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産業工人硬核發力 助推龍江再創輝煌
2025-09-29 09:42:03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朱建輝責編:

  原標題:産業工人硬核發力 助推龍江再創輝煌 省總工會“牢記回信囑託 鍛造産業鐵軍”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活動綜述

  2024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一重産業工人代表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並提出殷切希望。

  9月16日至21日,黑龍江省總工會組織“牢記回信囑託 鍛造産業鐵軍”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活動,邀請20余家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走進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企業一線,深入生産車間,走入創新工作室,對話勞模工匠,聆聽他們牢記總書記囑託感恩奮進、創新創造的故事,領略龍江新興産業的蓬勃發展,見證老工業基地取得的輝煌成就。工會搭臺築基、企業踐諾創新、工人奮進擔當,龍江大地上,各方正同心合力譜寫一曲産業振興的“交響”。

  工會搭臺:賦能清單鋪就成長“快車道”

  全省130家省、市級工匠學院,累計培訓技能人才14.6萬人次;6230場勞動和技能競賽,覆蓋178.6萬人次職工;建成省級勞模創新工作室566家,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活動,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909個。媒體座談會上,省總工會的“賦能清單”引人矚目。

  産業工人的蛻變,離不開政策的“導航”與平臺的“托舉”。省總工會以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將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作為服務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抓手”,錨定“4567”現代化産業體系需求開展定向培育,用足政策為産業工人成長搭好平臺。

  制度破題,出臺《龍江工匠學院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搭建“省級示範、市級覆蓋、企業落地”的培育網絡,中國一重專項培訓班成為“技能搖籃”;創新激勵,選樹1000項職工“五小”創新成果,首次舉辦全省職工“五小”創新競賽優秀成果展示活動,上線黑龍江省職工創新創效平臺,補助30個重點項目,在省科技獎中首設産業工人技術創新組,大慶油田劉麗工作室實現“研産用”閉環年創效1.2億元;權益保障,推動“技能等級與薪酬、職稱直接掛鉤”,切實讓工人“學有回報、幹有奔頭”。

  中車齊車公司黑龍江省軌道交通裝備工匠學院的實訓焊間裏,藍色火焰在鋼板上躍動,正是對省總工會“讓平臺跟著需求走、服務圍著工人轉”要求的生動詮釋:19個標準焊間、66台套與生産同步的實訓設備,實現“實操即實戰”;以全國勞模王海為代表的34名師資團隊,帶著一線經驗登上講臺,“師帶徒”傳統與“理論+線上”現代模式結合,年培訓超千人次、考試合格率達98%。“高精尖缺”人才培育與生産需求的無縫銜接,極大地推動了軌道交通裝備技術的持續升級。

  通過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聯動,省總工會構建起“培育+賦能+保障”的全鏈條支撐體系,為産業發展源源不斷輸送“技能尖兵”。

  企業踐諾:硬核突破鍛造核心競爭力

  從軌道交通到能源開採,從汽車製造到裝備研發,龍江各領域重點企業以“答卷人”的姿態,將總書記的囑託轉化為培育人才、突破技術的具體實踐,走出了一條條“企業發展與工人成長同頻共振”的特色路徑。

  “620℃超超臨界汽輪機轉子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世界首條龍騰新能3800mm中厚板生産線投産,‘華龍一號首堆工程’斬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是中國一重一年來交出的‘創新答卷’。”企業展廳內,技術負責人的介紹擲地有聲。作為總書記重要回信發生地,中國一重正以“國之重器”的擔當,緊扣“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目標,不僅突破12項“卡脖子”技術、推動近20項重大技改項目落地、落實超30億元規劃投資,以實打實的成果彰顯振興實效,更以龍江一、二期風電項目提前並網,為綠色振興樹起“央地合作樣板”。

  中車齊車的“智慧突圍”同樣震撼:自主研發的車軸“雙U線”生産線,實現“一鍵切換”10余國技術標準,減員25%、效率提升30%、一次交檢率99.5%以上——這條“國內首創”生産線,不僅是裝備製造的技術飛躍,更標誌著龍江産業工人從“傳統操作工”向“智慧駕馭者”的能力升級。齊齊哈爾市更是以中車齊車為標杆,設立10億元産業升級基金、聯合高校組建攻關團隊,推動裝備製造産業集群發展。

  東輕為航天工程築牢“關鍵材料保障”,大慶沃爾沃則以累計40萬整車産量、遠銷80多國彰顯“全球品質”……在龍江,企業始終秉持“創新為要、實幹為基”,在國家戰略佈局中找準坐標,在産業升級浪潮中勇當先鋒,成功將老工業基地的“製造優勢”,轉化為振興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

  工人奮進:振興征程中“站C位、當主角”

  無論是大慶沃爾沃全國勞模劉洪強自主開發525A項目衝壓車間自動化傳輸系統搭建年節約成本40萬元,還是東輕技術團隊為航天工程定制“國産鋁合金材料”,亦或是大慶油田劉麗編寫50套教程惠及40萬産業工人,龍江産業工人始終以“毫釐必爭的精度、攻堅克難的韌勁”,將總書記“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的囑託,刻進每一件産品、每一次突破。

  可以説,劉洪強奮鬥的12年,正是龍江産業工人逐夢振興的縮影。從一名普通維修工,在企業工會培訓體系中一路成長為技術領軍者,他説,“新時代的産業工人,一樣有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一樣能憑技能贏得尊重。”他不僅是産改的“受益者”,更帶著徒弟攻克技術瓶頸,讓技能經驗“裂變式”傳承。在他身邊,越來越多的工人像他一樣,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共同勾勒出“群星璀璨”的工匠圖景。

  這背後,是“工人價值”的時代躍升。在中國一重,12級技能晉陞通道讓“技高者不僅多得,更能多為”;在中車齊車,智慧生産線操作工成長為“設備優化師”,實現從“操作者”到“創新者”的蛻變;在東輕,設立技能人才“八級”職業晉陞通道,實施“五級師”評聘,“別小瞧了賈春成首席技師的名頭,他的薪酬是和公司領導副職薪酬同級標準的”,企業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榮旺告訴記者。

  正如省總工會一位負責人所言:“一年來,我們不僅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落地生根,更讓産業工人成為振興征程中‘站C位、當主角’的硬核力量。”崗位有標準、晉陞有臺階、政治有影響、地位有提高,龍江已然構建起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新格局。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在龍江大地結出纍纍碩果。媒體行見證的,不僅僅是一個個企業的轉型、一位位工匠的成長,更是龍江踐行重要回信精神,以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為抓手,為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的澎湃動能。(記者 王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