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烹制 新鄉興起“孝道文化大餐”

2018-05-14 15:30:23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趙瀅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一碗餃子,讓老人吃出了濃濃的幸福感。圖為孝道文化大餐現場謝靜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老人們紛紛為“孝道文化大餐”點讚余曉健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給老人提供服務的人員,是全體黨員幹部和熱心村民組成的志願者隊伍,沒有任何人工成本魏國武攝

  兩年多前,新鄉縣朗公廟鎮開始嘗試實施“孝道文化大餐遍鄉村”工程,以于店、楊街、毛莊、大泉、朗中街、土門等6個村為試點,每月固定一天,請當地65歲以上老人免費吃餃子、看大戲,美美地享受來自社會的關心與溫暖。截至目前,6個村共舉辦160余場次孝道文化大餐。

  “孝道文化大餐”看上去只是一碗餃子,但它的“香味”卻飄得很遠。不僅本地愛心人士紛紛捐款捐物表示支持,就連湖北、湖南、海南、江西、山東等地,也有很多人紛紛通過網絡平臺捐款捐物,用實際行動支持朗公廟的“餃子宴”。其中,江西贛州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網友對河南農村的這一創舉深表讚賞和感動,當其聽説于店村在為孝道文化大餐擴建場地時遇到了資金難題,分兩次義捐了1.5萬元!

  一碗餃子,是如何變成“孝道文化大餐”的?

  一碗餃子讓老人吃出了濃濃的幸福感

  村委大院鋪上一塊紅毯就成了“戲臺”,《朝陽溝》《穆桂英挂帥》《打金枝》……平常的農民穿起戲服化上粧,唱得有模有樣贏得滿堂彩;“戲臺”前方擺開3排18張桌子,老人們圍桌而坐聊天、品茶、看戲、吃餃子,歡聲笑語響成一片;身著紅色馬甲的志願者,在桌子之間忙碌穿梭,倒水上飯送水果……

  4月8日,農曆二月二十三,是朗公廟鎮楊街村舉辦一月一度孝道文化大餐的“大日子”,這是記者在現場看到的熱鬧景象。

  “年齡大了愛熱鬧,到這兒跟老姐妹們坐一坐,聽聽年輕人唱一唱,再吃碗餃子,俺這心裏就甭提多高興了!”91歲的戚紹榮告訴記者,每次孝道文化大餐她都儘量出席,她説這裡的餃子格外香。

  “餃子香,是因為我們做得用心。”楊街村黨支部書記孟祥印説,為做好這頓餃子,鎮上、村裏沒少下功夫:考慮到老人的口味和腸胃,全部用時令蔬菜做成素餡餃子,餡剁得更細,皮比平常更薄,煮的時候也要多“翻一滾”,做出來的餃子務必讓老人嚼得動、吃得香、易消化。

  據介紹,孝道大餐並不僅對本村老人開放,只要是65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來享受“孝心服務”。楊街村是個只有800多口人的小村,全村65歲以上的老人73人,這次共接待老人110人,有40多位老人來自鄰村甚至鄰鄉、鄰縣。

  “再多來幾十位老人,也不會給我們增加多大負擔!”孟祥印説,參加演出的演職人員,參與包餃子、給老人提供服務的人員,是由全體黨員幹部和熱心村民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從淩晨忙到中午全義務勞動,沒有任何人工成本。整個活動的支出,主要在食用油、麵粉、調料、素菜等方面,110位老人總共花費300元,平均到每位老人身上,也只有2元多錢的成本。

  人均不足3元錢,卻讓老人吃出了濃濃的幸福感,孝道文化大餐激起了村民的孝心與愛心,你家捐面他家捐油我家出人工,還有村民強烈要求掏錢“承辦”單次活動,最後“逼不得已”,村兩委只好建立“獨立賬戶”,專款專用收支愛心資金。楊街村村委會主任楊振磊説,目前楊街村已舉辦20屆孝道文化大餐活動,熱心村民自定標準“承包”一次活動費用500元,目前第25屆的活動經費都已入賬,還有村民正在“爭搶”第26屆活動的“舉辦權”。

  道德講堂引發﹃孝道文化大餐﹄

  “沒想到我們當時自發開展的小活動,竟會演變成現在的‘孝道文化大餐’,産生這麼大的影響,得到這麼多人的關注。”北于店小學教學點負責人于莉,是孝道文化大餐的發起人之一,她向記者講述了孝道文化大餐的“前世今生”。

  于莉説,2015年下半年,北于店小學教學點的幾名教育工作者和校外的一些志願者,自發開辦了于店村的“道德講堂”,每週六開展國學和傳統文化講座。看到前來聽講座的“學生”大部分是村裏的老人,聽了一上午課來不及回家做飯,志願者們就把自家的米麵油鹽、時鮮蔬菜拿了過來,中午大家一起動手“搭夥做飯”,在共同勞動中繼續學習、分享,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紛紛提議把這種形式延續下來。經過幾個月的摸索完善,2016年3月份,北于店正式把每個月的第一個週六固定為該村的“聚餐日”。

  北于店小學教學點的探索引起了朗公廟鎮黨委、鎮政府的注意。朗公廟鎮黨委副書記張繼楠説,他們邀請專家前來調研指導,把“聚餐日”重新定位為針對老人的“孝道大餐”,並吸取全國各地的農村道德建設經驗,結合本鎮實情,制定出“立足道德講堂、試點孝道大餐、全鎮穩步推廣”的思路,召集全鎮的村幹部召開現場會,在條件成熟的大泉、楊街、毛莊、土門、朗中街先後進行推廣實驗,得到了縣領導的肯定和支持。

  2017年3月,朗公廟鎮“孝道大餐”的故事進入新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丁同民的視野,此後,他持續關注事件進展,專門實地調研並作出批示,要求新鄉市委黨校安排專家深入調研,為打造城鄉道德高地提供理論支撐。丁同民建議為活動注入文化內核,把“孝道大餐”更名為“孝道文化大餐”,同時統一標識、背景、版面、服裝、流程等,進一步規範管理,使該活動可複製、可推廣,進一步提高“孝道文化大餐”活動的影響力。

  朗公廟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原俊甫説,“孝道文化大餐”比“孝道大餐”只增加了兩個字,卻賦予了活動更豐富的內涵,增加了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讓活動變成了推動傳統優秀文化進基層和新時期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

  事實證明,更名為“孝道文化大餐”讓活動有了更鮮活的生命力和更強的影響力。截至目前,6個村共舉辦“孝道文化大餐”160余場次,平均每次接待老人在200人左右,規模最大的一次有超過400位老人同時“赴宴”,累計有超過4萬人次老人品嘗過這道美味的“大餐”。

  南固軍、朗南街、朗北街、小河等村兩委,紛紛向鎮黨委、政府提出申請,希望儘快在本村開辦孝道文化大餐。新鄉周邊縣市十幾個村的村幹部聞訊也紛紛趕來觀摩學習,焦作、南陽部分農村村幹部專程前來“取經”,湖南嶽陽的一些社區還邀請朗公廟的志願者前去幫助組織策劃“孝道文化大餐”。

  文明力量助力鄉村振興新實踐

  “孝道文化大餐”弘揚孝道文化,孝道文化不僅是家庭成員的生活準則,還引導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孝老愛親、向上向善,同時在信訪穩定、社會治安、環境治理等社會問題上也在發揮著積極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著“文明力量”。

  走進朗公廟鎮毛莊村,處處是綠樹成行、鮮花綻放,看不到困擾農村的蒼蠅亂飛、污水橫流、垃圾圍村等“鄉村病”。

  毛莊村黨支部書記張新嶺説,毛莊村在2016年10月開始舉辦孝道文化大餐,借此促進了家庭和睦、鄰裡和諧、幹群融洽,有效提高了村民文明素質,改善了村風民風。一年後,心靈美起來的毛莊人有了新的“不滿”,通過各種渠道給村幹部“施加壓力”,要求讓村裏的環境美起來。

  2017年10月,朗公廟鎮黨委帶領部分村幹部赴廣州嶺南學院學習垃圾分類處理技術,毛莊村在中國生物發酵産業協會酵素分會的支持下,成為“美麗家鄉·零污染村莊共建工程(試點)”。

  毛莊村成立了6個人的垃圾收運團隊,開始對垃圾分類處理,最後統一齣售“變廢為寶”,半年多來已售出可回收垃圾7噸多。至於哪些不能直接“換錢”的菜葉、果皮,在毛莊村也變得“值錢”了。

  “尿酵素可做葉面肥,酵素渣可以做底肥,辣椒、洋蔥、苦瓜可做酵素農藥,這些都是莊稼人的寶貝。”張新嶺説,10斤水、1斤糖、3斤果蔬垃圾,按照這樣的配比,毛莊村已製成60噸酵素,消耗果蔬垃圾12.8噸,本村的果蔬垃圾“不夠用”,他們還跑到鄰村和城裏的果蔬市場撿垃圾。

  目前,毛莊村已整理出20畝酵素實驗基地,完全不上農藥和化肥,生産出來的無公害農産品在市場上售價是普通農産品的3倍以上,一旦技術成熟,會在全村和周邊農村全面推廣。“這一切的變化,全是‘孝道文化大餐’帶來的!‘心靈美’推動‘環境美’,‘環境美’帶來‘經濟美’,我們毛莊的將來會更富更美!”

  新鄉縣委書記申樂民説,6個試點村兩年多的成功實驗,顯示了“孝道文化大餐”強大的生命力,下一步,新鄉縣將繼續擴大實驗範圍,在全縣範圍內、在有條件的村、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上,快速推廣“孝道文化大餐”,並結合村級道德講堂和“美麗家鄉·零污染村莊”工程,積極開展構建幸福美麗鄉鎮的實踐探索。⸈꼈㬈8

  新觀絮語

  從新鄉“孝道文化大餐”看“釘釘子精神”

  □新觀

  原本只是群眾自發的一次聚餐,一碗普通的餃子,為何能一步步演變為引人注目的“孝道文化大餐”,成了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載體,開始為鄉村振興提供“文明力量”?

  新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丁同民説,文明創建,需要“釘釘子精神”,需要用腳步“丈量”文明——新鄉縣的這碗餃子裏,承載的正是這種“釘釘子精神”。

  新鄉6個試點村的村幹部,集體變身“孝道文化大餐”活動志願者,每次都全程參與,兩年多來從不間斷,這是“釘釘子精神”;新鄉縣、朗公廟鎮兩級黨委政府密切關注農村的新現象、新問題,在第一時間介入引導,通過多種新方式予以支持,這是“釘釘子精神”;新鄉市委領導從去年年初就實地調研並專門批示,和志願者共同包餃子,同老年人一起看戲曲,並在長期深入思考後提出專業的建議,推動“孝道文化大餐”産生“質變”,更是“釘釘子精神”的忠實踐行者。

  “釘釘子精神”,盯住目標不丟手,盯住問題不罷休,持續發力不放鬆,認真求實不含糊,將文明這一抽象概念轉化為群眾可感受、可觸摸、可分享的文明成果。

  也正是因為有了“釘釘子精神”,堅持從細處著眼、小處入手、實處用力,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靈魂工程,新鄉才能讓文明走進百姓生活、融入城市血脈,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最終成功捧回“全國文明城市”的金牌。

  有了“釘釘子精神”,也讓我們相信,新鄉縣“孝道文化大餐”的文化內涵將更加豐富,讓群眾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香味兒”會越來越濃、越飄越遠。( 新鄉觀察記者李虎成趙同增本報通訊員魏國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