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雪域築夢三年間 黑龍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交出高品質發展答卷
2025-06-05 10:25:53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薛陽責編: 趙瀅溪

  原標題:雪域築夢三年間 我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交出高品質發展答卷

  當清晨的陽光灑向日喀則職業技術學院嶄新的圖書綜合樓,藏族學生正捧著課本走向教室。這座由黑龍江援藏資金重點支持的建築已成為日喀則市的新地標,再樹“龍江援藏”新標誌。

  從2022年進藏至2025年,黑龍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緊扣“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累計實施援藏項目103個,完成投資2.76億元,用三年堅守的時光在雪域高原鐫刻下龍江援藏的時代印記。

  項目築基

  讓高原百姓觸摸幸福溫度

  來自黑龍江牡丹江林口縣的寒地大果沙棘在西藏日喀則康馬縣碩果盈枝,于高原之上築起生態防護新屏障;百姓房前屋後空置的土地因青貯玉米創造出更高的經濟價值……日喀則種植業結構優化、畜牧業提質增效顯著。

  三年來,産業幫扶成為增收“加速器”。工作隊立足拓寬增收渠道,投資3350萬元打造仁布縣“培訓—就業—孵化”一體化特色産業孵化園和江嘎爾藏戲傳習基地,推廣種植鮮食(青貯)玉米1000畝和寒地大果沙棘40.8萬株,建設珠峰牛羊示範合作社和9座溫室大棚,解決臨時就業崗位1400余個,實現百姓增收6100余萬元。這些成果成為援藏惠民的生動注腳。

  2024年5月,一個讓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百姓難忘的時間點。黑龍江省投入2000萬元援藏資金建設的謝通門縣供水管網升級改造項目竣工投産,困擾了謝通門全縣城百姓多年的吃水大事終於解決了。

  改善民生、為民造福始終是黑龍江省援藏工作的重點。聚焦急難愁盼問題,黑龍江省投資2.03億元重點建設投用一批鄉村路橋、縣鄉學校、鄉鎮衛生院、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為7個鄉鎮購置負壓救護車,大幅改善農牧區、邊境鄉鎮和村群眾生産生活條件,用實幹繪就了民生改善新實景。

  智力造血

  激活雪域高原內生動力

  一次黑龍江綏化之行,讓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榮瑪鄉的鄉黨委書記許濱找到了致富的“金點子”——打造溫室大棚,引進盆栽水果,預計平均每年實現盈利約15萬元,帶動當地就業約10人,加快推進日喀則市農業數字化建設。

  這只是黑龍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隊組織受援地市縣鄉三級農業農村幹部到黑龍江省參觀學習成果的一個縮影。除此之外,還與東北農業大學開展校地合作,提供技術支持和智庫服務,著力推廣黑龍江省農業科技方面先進經驗,助力日喀則市農業現代化發展;黑龍江大學實施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培訓”項目,更搶先探索出藏區普通話普及新路徑……

  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方式,工作隊不斷深化龍藏兩地交流,邀請黑龍江省110余名農林、畜牧、醫療、管理等領域專家到受援地現場授課並進行技術指導。選派760余名受援地幹部人才赴龍江學習考察、跟崗鍛鍊,將持續“輸血”轉變為受援地自身“造血”。

  教育醫療援藏托舉起高原未來。“組團式”援藏教師團隊支援桑珠孜區第二中學工作,成立“黑龍江基礎教育援藏共同體”,建立名師工作室,開展千余場教研活動。“天使之旅”項目中,419名先心病患兒被接回黑龍江免費治療;“雪域光明行”實施270例免費眼科手術,讓失明多年的牧民重新看見珠峰的壯麗雪景。

  同心築夢

  龍藏交融共繪民族團結長卷

  “第一次來到哈爾濱,像走進了童話世界。”2023年12月,一架搭乘著近百名西藏遊客的“龍藏號”旅遊包機順利抵達哈爾濱,成為龍藏兩地常態化進行文旅交往交流的開始。三年來,“龍藏號”旅遊專列和包機雙向開行,1000余名龍江遊客與藏族同胞共賞高原風光,300余名藏族群眾走進黑土地體驗冰雪文化。“黑土頌·雪域情”文藝匯演、200余場青少年交流活動,讓“五個認同”的種子深深紮根。

  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龍江援藏隊更顯擔當。2025年定日地震發生15小時後,首批救災物資即抵達災區。“龍藏一家親”的情誼,在風雨同舟中愈發深厚。

  站在珠峰腳下,援藏工作隊隊員們的臉龐被高原紫外線曬得黝黑,眼神卻依舊明亮。“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他們用三年時光踐行著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讓龍江援藏的旗幟在雪域高原高高飄揚。如今,日喀則的鄉村路橋串聯起致富希望,校園裏的琅琅書聲傳遞著未來憧憬,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正是龍江援藏工作的生動寫照。(記者 杜清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