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政企聯動激發雙節消費市場新活力
2025-10-10 09:20:06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朱建輝責編:

  “政府發券商家打折,還有這麼多活動,今天可要放開了買買買。”國慶中秋假期的佳木斯百貨大樓門前,市民李女士臉上洋溢著喜悅。在她身後的人群中,不時傳來對優惠活動的討論——這火熱的一幕,正是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我省消費市場的生動縮影。

  在省商務廳統一部署下,各市(地)商務主管部門攜手文旅、體育等部門,圍繞商旅文體融合發展主線,創新推出了一系列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全省累計投入政府促消費資金5000余萬元,直接拉動消費超10億元。

  新場景涌現 消費體驗煥新升級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全省各地創新打造的200余場沉浸式、體驗式消費活動,為傳統消費注入了全新活力。

  在哈爾濱楓葉小鎮奧特萊斯,連續7天的草原風情節吸引了大量市民遊客。絢麗的煙花表演、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開羊宴、熱烈的篝火晚會輪番上演,獨特的體驗感讓商場日均客流量接近5萬人次。商場與品牌商家同步推出線上線下聯動促銷,多個品牌刷新了銷售紀錄。

  與此同時,牡丹江的“家國同慶 月滿雪城”中秋賞月雅集則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消費完美融合。活動現場,市民遊客與身著古裝的“李白”現場對詩,在“我是月餅大師”DIY工坊體驗手工製作樂趣,特色月餅與沉浸式場景引發了打卡熱潮。

  隨著黑河“國際大早市”等特色旅遊IP持續走紅,以及我國對持俄羅斯普通護照的俄籍旅客試行單方免簽政策正式落地,外籍遊客隨處可見。

  餐廳內,不少操著外地口音的遊客正在享用早餐,幾位俄羅斯遊客對口中的煎餃讚不絕口:“我很喜歡吃中國美食,這裡食物種類很多,煎餃的味道特別好。”雙節期間,黑河開展“秋日邊城 惠遊黑河”文旅主題促消費活動,投入資金44萬元,帶動消費220萬元,拉動消費系數5倍。

  政企聯動發力 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政府補貼+企業讓利”的雙向發力模式,成為這個假期消費市場熱度持續攀升的重要助推器。

  哈爾濱市圍繞國潮主題、親子互動、健康服務等方向,組織重點商超企業投入1000萬元,推出“禮遇雙節 惠聚冰城”系列活動。監測數據顯示,哈爾濱市重點住宿、餐飲企業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11.3%和6.5%。香坊區創新推出以票根為紐帶的消費聯動模式,串聯起影院、景區、賓館、餐飲、4S店等70多家企業,實現了消費活力的跨界釋放。

  齊齊哈爾市依託“遊扎龍、觀仙鶴、打冰球、吃烤肉”核心旅遊IP,組織35場特色促消費活動。新開業的金沙潮玩小鎮成為假期消費現象級地標,通過“商文旅融合”新模式實現“餐飲+遊樂+住宿”多維聯動,累計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

  綏化市發放800萬元政府消費券,通過“購物+出行”雙線補貼、“以舊換新”品質升級等舉措全面激發假日消費活力。雞西市專門拿出300萬元補貼聚焦新車消費市場,每台車最高可享5000元補貼。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銷售額同比增長20%,特別是運動戶外、女裝等品類,政府消費券的帶動效果特別明顯。”佳木斯新瑪特經營副總張長勇表示,在該商場,秋冬服飾區“滿1000減200”的標牌隨處可見,服務人員穿梭在人群中協調補貨,市民消費熱情持續高漲。

  線上線下融合  服務保障堅實有力

  雙節期間,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成為消費市場的又一大亮點。各大商超通過小程式、APP等線上平臺,推出“一小時達”即時配送服務,有效滿足了消費者便捷購物的需求,“O2O”模式成為實體銷售之外的重要增長極。

  大慶市推出50余項特色商文旅活動,打造“石油底色+潮流活力+生態風情”的假日消費場景。各大重點商超人潮涌動,購物、餐飲、娛樂消費高度活躍。“國慶中秋假期,我們門店客流量幾乎是平日的3倍,收銀臺前經常排起長隊。”豐圓慶客隆新村店店長于洪麗介紹,生鮮蔬果、酒水飲料、休閒零食等節日必需品銷售最為火爆。

  為保障市場供應,各地商務部門提前部署,加強運行監測。牡丹江市啟動日監測制度,加強肉、菜市場監測,確保生活必需品市場貨足、質優、價穩。黑河市不斷提升賓館酒店接待能力,雙節期間接待入住30253人次,同比增長48.9%。

  在黑河莉莉婭俄餐廳,剛剛晚上六點,店內已座無虛席。“從假期第一天開始,店內每天客流量比平時多出50%到60%。”餐廳負責人介紹,為應對客流高峰,廚房工作人員淩晨三點就到崗備餐。許多遊客專程前來體驗中俄特色美食,讓等待也成了一種愜意的體驗。

  國慶中秋假期,我省消費市場在政策引導、業態創新與服務保障的協同發力下,實現了規模與品質的雙重提升。下一步,省商務廳將繼續做好消費惠民工作,以新供給滿足新需求,持續激發我省消費市場活力。(記者 付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