萬公頃,濕地斑塊18763塊。其中,國際重要濕地1處,濕地類型省級自然保護區8處,國家級濕地公園13處,省級濕地公園2處。濕地資源內有種子植物848種,有脊椎和無脊椎動物527種。
濕地風光 攝影 史志強
書寫濕地保護“冰城答卷”
濕地是“城市之肺”,也是城市最寶貴的財富。如何呵護“城市之肺”?哈爾濱書寫了濕地保護“冰城答卷”。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哈市在濕地保護全過程中,以新理念推動濕地保護管理與利用的轉變。堅持“自然生態、社會參與、可持續發展”新理念,推動“頂層設計、系統保護、生態價值挖掘”上實現新轉變。濕地保護工作重心和任務由數量增加和規模擴張,轉變為依法保護,提升濕地品質,進一步增強“國際濕地城市”這塊金字招牌的魅力和影響力。
哈市成立濕地保護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全市濕地保護管理的綜合協調,編制並實施《哈爾濱濕地保護中長期規劃(2019-2035)》,頒布《哈爾濱市濕地保護辦法》,制定《哈爾濱市濕地生態資源保護修復工作方案》等。2022年6月1日,國家《濕地保護法》實施,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堅持保護優先、嚴格管理、系統治理、科學修復、合理利用原則,形成以松花江為紐帶,南有哈東沿江濕地和白魚泡為主的濕地景觀,北有太陽島、阿勒錦島、呼蘭河口濕地沿線為主生態景觀系統的“項鍊式”濕地景觀佈局。哈市明確區、縣(市)政府主體責任、行業監管責任和管理機構管護責任,並將濕地保護相關指標納入“林長制”“河湖長”考核體系,建立“林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協同配合機制,織密濕地生態保護監督網、責任網,形成了政府統一協調、部門分工配合的工作格局。
濕地景色 攝影 史志強
多措並舉提升濕地品質
近年來,哈市在提升濕地品質上不斷發力。濕地修復面積3000余公頃,修建濕地景觀大道150公里,修建濕地公園遊覽綠道25條、總長度78公里。
持續開展打擊破壞濕地資源專項行動,拆除違建構築物154處。通過開展水系連通、河道清淤和栽植水生植物,還濕地面積685公頃。對集中連片、自然資源狀況良好的濕地加強保護等級,申報省級重要濕地。近年來,哈市組織實施太陽島濕地公園、運糧河濕地公園、賓縣沿江濕地保護區和哈東沿江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濕地恢復和監測工程項目;在松北國家濕地公園設立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對哈市鳥類活動頻繁的棲息地、補給地以及候鳥遷徙通道安全進行監測,松花江沿岸的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在轄區內多次監測到東方白鸛、丹頂鶴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品種。隨著濕地品質的不斷提升,凸顯出沿江臨水寒地濕地的大氣,彰顯了“國際濕地城市”的靈氣。
保護濕地,宣教工作不能少。哈市開展多維度濕地保護宣教,推進濕地可持續發展。哈市建成了以市級濕地宣教館為主、各地濕地保護地宣教中心和濕地學校為分支的宣教網絡。每年以“世界濕地日”“黑龍江濕地日”“愛鳥周”等濕地保護宣傳活動為契機,在社會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保護濕地蔚然成風。哈市濕地保護協會與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師範大學、哈爾濱學院等高校建立“濕地誌願者工作站”,打造“協會+高校+志願者”模式的濕地保護社會團體,群眾參與濕地保護髮展的積極性日益增強。
修建棧道方便遊人沉浸式觀賞濕地 攝影 史志強
濕地旅遊內涵不斷豐富
圍繞濕地景觀,做足旅遊文章。哈東沿江濕地保護區每年舉辦鱘鰉魚放遊;呼蘭河口濕地公園接連舉行“濕地鐵人三項賽”“中俄皮划艇賽”“自行車賽”;阿勒錦島濕地公園組織環島輪滑;太陽島濕地公園開展濕地采風;冰雪節期間的寒地濕地景觀給遊客帶來獨特感受……
每年六月,哈爾濱市濕地節成為“迷人的哈爾濱之夏”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加強與韓國順天、法國亞眠等13個“國際濕地城市”間的交流合作,完善和豐富“國際濕地城市”的內涵和含金量。隨著濕地旅遊內涵不斷豐富,哈市形成了冬有冰雪、夏有綠色,交相輝映、互動發展的濕地旅遊格局,走出了一條濕地保護與區域經濟融合發展的新路徑。(記者 史志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