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雙基地賦能 龍江製造業崛起正當時
2025-09-12 09:08:29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王悅陽責編: 趙瀅溪

  原標題:“新質生産力的龍江實踐”系列報道⑦ 雙基地賦能 龍江製造業崛起正當時

雙基地賦能 龍江製造業崛起正當時

新和成生産線。

雙基地賦能 龍江製造業崛起正當時

工大衛星總裝測試車間。

  推動産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較為完善的産業鏈和産業集群。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講話,為黑龍江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2024年,黑龍江産業發展迎來里程碑時刻——哈爾濱航空集群與綏哈大齊生物製造集群雙雙躋身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國家隊”。從玉米變身高端保健品,到衛星翱翔太空,兩大集群的崛起,正是黑龍江以新質生産力驅動産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交上的一張亮眼答卷。

  一粒玉米的“價值躍遷”

  走進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和成)生産車間,金黃的玉米粒在傳送帶上奔涌,歷經數十道精密工序搖身變為維生素C、輔酶Q10等高附加值産品。“1噸玉米能産出500千克胱氨酸、800千克維生素C和10千克輔酶Q10,比起初級玉米出口,深加工産品價值翻了好幾倍。”企業工作人員的話語中滿是自豪。

  這樣的“加工魔法”,在綏哈大齊生物製造集群處處可見。作為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綏化市以玉米深加工為根基,構建起9條産業鏈、50余種産品的産業矩陣,從澱粉、燃料乙醇等初級産品,到氨基酸、結晶糖等中端産品,再到多元醇、高端保健品等下游産品,實現了“一粒玉米吃幹榨凈”。

  2024年,集群産值達680億元,其中綏化片區43家規上企業年加工玉米能力1098萬噸,位列全國地級市首位。

  新質生産力的核心在於技術突破。新和成全球首個生物發酵法D-泛酸鈣(維生素B5)産品入選工信部生物製造標誌性産品名單;星湖科技的核苷類産品産量全球第三,技術領跑世界;龍江阜豐手握52項國家授權專利,蘇氨酸全球産能佔比27%,産品遠銷60余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額佔總營收35%以上。

  不僅如此,集群還聯動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丹麥科技大學等20余家國內外頂尖機構,搭建“跨地域”創新平臺,讓技術創新成為産業升級的“加速器”。

  政策加持更讓集群發展如虎添翼。綏化出臺《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實施方案》,2022年以來,市工信局先後為新和成、龍鳳玉米、中糧生化等11戶生物製造企業爭取省級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支持重點産業項目建設等政策資金1.53億元,為哈三聯、福和制藥、中桂制藥等20戶生物醫藥企業爭取中小企業數字化示範標杆企業、藥品産業化獎勵等政策資金6258萬元。

  如今,集群正朝著2025年780億元産值目標邁進,多功能中試平臺加速建設,一批高科技成果即將落地,向國際一流生物製造集群衝刺。

  從“大國重器”到“商業航天”

  在哈爾濱,一張“上天入地”的産業圖景正在徐徐展開。哈爾濱航空集群以航空工業哈飛、航發東安為核心,構建起通航飛機、無人機、發動機、衛星研發的全産業鏈,22家國家級創新載體撐起“硬核”創新實力。

  AC332直升機能在高海拔地區高效完成人員物資運輸、搜索救援、醫療救護等多種任務,鉑影T1400無人機成為工業級標杆,年産180顆衛星的工大衛星智造總部項目已投産,東北老工業基地正煥發“航天新活力”。

  不同於傳統航空製造,哈爾濱航空集群錨定“商業航天+民用航空”雙主線,依託哈工大衛星總部基地,集群正打造涵蓋火箭測試、衛星總裝、應用服務的航天産業閉環。未來,這裡將成為國內領先的商業航天基地,為國家低軌衛星快速組網提供關鍵支撐。

  技術突破同樣是航空集群的“制勝密碼”。在發動機研發領域,企業攻克材料強度難題,讓航空發動機性能再上新臺階;在衛星製造環節,模組化生産技術大幅縮短研發週期,降低製造成本。與此同時,集群通過“龍頭企業+配套生態”模式,帶動300余家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形成“整機研發—核心部件—系統集成”的産業生態,讓創新效能最大化。

  如今,航空集群正加速向世界級産業集群邁進。商業航天項目緊鑼密鼓推進,民用航空産品不斷拓展市場,老工業基地的“航空夢”,正借著新質生産力的東風,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書寫東北振興“龍江答卷”

  從生物製造的“黃金玉米鏈”,到航空航天的“藍天産業鏈”,黑龍江兩大集群的崛起絕非偶然。它們一個依託糧食大省的資源優勢,一個傳承老工業基地的製造基因,以科技創新為核、産業協同為翼,走出了一條傳統産業升級與新興産業培育並行的道路。

  在創新生態構建上,綏化市培育14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戶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京糧生物“基於數字化技術‘4效一體’品質管理經驗”入選國家品質標杆品質管理模式變革方向典型經驗,海倫國投非糧生物質利用技術開發中試平臺入選首批工信部重點培育中試平臺名單。

  在産業協同上,生物製造集群聯動綏哈大齊四地,構建年加工超千萬噸玉米的産業走廊;航空集群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形成“抱團取暖”的産業合力。

  當前,“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開局交匯,兩大集群正以更高目標衝刺——生物製造集群劍指國際一流,航空集群錨定國內領先商業航天基地,它們不僅是黑龍江産業轉型的“排頭兵”,更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了可複製的“龍江樣本”。

  從“製造”到“智造”,從“跟跑”到“領跑”,黑龍江用新質生産力為産業集群賦能,正書寫著中國製造業向中高端攀升的精彩篇章。未來,這裡必將為東北振興乃至全國製造業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多“龍江力量”。(文/攝 記者 孫銘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