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辦藝術展 上海站巡演巡展並行開啟

2018-04-20 16:05:08  來源:新華網  責編:趙瀅溪

  李宇春以總監製身份,攜手徐震、張鼎、郭鴻蔚、何翔宇、高露迪等十位中國年輕一代頗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發起了一場以“流行”為議題的公眾藝術項目。這是自企劃和創作了收穫無數好評的《流行》音樂專輯,到監製和導演了正如火如荼開展的“流行(liú xíng)”巡迴演唱會,李宇春對“流行”這個宏大命題再一次的思考與探尋。從音樂到藝術,從巡演到巡展,李宇春作為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流行符號,再一次以超乎常規的跨界與破局,創造流行。

李宇春辦藝術展 上海站巡演巡展並行開啟

  

  李宇春的“流行實驗室” 讓“流行”更多元呈現

  去年底,李宇春發行2017創作專輯《流行》,以音樂的方式宏大發聲,完成了一場關於“流行”的巨大思辨,收穫好評無數。而後,2018“流行”巡迴演唱會也隨之啟動,極具衝擊力的視覺影像與現場電子樂隊的震撼融合,讓“流行”在現場空間與表演舞臺上多元呈現。

  近日,借由一段“流行”概念影像,由李宇春主導發起的“流行實驗室”計劃正式浮出水面。與此前《流行》專輯及巡演一脈相承,但又不止步于音樂領域,“流行實驗室”延續了李宇春長久以來對“流行”的思考,也包含著她希望公眾對“流行”這個話題所進行的開放性討論:“流行文化如何對人們的生活産生更加緊密而深遠的影響,而在這樣的消費時代中,以藝術為媒介,如何能讓美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與覺知”。由此可知,李宇春對於“流行”的思考早已跳脫狹隘的娛樂工業及商業消費層面,而是演化為一個關於時代、文化、自我的公眾議題。在李宇春的構想中,“流行實驗室”將通過發起不同的實驗項目,邀請不同行業與專長的人們來討論、思考、探尋與共建屬於當代的流行觀念,用藝術幫助大眾基礎行業進行消費升級,以流行帶動日常生活的審美革命。

李宇春辦藝術展 上海站巡演巡展並行開啟

  李宇春攜10位藝術家打造最藝術“菜市場”

  作為“流行實驗室”推出了第一個公眾藝術項目,“流行實驗室之菜市場”開啟了李宇春藝人身份之外的全新角色——公眾藝術項目的“總監製”。這是李宇春對藝術領域的又一次發力,也是她又一次對於跨界嘗試的創新與突破。

  在本次策展的公眾藝術項目中,李宇春作為總監製,她選擇與aaajiao、高磊、高露迪、郭鴻蔚、何翔宇、劉佳玉、徐震、袁可如、張鼎、陸平原這些中國年輕一代頗具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合作。在這些藝術家的創作中,當代流行文化是重要的線索。而和前輩相比,他們的創作手法更加多樣化,甚至不乏離經叛道的代表,同時,也更貼近當前時代年輕人的心理需求,這也與李宇春希望“流行實驗室”帶給人們的體驗不謀而合。

  與其它藝術展覽不同,此次“流行實驗室之菜市場”公眾藝術項目並沒有選擇傳統的美術館空間,而將在上海最具有活力的興業太古匯商區揭幕,而參與的藝術家們將以“菜市場”為主題進行創作,這樣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則為項目本身帶來了趣味性與話題感。當人們熟悉的菜市場變成了藝術發生的空間,當雞蛋、麵包、蔬菜與水果交織著菜市場給人帶來的感官體驗,以藝術的表達顛覆著人們對菜市場與日常生活的體驗,這樣的舉動打破了人們長久以來對藝術的距離感與幻覺,讓藝術有了被大眾欣賞和體驗的權利,從而也讓藝術有了真正流行起來的可能。

  從大眾眼中的“流行符號” 到“流行文化”的破局者

  出道十三年來,作為大眾心目中具有時代意義的“流行符號”,李宇春在音樂、電影、時尚、藝術等領域取得了諸多傲人成績。同時,在關於自我本質的思索中,她亦從未停下創新和探索的腳步,不斷完成著李宇春式的自我迭代。無論是與“八五新潮”藝術家進行的“1987”對話,還是與英國獨立先鋒音樂廠牌PC Music合作探討“流行格式做為藝術媒介的可能性”,以及參與The Fifth Sense全球女性創造力計劃,並在名為“無形之物”(Intangible Matter)的藝術合作項目中獻聲……每一次的全新作品和發聲都承載著李宇春內心先鋒獨立的自我態度、勇於改變的創新精神以及打破常規的藝術追求。

  她堅信:“最好的流行,屬於那些敢於打破流行的人。”因此不斷通過創新、跨界的方式打破傳統桎梏,吸取不同行業更為年輕和新鮮的能量,思考並探討“流行”的內涵及外延。此次首度以藝術“總監製”身份參與策劃的“流行實驗室之菜市場”公眾藝術項目,開創演唱會與藝術展同步舉行的全新模式,也將是她探索“流行”邊界的再一次“破局”之舉。

  “藝術,一定是嚴肅的嗎?流行,還可以有更多可能性嗎?”這些關乎未來,看似未知的問題,即將在李宇春與藝術家們共同打造的“菜市場”中一一呈現。而關於此次活動更多信息,將在主辦方X分子的公眾微信與微博平臺上持續更新,敬請期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