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現代科技與匠心的交響
2025-05-12 09:41:14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甄鏡媛責編:

  原標題:現代科技與匠心的交響 2025年全省農業春播勞動和技能競賽側記

  5月9日清晨,細雨淋漓,天氣微冷。北大荒集團友誼農場第五管理區第二作業站的千畝良田,卻升騰著火熱的氣息。灰白色雲層下,彩旗招展、農機轟鳴,打破了晨間的寂靜。以“築牢糧食安全壓艙石,賦能龍江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的2025年全省農業春播勞動和技能大賽,在千里沃野的三江平原如約啟幕。

  此次競賽由黑龍江省農業水利氣象工會、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工會主辦,全省12個市(地)和北大荒集團9個分公司共計21支代表隊113名農業職工和農民選手參賽。

  水田插秧競賽,不僅是速度的比拼,更是精度的較量。來自肇源農場的農機手林冬旭一邊調試設備一邊告訴記者,“每一株秧苗的間距、深度都關乎後期生長,容不得半點馬虎。”沃得驍龍插秧機在他的操控下,如同一支靈動的畫筆,在鏡面般的水田上勾勒出整齊的線條。

  苗箱中傾瀉而出的水稻秧苗在風中輕輕搖曳,宛如五線譜上躍動著的希望的音符,奏響豐收序曲。

  在無人作業展示區,機械在無人操控情況下,沿著預設路徑自動行駛、插秧,全程無需人工干預,其精準度和穩定性引得現場觀眾陣陣驚嘆。

  就在幾天前,友誼農場的旱田區同樣上演了一場精彩對決。18名選手駕駛著先進的播種機,在2250畝賽場上展開大豆播種技能大比武。

  轟鳴的播種機在壟間飛馳,免耕播種、變數施肥等技術令剛剛甦醒的黑土地“精神抖擻”。寶泉嶺分公司軍川農場選手李萌操作著智慧播種機,通過感測器實時監測土壤墑情和種子間距,精準控制著播種量。“以前播種全憑經驗,現在機器能根據土壤數據自動調整,就像給種子找到了最舒適的‘家’,既節省成本又提高了産量。”李萌興奮地説。

  從水田到旱田,從傳統技藝到現代科技,這場春播競賽既是一場農業生産的盛會,更是一次農業發展動能的全面激活。

  近年來,省總工會緊扣省委省政府建設農業強省和鄉村全面振興戰略,樹立大産業、大行業工作導向,以勞動和技能競賽、工匠人才培養為重要載體,賦能農業技能人才振興,夯實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根基。省農業水利氣象工會迅速落實,聚焦春耕生産關鍵節點,聯動墾區與農業部門,在全省範圍內大力開展農業春播勞動和技能競賽,全力提升農業職工技能水準,激發農業勞動者創新活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主要糧食作物單産提升貢獻力量。

  如今,春播競賽已成為推動農業生産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紅興隆分公司為例,其糧食總産量連續多年超80億斤,旱田田間綜合計劃率達99.9%,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80%。友誼農場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孫永剛表示:“通過競賽,一系列先進農業技術和裝備得到推廣應用,生産效率與品質實現了雙提升。在2024年高産創建活動中,友誼農場大豆畝産達306.67公斤,玉米乾糧畝産達1029.6公斤。”

  競賽不僅促進了生産數據的提升,還催生出良好的行業生態。各農場自發開展技術交流活動,形成“技術共享、經驗互鑒”氛圍;跨區域合作不斷深化,共同探索新技術應用場景,推動農業生産向專業化、規模化邁進。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競賽首次為全省各市(地)專設賽道,重點提升地方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民的技能素質,為農業勞動者搭建起學技術、練本領的廣闊平臺。這一舉措打破了區域和行業壁壘,促進了墾區與地方農業深度融合,加速培育農村工匠人才,為農業農村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

  省農業水利氣象工會負責人介紹:“我們將競賽打造為‘田間課堂’,邀請專家和技術能手現場講解示範,並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助力農業從業人員掌握先進技術和經驗。”同時,通過創建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掛牌省級工匠學院及産業工匠學院等舉措,一批批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技能人才不斷涌現,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中堅力量。

  來自克山縣向華鄉的90後新農人王秋雨,代表齊齊哈爾市參賽並獲團體一等獎。賽後,他難掩激動:“在百粒重稱量環節,我深刻感受到‘科技種田’的重要性。每一粒種子的飽滿度都關乎豐收成果。作為青年農民,我要把競賽中學到的精準農業技術帶回田間,和鄉親們一起用科技築牢豐收根基。”(記者 王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