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龍江,綠樹成蔭,鬱鬱蔥蔥。7月25日,首屆中法碳中和中心暑期學校暨2024年中國碳核算數據庫夏令營在哈爾濱開幕,海內外專家學者和青年學子齊聚冰城夏都,圍繞碳中和碳核算主題開展研討交流。
首屆中法碳中和中心暑期學校暨2024年中國碳核算數據庫夏令營開幕式 攝影 張春雷
“中國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時間越來越近,黑龍江作為“中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森林面積2012萬公頃,佔全國森林面積的8.7%,居全國第3位,森林生態系統碳儲量約為57億噸,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力量。
“此次夏令營在黑龍江舉辦,我想借此機會為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我們希望能夠探討出助力黑龍江在轉型過程中實現彎道超車的路徑,成為以新質生産力為經濟增長點的先驅省份,以及如何在新質生産力的指引下,利用優勢資源實現綠色發展。”清華大學碳中和學院副院長、基礎科學首席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關大博説。
開幕式現場 攝影 張春雷
關大博是中國碳核算數據庫團隊發起人,通過舉辦“中國碳核算數據庫夏令營”,組織專家學者搭建培訓課程體系,提供碳達峰碳中和理論與碳核算相關理論和實踐的指導,培養專業水準高、實踐能力強、面向 3060“碳達峰、碳中和”的複合型人才。他談道,一直以來,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展開了一系列合作。過去的二十年,雙方共同進行“藍天保衛戰”,治理大氣污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黑龍江省孕育著豐富的生態資源,未來需要不斷探索讓生態資源成為新質生産力的技術路徑。
浙江工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翔在接受採訪時也反復提及黑龍江的産業優勢和生態屏障,併為黑龍江的發展提出了建議,他説,未來黑龍江可以做三件事:一是推動建立更高層級的平臺來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二是利用生態優勢構建綠色低碳的示範,包括園區、工廠、産業鏈等,三是利用産業基礎形成支撐國家乃至世界綠色低碳轉型的基地。
“隨著雙碳戰略的實施,黑龍江省已經有很多正在建設的綠色生産基地,未來,綠電將和黑龍江省的綠色農業結合起來去生産綠色能源,依託綠色能源去完成雙碳戰略目標。”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工信部船舶發動機重大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內燃機學會副秘書長劉龍説,哈工程也在籌備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服務學科建設。
思想在這裡碰撞,路徑在這裡融通。《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主編Monica Contestabile説,他認為黑龍江省豐富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必須得到保護,這是至關重要的。他們已經有了很多關於如何更加可持續發展的知識,相關研究正在進步,並且決策制定越來越關注污染或耗儘自然資源的問題,所以這是可能實現的,並且他相信存在技術解決方案和可以實施的政策創新措施。
Tim Broyd現場致辭 攝影 張春雷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Tim Broyd表示,他與中國兩三所大學合作,他們非常關注建築和基礎設施脫碳化問題,並且正在尋找彼此合作以發揮各自優勢的方式。
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學子為此次夏令營活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恰如高翔所説,綠色低碳是長期的事業,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共同來參與,共同來合作。
正在牛津大學讀研的白愫説:“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夏令營和國內以及法國的同學多多進行跨學科的交流,了解一下碳中和碳核算相關的知識。”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生劉俊傑也希望借著這次夏令營的機會,跟相關領域的專家和教授多多交流,進一步明確自己今後的學習方向。
認真聆聽報告 攝影 張春雷
美麗冰城,綠色龍江,為前來參加夏令營的學子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我是第一次來到哈爾濱這座美麗的城市,很期待接下來十天和夥伴們一起交流學習。哈爾濱這座城市讓我覺得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充滿青春與活力。”貴州財經大學學生麥駿南説。清華大學的美國留學生Olabis Isaac Ewumi説,原來這裡不止冬天美麗,夏天也同樣美麗。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陳德亮説,這次在黑龍江舉辦碳核算數據庫夏令營,我認為十分有意義。不只能讓國際友人了解黑龍江的優勢資源,也能夠為國內外的學生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讓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傳播出去,未來,學員們將在世界各地共同推動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如果用一種顏色來形容黑龍江,那一定是綠色。我們期待,讓龍江的綠水青山見證交流合作的至厚至誠,見證為推動綠色家園建設做出的不懈努力,見證共同開創的綠色發展美好未來。(記者 孫銘陽 杜清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