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豐收。
藍莓。
蘋果。
桃子熟了。
尚志林場寒地林果示範基地。
藍莓豐收。
8月,山林間暑氣漸消,愈發生機蓬勃。走進尚志國有林場管理局(以下簡稱尚志管局)各個林場,果樹大棚裏果香四溢,地擺木耳旁水汽氤氳,藍莓園裏笑語盈盈……一幅幅喜人畫卷描繪著尚志管局林下經濟蓬勃發展的鮮活圖景。
1
南果北移 果棚飄香歡樂多
走入尚志管局小九林場“南果北移”果樹大棚,棚內暖意融融,一排排桃樹枝椏上,誘人的桃子泛著粉紅,正逐漸進入成熟期。而在隔壁的大棚內,一些被褐色紙袋套著的桃子則像一個個小燈籠般懸挂于樹上,分外惹人關注。
“給果實套袋是為了讓果實在同一時間接觸陽光上色,這樣能準確地衡量果樹的成熟期,也能保證同一批果實的香甜口感。”小九林場副場長孫光指著剛剛摘袋的果子説,“你看這一樹剛剛摘袋的桃子,目前是黃色的,再曬幾天太陽,它們的果皮就能由黃變紅,那時桃子的軟硬度剛好,汁水充足,是最好吃的時候。”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給果實套袋也是為了在果樹管理期給樹榦噴藥時不傷到果實,保證了綠色健康。而這僅是小九林場“南果北移”管理技術中的一招。
孫光伸手撥開茂密的枝葉,指著樹榦底部向記者介紹:“咱可不是硬把南方桃樹挪來的。你看這底下的砧木,是咱北方本地的山丁子,耐凍、紮根穩,它可以稱得上是果樹嫁接的‘萬能鑰匙’,由它做底再在上面嫁接錦春、錦繡等南方桃樹品種,能夠極大保證成活率。”孫光介紹,小九林場剛開始試種時,光砧木與接穗的“適配度”就試了近10種。南方品種的桃子喜暖怕冷,北方土壤偏鹼,他們帶著技術團隊反復調整大棚溫濕度,還改良了土壤酸鹼度,折騰了3年,才讓這些南方“嬌客”在北方大棚裏扎了根。
今年是大棚大面積挂果的第2年,16棟大棚裏,蟠桃、蘋果等品種陸續進入採摘期。
“你看那邊幾個棚,上周就開始摘袋了,這兩天遊客來採摘,一筐筐往車上搬。”孫光朝大棚深處指去,果然聽見一陣歡聲笑語,是幾位帶著孩子的遊客正將剛採摘下來蟠桃放進竹籃。孩子們舉著剛摘的桃子湊到鼻尖細聞,脆生生地説:“比超市買的香。”
為了讓“果香”變“人氣”,小九林場特意在林場內開闢了採摘遊玩區,遊客摘完果子能坐下來歇歇腳,還能嘗口剛洗好的鮮果。
“去年是第一年結果,這幾個棚一共産了1萬多斤,都是遊客採摘走的。很多晚一點知道的遊客過來後都無果可摘了,足以看出我們果子的品質確實好。”孫光算著今年的豐收賬,果樹增産、職工增收、周邊農戶幫忙管護也有不少收入。小九林場“南果北移”的嘗試,不僅讓北方人吃上了應季的南方鮮果,更讓林場走出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新路。
2
春耳秋管 黑木耳雙豐收
在相距幾十公里的帽兒山林場黑木耳種植基地裏,又是另一番忙碌景象。林場黑木耳産業負責人田成龍正帶著職工給地擺的黑木耳菌包澆水,細密的水珠順著菌包流下來,滋潤著上面剛冒頭的黑嫩耳片。
“現在是‘春耳秋管’的關鍵時候,得讓菌包保持濕潤,但又不能積水,不然耳片容易爛。”田成龍蹲下身,拿起一個菌包向記者介紹:“前陣子頭茬春耳剛收完,你看這菌包上還留著採摘的痕跡。今年平均每個菌包産了1.2兩的黑木耳,趕上價格好,1斤能賣到二十七八塊,我們林場職工自己種植了60萬袋,還帶領周邊農戶種了100多萬袋,光頭茬春耳就掙了不少。”
讓田成龍更高興的是,經過這陣子的精細管理,這些菌包還能再出一茬秋耳,“預計每個菌包還能再出3錢黑木耳,量雖然比春耳少,但秋耳口感更緊實,價格更高,這可是‘雙重豐收’。”田成龍説。
這豐收的底氣,來自尚志管局紮實的黑木耳産業基礎。多年來,尚志管局的“帽林菌業”和“龍林菌業”兩個標準化菌包生産車間,已形成了從菌種研發到菌包生産,再到種植管理、生産銷售及廢棄菌包處理為一體的全産業鏈,已將黑木耳打造成為一項富民強場、林業振興的支柱産業。
3
一場一品 林下經濟勢頭旺
在尚志管局各林場,處處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一面坡林場的藍莓園中,茂密的灌木有一人高,深綠的葉子間,綴著一串串藍紫色的果實。採摘工們戴著草帽蹲在叢中,指尖輕捏藍莓蒂部,飽滿的果子就落進了竹籃,動作輕得怕碰破那層薄薄的白霜。
“這是北陸和北藍品種,咱尚志的氣候適合它們,不用扣大棚也能長得好。”尚志管局産業科科長王富昌告訴記者,全局共栽種了80畝藍莓,其中一面坡林場和元寶林場的生長態勢都非常好,“從7月中旬開始摘,現在正是盛期,一天能摘兩三百斤,除了遊客自己開車過來購買以外,大部分都賣給本地的企業,品質好、不愁銷。”王富昌説。
在相距不遠的尚志林場寒地林果示範基地,漫山遍野的海棠果、雞心果樹也挂滿了果實,小小的果子青中帶紅,再過不久就能採摘。
當夕陽染紅天空,忙碌了一天的林場職工臉上幸福滿溢、笑意盈盈。“過去林場靠砍樹、賣木頭,現在不一樣了,我們依靠著綠水青山發展各種林下經濟産業,賺錢的路子多了、幸福指數更高了!”林場職工説。
從“南果北移”的科技突破,到黑木耳全産業鏈的蓬勃發展,再到“一場一品”的特色亮點,這片曾以伐木為生的林海,如今每片綠葉都在訴説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故事。(文/攝 記者 唐海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